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 国有企业辞职报告(优秀8篇)

时间:2023-09-30 01:48:45 作者:雅蕊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 国有企业辞职报告(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一

国有企业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情况的调 查 报 告

市房地产管理局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两家国有企业的现状,切实解决其有关问题,促其健康发展,9月上中旬,我局对两家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仅有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于1984年由市政府报请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批准成立,成立之初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原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1989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明确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在1992年原市建委系统机构改革中转型为企业,但干部职工的身份管理仍参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执行。机构改革划归市房管局管理。公司注册资本2200万元,主要从事房地产综合开发、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等业务。现有干部职工107人,其中退休干部职工28人(含2名副县级公司领导)、内退人员15人、在岗职工42人、招聘人员19人、临时工3人。共有党员40人,设党委1个,党支部4个。内设办公室、财务部、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销售部、工程部等4个部室和1个房管所,下辖荆门市金茂建设有限公司、荆门市金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荆门市物资供应公司3个二级单位。其中荆门市金茂建设有限公司和荆门市金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二级法人企业。截止 12月31日,实际资产总额4926.45万元,负债总额3519.40万元,所有权益1407.0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73.66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5.87万元,利润总额1154.76万元。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于1990年6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荆编机(1990)51号]),隶属于市房管局,机构级别为正科级。1992年12月,原市建委系统整体转型,公司隶属于原市建委。1998年5月,根据荆建[1998]37号文件,该公司又划归市房管局管理。该公司为房地产二级开发资质,注册资本 万元,主要从事房屋土地开发、商品房销售、出租、物业管理、建筑工程、预制构件生产等业务。公司现有职工56人,其中在岗职工31人,内退职工13人(军转干部2人),离退休人员12 人。党员2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人(退休人员除外)。公司内设办公室、财务科、销售科、工程科4个科室,下辖荆门市名大建设有限公司、荆门市荆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个独立法人公司。截止 12月31日,实际资产总额3123.22万元,负债总额2848.99万元,所有者权益274.23万元,其中实收资本1000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0.47万元,利润总额225.55万元。

二、经营状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积极投身项目开发。 至,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后开发了中房·康居苑、中房·樟香园、中房·风顺苑等项目。建筑总规模约10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近6000万,完成销售收入1亿元。与前5年的开发量相比,建筑规模增涨了100%,工程总投资增涨了175%,销售收入增涨了220%,上缴税金1000万元,增长了5倍。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1200万元,完成建安产值3500万元,物业小区水、电回收率分别达到80%和87%,收取物业管理费15万元,房租收入18万元。当前,正在开工建设中房·君临家园项目,项目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工程投资近3600万元,预计明年10月竣工,如果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该项目预计可取得 多万元的收益。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相继完成了市农行大厦、工行大厦建设以及团结街、工商街旧城改造建设任务,开发建设了园丁小区分项工程、金虾路49号、浏河湾48号、金虾路3号、海慧路22号商住楼、土门园小区、塔影新村、象山科苑等项目。累计完成开发建设面积近37万平方米,完成产值近3亿元,工程合格率100%。当前,主要开发项目是大汉龙城住宅小区,拟建商品房5.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亿元,于 10月份开工,截止 8月,完成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000万元。大汉龙城计划今年年底工程主体施工至20层,3月份开盘预售。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将该公司位于虎牙关的98亩土地用于“八艺节”场馆建设,仅支付土地款1500万元。同年,市政府为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向市民承诺兴建经济适用住房。很多企业缘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不愿做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而该公司自行筹资765万元购买了51亩出让地,建设“中房·康居苑”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该公司积极参加新农村建设,先后在荆门南桥村修建公共厕所,在钟祥冷水镇修建村级公路,在沙洋亚南村修建水渠和道路。,援助了牌坊居委会的社区办公楼建设。,参与廉租住房建设,将中房·康居苑小区中14套比较好的户型改造成42套廉租房,在中房·龙锦花园建设了96套廉租房。今年,承建了宜家小区廉租住房大部分建安工程,预计年内竣工;在中房·龙锦花园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00套。积极组织支援汶川、玉树灾区以及各种捐款活动。

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坚持“以质量赢得市场,用信誉打造品牌,用服务创造效益”为宗旨服务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参与康居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多次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常上访事件。三是坚持维护民工利益。农民工是弱势群体,两家企业在长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未发生过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

三、主要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一是土地证的办理问题。两家企业开发的项目涉及划拨土地、旧城改造、联合开发等情况,主要有浏河苑小区、中房·浏河名居、月亮湖小区、中房·樟香园、科技楼、工商小巷、团结街、海慧22号商住楼等项目,由于历史原因,1949户业主当时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现在,要求办理土地使用证的愈来愈多,多次上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到公司闹事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二是房屋产权证的办理问题。团结街、工商街改建完成后,有一部分住户因自身原因,当时没有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现在她们提出要求进行办理,但团结街、工商街因土地、规划资料不齐全,给产权总证办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不办理产权总证,就无法为住户办理房产证。后来,在房产局的支持下,简化了部分手续,已办理完毕大部分楼栋的产权总证,当前,还有少数楼栋没办理产权总证。三是物业管理问题。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的很多小区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未建立维修基金,现在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维修均由公司出资;加上物业管理费难收,公司每年补贴各个小区的大小维修费用在30多万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企业人员包袱过重。公司存在人员多,人才少的问题,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现有干部职工107人,专科以上学历只有39人,其它均为高中级以下学历;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现有干部职工56人,大专以上学历仅1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人,从事工民建和房地产专业的人才只7人。由于两家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难以引进所需人才。另外,内退、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内退、退休人员43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0.2%;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内退、退休人员2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4.6 %。两家企业每年职工工资及各项管理费开支约600万元,加之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优,造成企业人员负担较重,束缚了企业发展。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金100多万元,另有600多万元商品房销售额挂预收账款,也同样涉及应缴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历年来开发项目,欠缴配套费、墙革基金、人防费合计约400万元;欠缴大汉龙城土地出让金600万元;欠缴各项税金及附加税费合计137.59万元。三是常年亏损。由于自身无资金建设,将项目给个人承建,收取项目管理费,而有时管理费难以收到,存在安全、质量、民工工资等诸多风险。四是缺少项目。中房集团荆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当前仅剩不到50亩土地,而且这50亩土地中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廉租住房等建设,当前土地仅能维持公司2至3年的开发建设;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已无储备项目,只能依靠政府争取经济适用房项目,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术装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思想观念等方面比民营企业落后;职工没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养尊处优,思想涣散,惰性严重,爱岗敬业观念不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主人翁地位体现不明显;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企业缺乏生机和活力。

