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制作教案 亲子脸谱绘画活动总结(优质5篇)

时间:2023-09-24 03:17:22 作者:笔尘 脸谱制作教案 亲子脸谱绘画活动总结(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脸谱制作教案篇一

指导思想:

暑期培训接近尾声,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创作形式,体验户外主题课程的快乐,同时增进孩子与家长、老师、同伴的情感,为孩子在杰林画室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特组织开展“清凉一夏”手绘太阳帽亲子户外活动。

2、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平时的教学技法,大胆进行创作;

3、感受在帽子上和同伴、老师、亲人创作的`快乐。

二、活动形式:儿童及家长在帽子上现场进行创作绘画。

三、活动时间:7月31日(星期日)上午9:00---12:00(家长自带孩子9:00—9:30直接到指定地点候场、集合,9:30开始创作)

四、活动地点:县委大楼对面(清河岸边)桥头广场。

五、活动准备:画室准备:帽子一顶、丙烯颜料、大小笔刷各一支、凳子

六、活动流程:1、材料准备就绪;

2、清点人数:各代课教师组织自己所代班级孩子及家长按点名顺序依次排队站好并签到;

3、进入主题,介绍活动注意事项;

4、各负责教师引领家长牵着孩子的手进入指定地点作画;

5、各负责教师讲解创作具体注意事项及要求,进入创作时间,教师巡回适时指导;

6、家长带孩子参观创作成果;7、创作结束;8、集体合影;9、学员签退;10、整理现场。

这里是梦想的起点!这里是成长的乐园!祝福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祝福亲子活动圆满殊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脸谱制作教案篇二

在设计本活动时,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京剧艺术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世界文化遗产,让孩子们初步的接触京剧艺术,对其产生兴趣,并通过以后的饿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京剧艺术,着也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传承和保护。因此,我以京剧艺术里最为普及的京剧脸谱(这也是孩子们接触的最多与京剧有关的内容)为切入点,让孩子通过认识京剧脸谱、欣赏京剧脸谱、欣赏与京剧脸谱有关的.歌曲《说唱脸谱》以及自己绘制脸谱等活动,让孩子们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并产生民族自豪感。而该活动只是《京剧艺术》这一主题的一个开端,当孩子们看到新奇的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观看到从未看过的京剧表演时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为以后的主题深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只是我自己认为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下几个不足:

1、自己应该用满腔的热诚对待本活动,这样多孩子的正面影响会更好。

2、由于是随堂课,我也没有多花心思去准备更多更有利与幼儿认识京剧脸谱的教学具,显得活动不精致。

3、幼儿第一次画脸谱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引导方面还做的不足,如果能强调一下脸谱“对称”这一特点,幼儿的作品效果回更好。

人无完人,课堂上是难免有瑕疵的,只要尽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事,努力不让惰性支配自己,不让其他大小事物牵拌自己,也算是对的起孩子们了。

脸谱制作教案篇三

1、感知色彩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学习用不同的色彩和图形表达自己不同的心情。

2、初步学习用左右手构建对称图案,发展协调能力。

3、体验左右手作画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人手两支水笔心形脸谱范例(高兴、生气、难受)心情卡

蜡笔已学会《我的心情》歌曲相关磁带音响

1、预热阶段

(1)小朋友,还记得《我的心情》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唱一唱。

(2)歌曲里的小朋友拥有一份好心情,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样?

(3)你们有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时候你觉得心情不好?

(4)怎样知道别人的心情?

2、图形刺激

(1)出示心情脸谱,幼儿欣赏,并猜一猜是什么心情?

(2)感知颜色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

讨论什么颜色代表什么心情,为什么?

(3)学习使用左右手构建心形图案

儿歌提示:一张纸,对边折,沿着中心线,

先画一双大眼睛,再画一只小鼻子,

最后画上小嘴巴,心情脸谱画好了。

3、创作表现

(1)鼓励幼儿用左右手大胆表现,图形画大

(2)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3)线条加密注意五官位置。

(4)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心情》。

4、作品赏评

(1)一起欣赏幼儿作品,猜一猜同伴今天的心情怎么样?

(2)互相分享使用左右手画画的感觉。

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世界真的很单纯,他们每天都是很开心的,在制作心情脸谱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心情。

脸谱制作教案篇四

:枪蟹壳、红色和黄色海绵边角料、黑豆两粒、百得胶、剪刀。

1、 用海绵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红色稍大,黄色较小,剪好后将两片耳朵贴在一起呈三角状。

2、 把枪蟹壳横放当狐狸头,将剪好的耳朵贴在枪蟹壳后面,正面露出两只尖耳朵。

3、 剪两块三角形红色海绵当嘴巴,并将“嘴巴”贴在蟹壳上。

4、 粘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图1)

材料与工具:甲鱼壳、毛笔、水粉颜料。

制作方法:将甲鱼壳背朝上竖放,并用水粉颜料在上面画京剧脸谱,这种脸谱立体效果特别好(图2)。

材料与工具:扇贝壳、小鹅卵石、海绵边角料、水粉颜料、百得胶、毛笔。

1、 先用毛笔给扇贝涂上蓝绿颜色。并将各色海绵剪成羽毛状粘在扇贝上。

2、 把扇贝壳和两块小鹅卵石(长的一块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块做孔雀的头)粘在一起。

3、 最后在孔雀头上粘上几根翎毛(图3)。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镶在镜框内作观赏用。

脸谱制作教案篇五

京剧脸谱这个活动是《中国娃》这个主题中的一节美术活动。京剧脸谱对于我们南方的小朋友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京剧在我们这个地方不是很流行,故而他们对于京剧脸谱这样东西也很陌生。所以在我拿到了这节课的时候,我特地上网找了很多有关京剧和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为我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在活动一开始的导入环节中,我给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了一小段京剧的视频,通过让幼儿观看京剧来对下面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不至于什么都不认识。我们班的小朋友在看的过程中,很投入,也许是京剧这样东西是他们不曾接触过的。观看结束后,他们会主动的提出各种问题,比如:为什么他们说话和我们平常的说话不一样?为什么他们的脸上要化这么浓,这么奇怪的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一一给他们做了回答,并且适时的出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答案,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为使这个活动尽量减少纰漏,我就精心的准备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自己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方面,我觉得经过调整后,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在活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的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着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没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京剧脸谱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终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园之类的,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后来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是我要注意的,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仔细的想清楚后在提问,要不然会误导幼儿回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甚至严重的话会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不下去。这个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级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就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看一看”这个环节是让幼儿对京剧脸谱的颜色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观察脸谱的颜色对称,夸张等等,让幼儿一一了解到了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性格。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各有含义。比如说: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刚直,好人、白色代表计谋多的人、黄色代表坏人、蓝色和绿色代表勇士、金色和银色代表神话里面的人。在让幼儿观察脸谱颜色对称的环节中,让幼儿说一说京剧脸谱左右两边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而在看一看京剧脸谱的夸张方面,主要是引导幼儿看京剧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看一看它们为什么会这么粗,这么大的,并且请了几个幼儿来说一说。这样画是为了让下面的观众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他们表演的人物是什么性格的。通过这个环节,向幼儿一一解释清楚,这样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京剧脸谱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也让幼儿在下面的创作环节中知道这个京剧脸谱的创作是不能瞎画的,是要有一定的要求的。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也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注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是我对《京剧脸谱》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的教学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