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16:05:34 作者:纸韵 最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一

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

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单元有两次比较。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二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数学知识的连贯性而设计的一节教学内容。整个学习阶段可分为两段:无进退位的,有进退位的'。它们都建立在二十以内加减法(无进退位,有进退位)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由此进入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学习。这节课主要任务是无进退位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要求学生能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并继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来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题。

朱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索新知——运用新知——新知迁移——拓展新知”四个环节。首先,通过复习旧知,自然而然的引出新知,在探索新知阶段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摆一摆,说一说,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用多种方法计算23+2,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通过一组题:3+4=23+4=33+4=63+4=让学生计算和观察,不仅巩固理解了算理,而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类推能力。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时,用加法迁移到减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再次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体验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上的数字相减,十位数不变的算理。在计算5—4=25—4=35—4=65—4=一组题时,通过计算和观察,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类推能力,并进一步巩固算理。

大部分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已经能算出结果,但是对于计算方法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整节课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操作、观察、讨论、口头表述思考方法,经历验证过程,体验算理,以“说”促思,以“说”明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类推能力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三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课一开始,我进行了口算和笔算练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注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先估算后尝试计算,然后交流,层层推进。

(3)竖式计算教学在加强算理教学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不过,虽然本节课显得朴实、扎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复习笔算和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后,没有让学生总结一下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避免不应犯的错误。

(2)在探究算理时,由于我引导不到位,如果学生说18表示180时,我及时引导表示18个什么,就不用费那么多时间学生却说不出了,这样就有了练习的时间,不至于教学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造成这节课的不完整了。

(3)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时,我由于心急,没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是打断了学生找下一位学生回答。这样可能会打击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今后,在备课时要找准每堂课要求掌握的基本点,围绕基本点备足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某一环节出问题而影响整体计划,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四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思维活跃的孩子一下子就能得出答案,不屑于“动手”,而动手操作的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理解算理建立清晰的表象,操作过程有些流于形式。

1、选择合理的操作时机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2、重视操作过程,提高操作效率

本课的算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篇五

通过实践与反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图,引出“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这一问题后,先让学生试着用图示的方式给树分捆(每捆10棵),然后平均分开,这样学就知道了答案是21棵。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2÷2,并进行估算42÷2≈20,再利用竖式进行准确地计算,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商是几位数并正确计算,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理解起来不太容易,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

二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由于学生只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有一部分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两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导致学生在竖式计算时屡屡出错。

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此时我应该抓住学生的好胜心,采用小组竞赛、个别表扬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标教材以其选材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活泼给我们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但正是其灵活多样让学生难以把握。有待于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