四、有关建议

两家国有企业虽然在内部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受到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的矛盾,某些管理政策和管理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企业发展缺乏竞争力,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观念和体制上的根本改变。为此,我们认为,要使企业健康平稳发展,要么在现有管理体制上对其加强服务,加大扶持力度;要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要求,对其进行改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一)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便其直接听取企业的呼声,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便于诸多问题的协调解决,促进行业之间的平衡发展。

2、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开发企业的发展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一方面是政府的服务。即贯彻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为国有开发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尽量减少各种检查、考核、收费行为,减轻国有开发企业的负担。政府要把加快国有开发公司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体系,在土地指标、银行贷款、项目投资等方面,要为国有开发企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包括税收政策优惠、贷款利息优惠、提供发展资金等方面,如在土地、融资方面,政府要出面协调。要督促政府职能部门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高行政效能,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参加,逐步解决因政策因素和历史原因带给国有开发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守信企业,打击非法经营,促使国有开发企业诚实经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服务。在投资方向、经营、市场分析、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信息咨询、人才培训、资金筹措等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和服务。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设、经营与管理职能。借助城投融资平台,解决土地、资金、项目等问题。

(二)进行企业改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1、进行企业非国有化改造。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两家国有开发企业进行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转变经营发展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和非国有化改造过程中,要充分给予企业改制的各种优惠政策,不增加不稳定因素。企业内部存在着大量冗员必然要分流出来,职工下岗与失业必不可免。政府部门要把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经过创造就业机会、建立和完善下岗失业救济机制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充分保障职工的利益,制定合理的工资标准,限制企业的绝对权力,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企业无后顾之忧,健康运行。

2、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应转变政府职能,根据精简、同一、效能的原则进行结构改革,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政府由直接管理企业转变为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制定市场规则,保证市场公平竞争。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经过发挥行业管理组织的作用来实现,行业管理组织由综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理的成功,关键是靠人才。应尽快把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尽力建立人才的招收、聘用、使用、考核、奖惩、晋升、培养的制度,形成有利人才成长的良好循环机制;强化职工的培训教育和加大智能资本的投资,不要只满足于使用那些低文化、低工资的劳动者;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二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效益好、活力强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一些效益不佳、管理不善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处分成为一项重要举措。我在这个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要充分了解被处分国有企业的实际状况。在处分之前,我们需要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资产负债状况、员工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只有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置方案。比如,如果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那么可以通过改革企业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等来挽救企业。而如果企业的亏损是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的,那么可以考虑将企业出售给有能力振兴企业的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处置方案,是确保处分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其次,要注重社会稳定和人员安置工作。国有企业处分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涉及到众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处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人员安置工作,为受到影响的员工提供重新就业的机会,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因重组而引发不安定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处置后企业的运营情况,确保其能够稳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处分国有企业的过程中维护社会的稳定。

另外,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处分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企业亏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还要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国有企业处分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处置工作的监管。只有对处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才能确保处置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此外,处分国有企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必须做好风险防范工作,防止因处分引发国有资产流失和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处分顺利进行、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状况、注重社会稳定和人员安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培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处分的顺利进行,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三

在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中,合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为什么要进行合规经营呢?首先,遵守法律法规可以有效保护企业的声誉,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其次,能够帮助企业避免潜在的罚款、诉讼和业务风险;最后,合规实践有助于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加强企业内部的合作与领导风格。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国有企业合规经营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建立完善的合规制度。合规制度是企业合规管理的重要基础,这种制度应该包括行为准则、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在建立这些制度时,要考虑到企业的性质、行业特点、市场需求等因素,加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新制度的发布和宣传,确保员工可以充分理解、遵守制度,从而达到规范企业行为、维护企业形象的目的。

第二,加强合规宣传教育。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员工合规宣传和教育的意义,为此必须加强员工的合规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和规范意识。有关人员可以组织一些讲座,或举办专题讨论会,使员工结合实际案例,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规章制度。

第三,加强风险管控。企业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深入思索风险因素,合理制定风险管控方案。对于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应该有具体操作流程。例如,在执行合同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违规操作、虚假销售、恶意竞争等行为,很多时候需要有事先的风险评估,以及事中或事后的风险管控机制。只有通过不断地风险管控,才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四,落实内部监管。内部监控应该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流程基础之上。企业要确保监管部门能进行实时监管,并禁止任何可能操纵内部数据的行为。此外,要加强与内外部审计师事务所互动,全面地掌握企业的运作情况及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五,开展自我评估。开展自我评估工作,是保持合规经营状态,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估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其一、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制度,规章制度、管理流程、合规要求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其二、考核自身运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情况、内部监管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其三、考核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合规意识,以及合规文化的建设和落实。通过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合规水平,让企业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合规经营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正如当下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企业与时俱进,与质量标准和道德要求同步发展。在制定合规制度、加强合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内部监管、加强风险管控和开展自我评估等方面,企业一定要保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态势,为企业长久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有企业处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我也有着亲身的经历和心得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战略重组、绩效评估、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谈谈我对国有企业处分的心得体会。

