望海潮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时间:2023-10-12 20:33:56 作者:笔舞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模板8篇)

高三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整理的重要文件。这是一份小学教材的编写范例,供您参考和借鉴。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一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望海潮》原文和译文

原文: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望海潮》赏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等数不清的山峰重重叠叠,深秋时节,桂花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山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装扮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据说,这首词流传开来以后,金主完颜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产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这未免有点夸张,但柳永的确很恰当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那么,美丽的西湖给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不管白天夜晚,总能听到渔翁那悠扬的笛声,还有采莲女子婉转甜美的歌唱,收获的幸福写在他们的笑脸上。据《鹤林玉露》卷一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吴熊和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投赠给杭州知府“孙沔”的,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作为投谒之作,词的末尾自然要唱一点颂歌: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位威武而又风雅的长官来到西湖与民同乐,他醉意浓浓地陶醉在箫音鼓乐中,啸傲流连于山水之间。何不把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来日升官回京时献上朝廷?这句话当然包含着柳永对这位长官的升迁祝福,虽然是奉承话,但却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词中。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二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了解点染这种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三教学设计

把预习放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深思、讨论交流,在学生展示之后师生点评,必要时教师精讲。

四教材解读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盼: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之后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象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画。

五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学生上讲台介绍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明白,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了此词后,萌发了攻打北宋之心。这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望海潮》。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白板展示目标)

学习目标

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了解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

三自学深思,大胆展示。(白板展示思考题)

1词中写了那些景物?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述杭州的?

3默写生字难词。

学生自学8分钟之后上台展示。先展示诵读,再解决思考题。

四合作交流,勇敢表达。(白板展示思考题)

1点评你喜欢的诗句。

2上片、下片分别写了什么资料?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可否把“卷”改为“推”?为什么?

4柳永是婉约词代表人物,这是一首婉约词吗?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发言。老师必要时点拨。

五了解艺术手法。

白板展示:点染是传统国画中的技法名称,中锋点景物,侧峰层层渲染,才有立体感.移动到诗歌上,“点”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歌过于单调、枯瘦。

学生思考:品味词中的点与染。

六带着对杭州的惊羡与赞美之情诵读《望海潮》。

七作业:完成“金榜”上的“基础提升”。

《望海潮》教学反思

这次学习《望海潮》,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我想在课堂中改变自己,从而改变整个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一节课上下来,我的感受是课堂有了改变,但我的手放得还不够开,以后还要努力尝试放开手脚,把课堂的时间、空间更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透过主动建构,来获得知识与潜力。

二(5)班是个理科班,班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十分被动。我选取了在一节课内指导学生完成对《望海潮》的自学、体悟、交流、展示和反馈。从学生上台介绍背景,激发同学兴趣,到自学深思、会写字、能整体感知以及学生的合作交流、大胆展示,我把思维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比我预想的要好一些。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本词中点染手法运用的妙处。

本来想让自己淡出课堂,但我还是没有真正放手,在学生展示和发言过程中我的点评还不够精简,在思路、方法上点得还不够透彻。今后我还要加强学习,在点评精讲上下功夫。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四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1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惊叹

环境优美、经济繁荣、

3、自然景观

赞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

羡慕

图景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五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原文:

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上片总写杭州城的形胜与繁华。开篇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字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以博大的气势概括了杭州城的重要位置与悠久历史:杭州城是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至今都以繁华富庶而著称。“形胜”、“繁华”四字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那么,杭州的形胜与繁华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那就到各处去走走看看吧!先到城里去转转,道路两旁柳色如烟,小河上彩桥似画,穿行在大街小巷,只见居民房屋清幽而又雅致,窗上悬挂着挡风的帘栊,门前披垂着翠绿的帷幕,屋舍密集,整个杭州城约有十万人家呢。再到郊外去看看,最好的去处当然莫过于钱塘江了,那曲曲折折的长堤上树木成行,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如云雾萦绕。每年八月份来此观潮,澎湃浩荡的.波涛以排山倒海之势涌向岸边,如同卷起了千万堆霜雪,声响震天如万鼓齐鸣,场面何其壮观!整个江面望不到尽头,这里的地势非常险要,如同一道天堑护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那么,市民生活状况如何?市场上各色商品琳琅满目,珠宝珍玩、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家家户户过得殷实富足,那些富豪权贵们更是争奇斗富,穷奢极欲,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娱生活。