首先,战略重组是国有企业处分的关键一步。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和过度扩张的问题,需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进行处分之前,我们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战略评估,找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在处分的过程中,我们与各界专家深入交流,寻求合理的关联企业,以确保处分后,企业能够快速实现盈利。通过战略重组,我们成功将企业处决的附属子公司与其主业结合,实现了新的战略布局和更好的市场定位。

其次,绩效评估是国有企业处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处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我们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体现并量化处分前后企业的变化和成绩。通过不断的监测和核查,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持续改善。同时,我们也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反馈,通过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留住优秀人才,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再次,人才激励是国有企业处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处分过程中,与企业分离的员工面临着重新就业和生计问题,其动力和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我们对员工进行了全面的职业培训和人力资源规划,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同时,我们与有关部门合作,为分流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有效地解决了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

此外,机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处分的关键一环。过去,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严重僵化,导致了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因此,在处分过程中,我们着力改革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建立灵活高效的运营模式。我们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同时,我们加强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能。

最后,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处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处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影响。我们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同时,我们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增强了社会对国有企业处分的支持和认可。

综上所述,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我通过对处分的实践和思考,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战略重组、绩效评估、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机结合,我们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五

时下,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几经周折,却难达到预期效果,其中症结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市场经济不谐调。即缺乏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的机制转换。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按国家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进行生产、销售,由于各营销环节有国家计划的保障,因而国有企业员工形成一个固定的认识与拘泥的思维模式。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条条框框被打破,国有企业被推动市场的最前沿。因此,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文化更新,替代。

国有企业化其基础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的一种本源文化,在漫长的岁月,各种思想、观点不断地经历着冲击,变革相互借鉴,沈淀出来的思想意识、文化体系反应了中华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以其主流儒家文化而言,不仅中国,在东亚其它国家,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地区的许多着名企业,如松下公司、三星集团等,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主体,造就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互相信任,互为依托,共同生存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在国际竞争能立于不败之地。儒家文化宣扬诚信,重义勤俭,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险而不争,群而不党”,在我国,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内心,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对这些理论重赋新义,将传统瑰宝,再植灵根,弘扬继承儒家文化精华,才能逐渐确立企业文化的根基。当然传统文化的其它分支文化,诸子百家,包括兵法、谋略等也应为企业文化有分别的吸收。商场与战场,现在,世界各国研究《老子》、《孙子兵法》、《三国》的热潮正方兴未艾,通过研究将理论成果引入企业决策,“知其力,用其势”,以加强其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要敢于突破原有认识模式,将一切有用的传统文化都继承过来,去粗存精,全面利用。

国有企业文化应坚持吸收国外着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只要对自己有用的,不妨拿来,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将促进文化的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的营销理念已被我国企业所接受。比如“顾客至上”、“产销统一”等,在西方企业文化中,“产品质量”与“销售服务”是企业营销的两个主要因素。企业遵循的原则就是为顾客提供最好质量的产品与最佳的服务,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承诺服务”制度也正是我国服务窗口行业对此的内涵延伸。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分为两部分:员工管理文化和生产营销文化建设。员工管理文化是指企业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行为进行规范教育的主体文化。生产营销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活动和产品销售活动中应具有的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客体文化。

员工管理文化实质是员工的管理,即人的因素,也就是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企业与员工利益一致的思想,真正做到以企为家,从内心 回应、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责任感。

生产营销文化实质是员工管理文化的延伸,即强调物的因素,主要体现企业生产出品质、质量优良的产品,并拥有自己的良好品牌,同时经营、销售手段有深深的文化内涵,既不喧众取宠,但又讲究策略,去蠃得消费者的信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有互相促进的作用,良好素质的员工可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透过品牌等行销战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这种良性回圈,从而使企业不断壮大。

诚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拥有良好企业形象与优秀企业文化无疑将是企业的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省属国有企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山西国民经济发展命脉,在我省煤炭、冶金、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重要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是我省国有企业的排头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省属国有企业以文化建设促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理念,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培育企业精神、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以培育企业精神为核心,着力培育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矿”的潞安石圪节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太钢李双良精神和“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大同煤矿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振兴企业、产业报国的激情,体现了国有企业艰苦奋斗、敬业爱国的主人翁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展现了我省工人阶级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二是以创新经营理念为重点,各个企业精心提炼了具有现代气息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如:国际电力“选好一个总经理、用好一个年薪制、确定一套考核指标”的“三个一”经营理念,阳煤集团“基础为本、科学严谨,程序为先、集约为细”的管理理念,同煤集团“做强同煤、造福员工”的发展理念,晋煤集团“创新、创业”的核心理念,漳山发电“舒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行为理念,大同齿轮集团“经营品牌、创造市场”的市场理念,以及太原煤气化、山西焦煤、潞安集团等企业提炼的学习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营销理念,等等,极大地丰富了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助推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三是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省属企业大力推行阳泉煤业集团的“6s”行为养成和“rem”精细管理模式,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融于管理制度中,渗透到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建立和完善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有效地规范了企业管理,推进了管理升级,提升了管理水平;四是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家企业中,已有20多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导入了ci企业识别系统,通过优化企业形象,打造了企业品牌,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成为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有效手段;五是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注重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员工,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六是以挖掘与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营造了和谐发展的企业环境和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满足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七是坚持以文化育人、典型引路为方式,培养了李双良、马六孩、叶晋庆、栗俊平、顾翠云等一大批国家级劳动模范,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培育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勇于奉献的“四有”员工队伍,为我省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几年来,省属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了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2005年,由省国资委监管的36户大型国有企业资产总量达到了29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增加工业产值476.85亿元,上缴税金252.34亿元,实现利润86.8亿元,涌现出了像太钢集团、山西焦化、国际电力、太原重工、晋城煤业、潞安矿业、杏花村汾酒等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市场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和大集团。据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全国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我省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是总资产第6位,净资产第5位,销售收入和利润为第6位,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全省经营性资产和总资产排在第17位比,有了很大进步。

近年来,省属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省属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并不平衡,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我们自身的需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1)认识程度还不高。一些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文化管理的意识还不强,自觉参与重视的程度还不够,还没有将其真正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列入企业管理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2)务实程度还不够。目前,我省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缺乏总体规划,目标、措施还不明确,经费、人员仍需要进一步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项目化现象还比较突出,普遍缺乏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全员参与的管理互动机制,合力不足,力度不够;(3)内容还缺乏特色。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上,不少单位理念雷同,内容相近,共性成分多,个性成分少,缺乏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4)文化与管理脱节。一些单位就文化抓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与企业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战略等不相适应,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缺乏人本性和企业意识,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融合度小,关联性差,存在经济工作与文化管理“两张皮”现象;(5)检查考核力度不够。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数单位倡导布置的多,检查考核的少,缺乏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和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企业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应付差事等形式主义现象;(6)宣传不够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宣传力度小、教育培训差、基本知识普及率低等方面的问题,不少员工甚至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思想工作”加“文体活动”的阶段,也有人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些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或企业标识,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也没有真正发挥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非常突出地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是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思想基础,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促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所有创新的基础,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促使员工解放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改革,以合理调整企业内外的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举措。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我省榜上无名,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中,我省也仅有太钢集团、山西焦煤、山西建工、山西路桥、煤炭进出口、省煤运、潞安矿业、晋城煤业、同煤集团和阳泉煤业集团10户国有企业,这与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很不相称,与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在经济全球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跨国公司和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三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党坚持对国有企业实行政治领导,不断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国有企业鲜明的政治优势。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发挥这种政治优势,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帮助员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为国有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四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从本质上讲也是做人的工作的。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和人才辈出的人文环境,促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员工队伍建设和企业家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等企业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员工与企业的互动双赢和和谐发展。

三、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省属国有企业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时机,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国有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坚持制度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省、产业报国,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反映山西文化发展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推进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体制机制。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做人、处事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保证企业选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和人才保证。加强省属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管理的基本原理,扎实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精心提炼和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构筑引领企业发展之魂;二是在概括和总结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与管理经验,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宗旨、管理哲学、发展战略、企业道德等理念体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三是以人本管理为主线,寓文化理念于管理制度中,改革完善企业劳动、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激励机制,整合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开发人力资源,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行为,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四是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优化企业环境,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实施。在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上,应按照省国资委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成立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确定相对专业的工作人员,建立工作制度与考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领导重视、人员落实、制度保证、经费保障,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推进省属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企业文化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管理科学。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省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构与广大理论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我省企业的产业特点和加快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建设的实际,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系统、科学、实用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从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入手,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在企业发展战略、管理体制与企业兼并重组等一些重大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制定省属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内容上入手,总结成功经验,为我省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三是从企业资产重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入手,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省属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指导,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与再造,为省属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剖析:“三刀”砍向国企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的成长、发展、壮大,都与其文化因素有关。尽管这些年来,中国市场环境在日臻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业集团经过一系列的持续改革,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这多是以国家政策为主导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并非完全出自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要求。客观地讲,经过二十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从中看到了很多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东西,体悟到了不少市场经济道理,也实施了不少与市场接轨的内部改革举措。从量上看,国有企业与二十多年前相比确实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但从质上来看,国有企业仍然不像“企业”,这种现象可以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剖析。

为什么国企不像“企”?我认为,企业文化是剖析国有企业的一把锋利的刀。我这把刀要砍三下,从外向里剥。第一刀砍向国企文化的表层,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第二刀砍向国企文化的中层,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第三刀砍向国企文化的核心层,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下面,我就按这个顺序依次将刀砍下去,剖析情况慢慢听我道来。

第一刀:国企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

几十年来,由于“先天”独有的基因,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格局中一直处于一种政策优势地位或者经济主导地位,经济上的雄厚助长了“国老大”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的今天,这种意识一直还在滋长。这种滋长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不甘示弱”的面子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跨国公司像洪水猛兽般涌入,国内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竞争汇集到一个焦点上就是企业文化。那些具有百年文化底蕴的跨国公司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在中国市场上表现出一股强劲的势不可挡之势,而国内一批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广泛吸取中外企业的文化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绽放勃勃生机。

相比之下,我们的国有企业又怎样呢?正所谓“老大”难,难于上青天。这个难不是市场争夺的难,不是规模实力的难,也不是资源瓶颈的难,而是管理适应的难,是企业魅力的难,是形象品位的难,说到底,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不管怎样,“老大”还是老大,尽管企业文化不如人家,但企业面子还是要撑起来,表面上是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可骨子里还是“官老大”的习气不肯在市场经济面前低一下头。于是乎,众多国有企业不得不关起门来做文化,回过头去找文化,群策群力补文化。

不可否认,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国有企业亦不例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它们的文化存量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革命文化,国家建设初期烙下的创业文化,“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奉献文化,等等。当然,在这些存量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至今还用得上而且需要大力弘扬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敬业奉献的传统精神,但是与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相比较,光有这些革命精神还不够,如果仅以这点文化存量来论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那只是杯水车薪,还只算万里长城的第一步。现在,对国有企业来说,要变革的东西,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令人可喜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国有企业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官本位的思想比较浓厚,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计划经济走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毕竟只有这么长,国有企业的转轨变型和脱胎换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缓冲过程。国有企业有文化,有自己积极的存量文化,而且值得深入地挖掘整理一下,但并不是说,我们有了这点文化底子就可以与人家走过百年时光的跨国公司论伯仲、比高低,现在我们真正要学的是百年老店的那种坚定执著精神,那种与“市”俱进精神,那种永无老气、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不管我们的文化是寻根问祖找出来的,还是几个秀才整出来的,关键是我们的文化是不是符合企业战略的,是不是反映了企业做事处世的态度,是不是表现出企业里里外外的统一。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评价当今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我敢断言,能够合格的只怕为数寥寥。