最能代表杭州的自然胜景莫过西湖,下片则专咏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湖山之胜景,山水相映生辉:白堤把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把湖面装点得分外美丽;周围的灵隐山、南屏山等等数不清的山峰重重叠叠,深秋时节,桂花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山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装扮着西湖的山光水色,令人神往,也吸引了外族入侵者的目光。据说,这首词流传开来以后,金主完颜亮欣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杭州美景,产生了投鞭渡江的侵略野心。(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这未免有点夸张,但柳永的确很恰当地概括出了杭州西湖最具特色的美。那么,美丽的西湖给杭州人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欢乐?不管白天夜晚,总能听到渔翁那悠扬的笛声,还有采莲女子婉转甜美的歌唱,收获的幸福写在他们的笑脸上。据《鹤林玉露》卷一记载,这首词是柳永献赠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吴熊和先生考证认为当是投赠给杭州知府“孙沔”的,见《吴熊和词学论集·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作为投谒之作,词的末尾自然要唱一点颂歌: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位威武而又风雅的长官来到西湖与民同乐,他醉意浓浓地陶醉在箫音鼓乐中,啸傲流连于山水之间。何不把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来日升官回京时献上朝廷?这句话当然包含着柳永对这位长官的升迁祝福,虽然是奉承话,但却非常自然地融化在整首词中。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六

〔一〕知识与潜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一〕导入新课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述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好处。

2、本词景物描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述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着,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着,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期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但是这个晏殊是个十分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齐在朝廷理解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忙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状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齐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能够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资料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资料;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资料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超多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述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述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十分搞笑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内含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期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之后,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之后也没有怎样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透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

(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

(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述。那里选取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述。描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述“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t”,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t”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东南形胜)。

第三环节: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篇八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 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 官------愉 (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

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 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2023年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通用8篇)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在此分享一些已经成功实施的活动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借鉴。美容院上半年工作总结篇一在群发
  • 10-12 最新大班科学小水滴旅行记教案及反思(模板8篇)
    教案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小编精选了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大班科学小水滴旅行记教案及反
  • 10-12 小学音乐教师个人总结(大全13篇)
    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音乐教师个
  • 10-12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期末工作心得总结(优秀8篇)
    学习总结是对个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一种自我评价和提升。考试总结范文:这次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答题过程中没有给出足够的例子和论据,导致论证不充分。下一次考试,我
  • 10-12 2023年八年级教学上期工作计划安排(优质8篇)
    在制定顾问工作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工作的优先级、可行性和可量化的目标等。办公室工作计划是一种对办公室工作的安排和计划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
  • 10-12 最新大学生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大全8篇)
    培训心得是培训活动的精华和收获的结晶,是对培训效果的展示和评价。以下范文为大家呈现了对不同类型书籍的读后感受和思考,其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叹为观止。大学生读书
  • 10-12 2023年联社年度工作总结(通用8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做努力和付出的回顾,也是为未来制定更合理目标和计划的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保险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联社年度工作总
  • 10-12 安全自检自查的报告 安全自检自查报告(实用15篇)
    实践报告的撰写过程使我们对实践活动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培养实践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整改报告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安全自检自查的报告
  • 10-12 2023年采购的工作计划表做 采购工作计划表(汇总8篇)
    行政工作需要高效的时间管理和资源调配能力。下面是一些工作计划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工作计划。采购的工作计划表做篇一20__年的脚步即将迈向
  • 10-12 护理毕业自我鉴定以及个人总结 护理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总结(实用8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自身教学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护理毕业自我鉴定以及个人总结篇一三年的中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