我之所以用“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作为剖析国有企业的第一刀,就因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以遵循路径依赖为前提的,路径依赖是什么?就是特定市场、用户价值、企业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里暂且不论特定市场和用户价值,就从企业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看,国有企业尽管有一些历史沉淀和文化基础,但并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家麦当劳、可口可乐公开就讲,它们卖的是品牌,经营的是文化;现在我们的国有企业恐怕没有几家可以说,我们卖的也是品牌,经营的也是文化。为什么?在市场经济面前,国有企业缺的就是品牌,就是企业文化。

别看现在的国有企业上至国资委,下至一般的地方小国企,企业文化建设搞得那么火热,搞得似乎有板有眼,但我总认为这是“虚火”,缺少持续燃烧的后劲,终究烧不了多久。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不是因企制宜打造企业百年的核心动力,而是靠行政在推动企业文化运动。不少国企老总或多或少在不同场合表现出这样的言论,“现在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我们不搞不行啊!”“与国外企业交流,人家都有成套的企业文化,我们比不过人家。”“国资委这几年对企业文化建设抓得很紧,上面要求这样做的。”“咱们上市公司按要求向股民披露情况,企业文化这块内容不能没有。”„„如此等等,也反映了现在大多数国企的文化建设是被动的,是上面要求的,是被逼无赖的,而不是企业发自内心,主动去做的。

所以,我这第一刀剖析国有企业的结果是,国企既有文化,有自己的存量文化,又没有文化,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增量文化,没有真正发自企业内心、符合企业长远发展要求的个性文化。

第二刀:国企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

如果说,我的第一刀是砍向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表层,那么,这第二刀是砍向国企文化建设的中层。或许,我的第一刀分析得并不客观,有国企不服气,“凭什么说我们没有文化”,那好,我这第二刀就是砍给那些不服气人们看的。你不是有文化吗?再砍一刀看看,你的文化到底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

我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是善于做文化的高手。为什么这么说?我看很多国有企业为了响应市场、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号召,正在加快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有的企业确定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不会找词汇,就到处寻章摘句,就捡最漂亮、最时髦、最能煽动人心的话往自己企业脸上贴,有的为了避抄袭之嫌,就改头换面,换一种说法,有的就干脆将这个任务转包给社会上的咨询公司。一夜间,就能将企业文化的种种要素完全补上来,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回事。我曾问过一家国企的同行,说他们的企业文化做得很有特色,而且可以与某某知名跨国公司媲美。这位同行暗地里给我吐露实情,说就是参照那家跨国公司的,我说你们企业也是很知名的,而且有自己的文化基础,为什么不按自己企业的路子来梳理文化,干嘛照搬别人?他说这样省时省力省钱,而且人家的文化已经市场检验了的,这样更具权威性。

还有一个例子,我在北京做企业文化的时候,一位在读研究生自称是某某知名企业文化教授的高足,听到某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正在做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就主动上门推销自己。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他当场搬出厚厚的一个大部头,说是给河南某国有矿企业做的企业文化项目。这个部头看上去很气派,就像一本汉语大词典,我翻了翻,企业文化的内容比较全面,就是没有什么个性的东西,而且看得出,他们为这家企业做文化,并没有费多大工夫,因为里面的内容,无非是把这家企业已有的五花八门的制度、产品、技术、管理程序、形象识别等按时下流行的企业文化模子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再包装一下,内容看起来多,其实很简单,没什么特色。其中还有一个插曲,之前这个人来过我做文化的那家企业,当时还拿走了一份企业文化建设初稿,他这次来推销,领导一翻他带来的那个部头,竟然发现这家国有矿企业的企业文化纲要与他拿走的那份企业文化纲要初稿一模一样,而且没有改一个字,当时领导感到很惊讶,也很气愤,说:“你们做咨询的就这么拿我们的东西为他人作嫁衣!”

我举上面两个例子,也许只是几个特殊的案例,不能代表整个国有企业,但是,有一点可以证明,国有企业现在的企业文化来得都比较容易,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俗话说:事非经过莫知难。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一辈子的大事,也是企业几代甚至千秋万代的基业。国有企业的文化如果自身不经历一番阵痛,怎么会有真正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像上述两个例子,虽然表面上看企业很重视,但那是不负责任、极端草率的行为。人家跨国公司经历百年的文化积累和经营管理感悟,才有今天独特的企业个性和核心竞争力。我们看人家的企业文化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最优秀的一面,说的本质一点,就是只看到了跨国公司百年之后形成的企业文化模式,但不能体会到它百年磨练的艰难历程。当然,我们学习人家好的经验和做法,尽可以大胆实施“拿来主义”。可以肯定地说,现在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成果是经过市场洗礼和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之后形成的企业文化结晶。国企如果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为我所用,有助于我们迅速缩短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差距。

我第一刀砍的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从上述例子可以得知,应该多数国企都有自己可以搬得出而且可以登堂亮相的文化了,所以,为了进一步解剖有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我不得不砍下第二刀,国企文化是真文化还是假文化。既然多数国企文化来得都比较容易,做得都比较痛快,正所谓来得容易去得快,这种作秀的文化终究不是企业自己的,终究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我说是假文化,这个“假”并不完全是真假的意思,还有通假字的引申,就是借来的文化。

有的国企虽然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但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

一、制度不定、人治代替法治,有制不行,有章不循,我说这只是执行力不强造成的,只要循序渐进,逐步治理改善,终究会走上文化管理的轨道。所以,像这类国企文化不能一概而论真假,而是要看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落地了。

第三刀:国企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前面两刀,完成了对国企文化两个命题,即有和无、真和假的剖析。现在,我要挥舞第三刀砍向国企文化最致命的核心层,剖析国有企业的文化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在我看来,所谓活文化,就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能够使企业充满活力,青春永驻,能够管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企业文化。活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充满创新精神和变革思想,不但与时俱进,而且与“市”俱进。所谓死文化,从状态上讲,这种文化像死水一潭,没有活力,不能应对各种挑战,在一定的稳定环境中,这种文化也许可以暂时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不能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这种文化持续下去,只能加速企业的衰落,最终走向死亡。

当然,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生死还不能完全由市场说了算,市场顶多还只是判断国企生死的一个预警指标,国企的生杀予夺权力很大程度上还操持在政府手中。正如要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一样,企业价值到底多大,按照评估操作程序,肯定要剔除一些非正常因素,就是把那些有失公正和非常因素排除掉,最后再对企业本身的进行价值评估。我这第三刀砍下来,也不考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左右权,完全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判断国企文化到底适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到底是活文化还是死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人们对搞好国有企业倾注了太多的精力、智慧和辛劳,但结果并不令人乐观。现在人们说,国企最大的难题是改革,最大的弱点是缺乏竞争力,缺乏核心竞争力。

拿改革来说,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少年,中国国有企业就进行了多少年的改革。大的产权制度改革姑且不谈,就现在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的分流改制、资产重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改革来说,效果并不很佳,由于国有企业自身承担着维持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有许多国企出现了走回头路的迹象。还有,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改革,一旦遇到利益问题、人事问题,就会出现中梗阻,企业为了不影响全局的改革,总会在改革的局部问题上实施变通,尽量让当事人满意,从而导致改革走样、走形式的现象层出不穷。

国企改革是一场革命,但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这是由国有企业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国有企业与国外企业竞争为什么缺乏竞争力?我认为,主要是国有企业投入的成本和付出的成本太高,投入成本高是因为人员多、负担重,而且国企管理机构庞大,内部损耗太大,导致效率低,成本居高不下;付出成本高是因为每推行一项管理上的变革,总要经历一个由阻止到不适应到磨合再到低效率起步的艰难过程,其中付出的管理成本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都是巨大的,应该说,这个付出的管理成本,就是国有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造成效益流失的一个特大黑洞,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难,说明国有企业本身的文化就缺乏适应性,企业文化本身就应该变革,或者再造,或者重塑。

谈到国企的创新问题,前不久,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举办的有关论坛上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飞机、汽车、制造装备,小到服装、日化用品,国外品牌和国外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今,“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实,既表明我们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说明国企的文化缺乏活力,因而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国有企业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本身就承担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国企要实现真正自主创新的行为,首先要从企业文化建设上激发活力。如果文化还是一潭死水,创新就没有动力。

总的来讲,我这第三刀砍出来的结果是,当前国有企业文化中“死”的成分居多,活力不大。只有当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提升的时候,国企的企业文化才能是真正“活”了文化。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六

第一段:介绍国有企业处分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国有企业处分是指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国有企业处分不仅关乎到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也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处分必须遵循公平公开、透明高效的原则,确保处分结果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因此,对国有企业处分心得的总结和体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段: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处分的关键问题和错误做法(300字)

在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和错误做法。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处分仍存在不透明、不公开的问题,导致处分结果无法得到公众认可,容易滋生腐败。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忽视法律法规的约束,滥用职权甚至进行违法乱纪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外,一些国有企业处分缺乏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结果导致处分资产的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第三段:总结国有企业处分的成功经验和应遵循的原则(300字)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处分的效果,有必要总结成功的处分经验。首先,处分过程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处分结果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其次,处分时需进行科学的评估,确保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并确保处分结果得到合理公正的认定。另外,处分过程需充分透明,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监督和舆论监督,提高处分决策的公信力和公众认可度。

第四段:提出改进国有企业处分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建议(300字)

为了改进国有企业处分工作,首先,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处分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完善,明确处分的程序和权限,规范处分过程的各个环节。其次,需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处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处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当行为。此外,还需要提高国有企业处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处分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和高效进行。

第五段:总结国有企业处分心得体会的重要性和价值(200字)

对于国有企业处分工作来说,总结心得体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更好地改进和优化国有企业处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同时,总结心得体会也是一种对工作的整理和归纳,不仅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认识和能力,也可以为其他国有企业处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行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以上的五段文章,我们对国有企业处分心得体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背景介绍、问题分析、成功经验总结、政策建议和重要意义等方面对国有企业处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分析。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国有企业处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推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七

国有企业处分是指国家对自身拥有或投资的企业进行股权或资产转让、合并、分立、转制等方式进行优化或调整的行为。这是一项涉及国家和企业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谨慎处理。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我在参与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此,我想分享我对国有企业处分心得的体会。

首先,国有企业处分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只有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处分方案。过去,我们公司曾因处分的企业没有市场潜力而遭受巨大损失,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预测到市场的变化。因此,我认识到,在进行国有企业处分前,必须深入调研市场,并利用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以制定出可靠的决策。

其次,国有企业处分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政府在国有企业处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积极参与并给予支持和指导。政府具有权力和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促进企业处分顺利进行。例如,在我们公司的一次处分中,政府提供了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使得处分更容易实施。因此,我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处分需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国有企业处分需要合理安排内部资源和人力。处分许多企业会对企业内部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合理安排内部资源和人力。在我们公司的一个处分中,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导致了人员调动不当和工作任务安排混乱。这给公司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因此,我认识到,在国有企业处分中,必须事先制定详细的人事调整和资源安排方案,以确保处分的顺利进行。

此外,国有企业处分还需要充分沟通和主动解决问题。在国有企业处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公司在一次处分中曾经遇到了对方不合理的要求和合同纠纷。但是,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我们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成功地完成了处分。因此,我深切体会到,在国有企业处分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倾听对方的意见,主动解决问题,以确保处分的顺利进行。

最后,国有企业处分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完善。每次进行国有企业处分后,我们都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从而不断优化和完善处分的方法和流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处分中做得更好,避免重复错误。我在公司的一次处分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成功地将处分时间缩短了,降低了处分成本,并避免了以前的错误。因此,我认为,在国有企业处分中,总结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提升处分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我在参与国有企业处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提前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合理安排内部资源和人力,充分沟通和主动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是成功进行国有企业处分的关键。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处分能力,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党支部换届程序篇八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规范市属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市属国有企业,是指市 *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属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及由其出资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薪酬,是指企业直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全部报酬。

第四条 企业的薪酬管理,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出资人依法管理企业薪酬总额及企业 * 员、企业兼职人员的薪酬,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由企业依法自主决定。

(二)坚持薪酬与效益挂钩的原则。经济效益增长,薪酬总额增加;经济效益下降,薪酬总额减少。

(三)坚持“两个低于”的原则。薪酬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员工平均薪酬的增长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政策及不可比因素产生的效益,不得作为增加薪酬的依据。企业 * 员与企业其他员工的薪酬差距,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二章 薪酬总额的确定

第五条 企业薪酬总额由薪酬总额基数和新增效益薪酬两部分组成。

第六条 企业实行本办法第一年的薪酬总额基数以上年实际发放总额为基础,参照以下因素确定:(一)全市同等劳动力价格水平;(二)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及年度实际发放薪酬总额情况;(三)企业近三年平均劳动生产率及人均实际薪酬水平;(四)人员增减变动情况。

企业实行本办法第二年后的薪酬总额基数以上年实际发放的总额为基础,参照全市同等劳动力价格水平、人员增减变动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 企业新增效益薪酬按薪酬总额基数的一定比例确定,与企业净利润额挂钩。

新增效益薪酬=薪酬总额基数×(净利润额增长幅度×薪酬浮动系数)非充分竞争性企业及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企业,挂钩指标另行确定。第八条 薪酬浮动系数根楼堂馆所建设据企业现有薪酬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均工资利税率、同行业人均薪酬水平、企业规模和行业特点等情况确定,一般控制在0.7以内。

第九条 净利润额增长幅度较大的企业,新增效益薪酬不得高于净利润增加额的50%,人均薪酬水平不得超过市劳动保障部门当年公布的同行业工资指导价位高位数水平。

净利润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新增效益薪酬按经济效益下降的幅度以负值确定,薪酬总额下降幅度不低于企业前三年平均薪酬总额的20%,员工个人薪酬不得低于市政府规定的当年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条 企业净利润额以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净利润额为基础,剔除不可比和不合理因素后确定。

第十一条 企业和员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应当由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企业从其薪酬中代扣代缴;应当由企业负担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企业支付。

企业和员工参加补充养老保险,应当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逐级审核后,报市 * 批准。

第三章 企业 * 员的薪酬确定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 * 员是指企业的下列人员:(一)国有独资企业(尚未按公司法改建的国有企业)的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党组织专职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二)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非职工代表董事,监事会主席、副主席、非职工代表监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党组织专职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三)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副主席、非职工代表监事,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总会计师,党组织专职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

第十四条 企业 * 员的薪酬由基本年薪与绩效年薪两部分组成。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资产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职工人数及个人岗位等因素确定;绩效年薪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在基本年薪的0-2倍之间确定。

企业 * 员薪酬的具体确定,按照《*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府〔20*〕140号)、《*市属国有企业增量资产奖励股权暂行办法》(*府〔20*〕43号)执行。

第十五条 情况特殊、暂时无法开展经营业绩考核的企业,不得擅自提高企业 * 员的薪酬。确需提高的,应当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逐级审核后,报市 * 批准。

第十六条 企业 * 员的薪酬情况,应按厂务公开有关规定向职工(代表)大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规范企业 * 员职务消费行为,增加职务消费透明度,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企业 * 员的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方案应按厂务公开有关规定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逐级报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和市 * 审核;年度职务消费情况应按厂务公开有关规定向职工(代表)大会通报,并报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和市 * 备案。

第四章 兼职人员的薪酬确定

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兼职人员,是指受持有国有产权的派出单位的委派(下称派出单位),在其子企业中兼职的人员。

经批准在子企业中任职、并已转移了劳动关系的人员,不属于兼职人员。

第十九条 派出单位应当严格控制人员在子企业兼职,对确需在子企业兼职的,应当按照《市 * 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 * 员管理暂行办法》(*市国资党通〔xx〕4号)的规定,报经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单位批准。

第二十条 兼职人员应当在派出单位领取薪酬,按照兼职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规定,将在兼职企业获得的薪酬作为管理费全额上缴派出单位。

第二十一条 派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同等职位人员的薪酬水平、兼职人员所兼职位及其职责履行情况等因素,从上缴的管理费中提取10%-50%补贴兼职人员。兼职人员在兼职企业没有取得管理费收入的,派出单位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补贴。兼职人员的具体补贴标准,由派出单位提出意见(如派出单位有上一级国有产权持有单位的,须逐级审核),报市 * 审批。

兼职人员的总薪酬,应控制在派出单位同等职位人员的2倍以内。

第五章 薪酬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薪酬实行总额控制,预算管理,年终决算,多退少补。

第二十三条 每年年初,企业应当在深入分析预测全年经营情况的基础上,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拟订当年的薪酬预算草案。

企业 * 员薪酬预算及兼职人员薪酬预算,应当在薪酬预算草案中明细列示。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年度薪酬预算草案,应当送国有产权持有单位逐级审核后,报市 * 审查批准。

国有控股企业的年度薪酬预算,还应当由有关国有产权代表依法提交企业有关决策机构审议批准。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建立薪酬储备金制度,薪酬发放应当留有余地,以丰补歉。

未经批准,企业不得改变结余薪酬储备金的用途。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每年3月底之前,依据经中介机构审计确认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上年度的薪酬决算草案。

企业 * 员薪酬决算及兼职人员薪酬决算,应当在薪酬决算草案中明细列示。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年度薪酬决算草案,应当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逐级审核后,报市 * 审查批准。

国有控股企业的年度薪酬决算,还应当由有关国有产权代表依法提交企业有关决策机构审议批准。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依据市 * 批准的年度薪酬决算,对全年的薪酬计提和发放情况进行清算,超额计提的予以调整,超额发放的在下一年度扣回。

第六章 薪酬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计提和发放薪酬,不得超标准计提和发放。遇有特殊情况,须事先逐级报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并报市 * 批准。

第三十条 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应对其全资、控股企业的薪酬计提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市 * 定期对企业薪酬计提和发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第三十一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超额计提薪酬的,超提部分冲减企业当年成本;超标准发放薪酬的,责令企业收回超过标准部分,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以“人的行政级别”为中心,即一个人的收入和其它待遇主要与该人的行政级别相关。一旦不能达到某个行政级别,工资就不可能上升。这不仅忽略了不同岗位承担不同工作职责而产生的差异性,也抹煞了不同岗位价值差异,挫伤了那些从事高技能、高知识、高能力工作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收入,员工都紧紧盯着管理岗位,有的企业为增加晋升机会,设置大量副职,造成因人设岗、管理岗位拥挤。如某供水总公司在实施岗位工资的薪酬设计中,由于没有摆脱计划经济 *,薪酬设计没有体现行业特点和技术特征,使其陷入了困境。在市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重新合理地设计了薪酬,生产、技术、劳动贡献等要素参与分配,使薪酬较好地体现了差别,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薪酬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3、薪酬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奖金已经成为员工报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奖金的规范与否,往往决定着薪酬制度是否具有激励价值。如果奖金不以公平、有效的考核为前提,不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就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作用,成为表面文章。由于岗位不清、职责不明,薪酬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的联系,导致“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越是业绩优良的员工,抱怨比例也越高,薪酬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大锅饭现象严重。

4、薪酬分配缺乏系统性

国有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个人激励性上。对内没有很好的回答和明晰为什么付酬的薪酬理念。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的高低、工龄的长短对工资具有决定性 *。由于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平均主义大锅饭或论资排辈现象;对外部竞争性上的问题主要是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薪酬对外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造成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国有企业薪酬个人激励性不足表现在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在薪酬的表现形式和发放方式上存在激励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5、薪酬结构过于复杂

国有企业往往由于 * 原因,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薪酬项目,各个项目之间又缺少内在关系,薪酬体系缺乏理念基础,给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每个企业都知道薪酬的重要性,员工对此也特别关注,为了顾及所有人,企业在薪酬设计时往往面面俱到,试图包括所有能够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但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哪个因素都未能强调,使企业倡导的价值分配理念难以落到员工报酬分配上。

1、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

在职位分析、岗位测评的基础上,设计本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现行工资构成,优化工资结构,简化工资项目,取消或合并平均发放的工资单元,增大岗位工资的比重。使岗位工资占工资收入的50%—70%左右,形成企业优胜劣汰、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同时为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提高关键性管理、技术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的工资水平,在分配上拉开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的分配差距,留住关键人才,流动一般人员,根据各类劳动者的特点,在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础上,选择灵活多样的多种薪酬分配办法和形式;对经营管理者试行年薪制;对科技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实行按岗位、按项目、按业绩确定报酬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对销售人员可采用佣金制和底薪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对于急需的特殊人才、稀缺人才可试行协议工资。

2、创新基础管理制度,奠定薪酬分配的科学基础。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入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这一评价制度应是持续运作的,能随着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岗位,并重新确定劳动差别;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为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证;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企业应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类人员培训、使用、升降和支付薪酬的依据。严格考核是发挥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前提,如果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或将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工资制度本身再好,也难以发挥相应作用。

3、引进劳动力价格机制,合理确定工资标准,拉开工资差距。

目前企业基本工资制度中,不同性质劳动岗位工资标准的差距明显偏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合理拉开工资差距,就必须在内部工资分配中引进劳动力价格机制,使劳动力价格能够起到调节各类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差距的作用。企业确定不同性质劳动,如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工资标准、工资差距时,不仅要进行劳动四要素的评价,还要进行劳动力价格的调查比较和各类人员供求关系情况分析,把劳动评价和劳动力价格机制结合起来。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大幅提高技术岗位、关键岗位、高素质、短缺人才的工资水平,合理拉开分配差距。不论采用哪一种基本工资制度,其各类人员的工资标准,都要逐步做到随行就市,同市场工资衔接,使人员招得进、留得住、流得出。企业急需且市场又供不应求的人员,其工资水平可以高定;企业需求一般且供过于求的人员,其工资水平可以低定,甚至可以低于市场价位。介于两种类型之间的人员,可以按照市场价位确定其工资水平。4、在薪酬支付上要注意艺术、技巧,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措施;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5、建立薪酬分配能升能降的机制。

一个真正有效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科学的工资标准,合理的工资结构,动态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同时它应该时刻处于动态运行当中。首先薪酬标准应该是动态的,与企业的综合效益挂钩;其次,薪酬结构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及时调整;第三,薪酬制度应该处于动态运行之中。薪酬的调整要由以前的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转变为动态的及时调整。优秀的薪酬制度一定会根据生产经营的效果、劳动力市场价位的变化、岗位的调整和个人绩效的提高及时予以调整。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急需的高级紧缺人才,市场价位又高的,采用高于市场平均值的增长率,增资幅度要大;对企业工资水平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岗位,增资幅度要小,甚至不增资。通过这样动态、积极的、合理的薪酬调整,使职工的收入真正随着岗位、技术的变化和岗位劳动效率、效益情况能增能减。

猜你感兴趣:

1.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 2.国营企业薪酬管理制度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范文推荐
  • 09-30 教师暑假读书笔记及读书感悟(精选10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
  • 09-30 2023年环保员个人述职报告(汇总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
  • 09-30 入团申请书共青团初中生 共青团入团申请书初中正规(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入团申
  • 09-30 最新协议利息意思(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
  • 09-30 2023年健身房前台辞职报告(大全7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 09-30 最新节能减排宣传报道 节能减排宣传周倡议书(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09-30 2023年财务会计工作转正申请书(汇总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09-30 2023年社会实践买菜幼儿活动过程 中秋节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优秀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09-30 亲子消防演练美篇 消防演练活动方案(通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30 财务岗位工作总结(实用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