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版(精选18篇)

时间:2023-11-05 04:23:27 作者:XY字客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版(精选18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和需求,以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以下是一些经典活动方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时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2.教学难点。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3分钟)。

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预设10分钟)。

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3分24秒)。

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三、探索(预设15分钟)。

1.画一画: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在地球家园图上画出各种事物,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和记录。

2.提问: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

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地球家园图。

四、研讨(预设7分钟)。

2.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班级记录表,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并和分类。

3.提问: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小结: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提问: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1.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降水、光照、风等天气要素会影响农业灌溉、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在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区别。

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天气现象带来的影响感兴趣。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体会到只有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

区分不同的天气以及不同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要从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天气的卡片、小组活动卡片、教学课件、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预设3分钟)。

1.师谈话:谁能说下现在的天气是怎样的??学生交流。?

2.师:你还知道哪些天气?(板书贴:雨、晴、雪、阴等天气文字)。

3.师:我们地球家园上的天气变化还真多,今天我们一起和大头儿子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出示课题或板书)。

二、探索(预设21分钟)。

1.情景引入:为什么大头儿子要学习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呢?因为双休日他们一家要到萧山湘湖来游玩。妈妈说:“大头儿子你是小学生了,要学会照顾自己,这次外出你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自己做好准备。”大头子说:“好的妈妈!”

师:可是这么多的天气,我们如何来区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天气的图片。(投影3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天气?它们有什么特征?)(晴、阴)(雨、雪)(多云)。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各种不同天气的主要特征。

(一)区分常见的天气符号(3分)。

同学们真能干,大头儿子也学会了区分不同的天气,他很聪明,还从网上查找了出行时萧山的天气情况,在查天气时他发现一些天气符号,(ppt)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天气吗?请同学上台贴图。

小结:根据不同天气的特点人们确定了不同的天气符号,刚才这些是常见天气的符号。

(二)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5分)。

1.引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大头子认识了天气符号,查到这个假期里萧山天气是这样的,你看他穿着这样的衣服可以吗?还可以准备些什么?(ppt出示图)。

生指名说。

生指名答,师ppt举例说明。

3.我们能把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找出来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每个人可以写一种的天气,并请组内同学帮助补充)填表时把这些天气影响以关键词句或画图的形式作好记录。

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天气影响(写关键词句/或画图)。

晴天是有利的。

是不利的。

4.学生讨论填表,教师巡视。

5.点名集体交流汇报(游戏:正反大挑战),教师黑板填写关键词。

6.小结:各种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多影响,有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利的,有些是对我们的生活是不利的。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

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

2.观察土壤。

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

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三、探索(预设20分钟)。

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

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

(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

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

(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

(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

(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

(4)观察顺序: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5)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遇见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记录特征或画简图记录。

(6)注意事项: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导语: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1、了解几种常见小动物耳朵的特点,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耳朵的兴趣。

2、初步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动物的耳朵,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小兔、大象、小熊、小鸡、小狗、小马、小鱼的图片。

一、猜猜它是谁。

1、出示小兔的背影,猜猜是谁来了?

小结:原来小兔的长长的半圆形的耳朵是长在头顶上的。

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的耳朵也是长在头顶上的?

2、出示被遮住一半的大象,猜猜又来了谁?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大象的耳朵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大象的耳朵长在头的两边,大大的`像扇子)。

5、原来小动物的耳朵它们除开形状不一样,长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但是它们有非常敏锐的听觉。

二、探索其它动物耳朵的兴趣。

1、看又来了一只小鸡,咦,小鸡有没有耳朵?它的耳朵长在哪里?幼儿讨论。

小结:原来小鸡是有耳朵的,小鸡是没有外耳,只有内耳,但它们同样都可以听到声音。

2、还有什么小动物和小鸡一样,只有内耳,没有外耳?

三、扮演小动物。

3、小动物狂欢。

哇,有这么多小动物,我们和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吧。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1.谈话,引题

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电视机的特点和用途。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看电视的感受。

3.教育幼儿要爱护眼睛,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活动准备:

1.电视机一台(或背投)。

2.小熊玩偶一只。

活动重点和难点:

知道电视机的特点和用途。

审美元素: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视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小朋友们百看不厌。电视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精彩的电视节目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了解国家大事、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还教我们学会了许多本领……,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知道我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还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眼睛。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

一扇玻璃窗,里面亮堂堂,演戏又唱歌,经常换花样。(电视机)。

2.引导幼儿观察电视机,了解电视机的特点。

师:请你们仔细地观察电视机,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正方形或长方形,有荧光屏、开关、按钮等。)。

师:你家有电视机吗?电视机里有些什么节目?你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节目?电视机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在家里就能看新闻,知道国内外大事,会看到各种电视节目,还可以播放碟片等。)。

3.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看电视的经验与感受。

师: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为什么?你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开心吗?为什么?把你看过的电视节目讲出来告诉大家,好吗?(引导幼儿表达、讨论。)。

4.向幼儿介绍看电视的保健常识。

师:(出示小熊玩偶)小熊也喜欢看电视,可是它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看电视,把眼睛给看坏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呀?(眼睛太疲劳了。)小朋友赶紧告诉小熊,看电视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向幼儿介绍:不能长时间看电视,不能离电视机太近,看电视机时应开一盏小灯,等等。)。

5.教师小结。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导语: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红黄红黄……红蓝黄绿红蓝黄绿……红红绿绿红红绿绿……红蓝黄红蓝黄……红红红绿绿绿红红红绿绿绿……)。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猜想的结果记在记录格中。

幼:做实验试一试。

4、师:请小朋友分别把这三份材料放到杯子中,并且用筷子搅拌搅拌,看看会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

幼儿活动,教师指导。石头会化吗?盐和奶粉会怎么样呢?(请幼儿把看到的现象讲述出来)。

交流:

1、请小朋友说说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结果是一样吗?哪个不一样?

2、小朋友之间的实验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呢?哪个实验不一样?

(五)教师小结: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怎么写?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文章,是关于幼儿科学活动设计方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和水之间的关系,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教师:红色的饱和糖水、透明水。

幼儿:抹布人一块。

第一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第二次操作:普通红色水、透明水(每人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

第三次操作:红色的饱和糖水(每组一份)。

糖(每组一份)勺子(每人一个)普通的红色水、透明的水(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1、导入,幼儿猜测。

2、教师实验。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慢慢的将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能不能变成两层?

二、幼儿尝试探索实验。

1、试一试。

教师: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神奇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2、讨论:

教师:小朋友,你们成功了吗?

教师:为什么你们没有成功呢?(想一想,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出示神秘的添加物“糖”,幼儿再次进行探索。

1、出示糖。

教师:因为老师的水里加了一种的东西,而你们的水里没有,是什么呢?(糖)。

教师:老师的水里加了糖,可是你们看到糖了吗?糖去哪了?

总结:糖都溶解在了水里,所以我们看不见。

2、幼儿进行探索实验。

教师:这一次请小朋友用桌子上的材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教师:孩子们,这次你成功了吗?

@成功了。你是怎么做的?(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

@没有成功。为什么加了糖还是没有成功?(幼儿讨论)。

总结:放很多很多的糖。

四、出示红色的饱和糖水。幼儿进行探索。

1、出示饱和的红色水,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放了很多很多的糖的红色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

小结:老师的水很粘稠。

2、幼儿实验。

教师:让我们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放很多很多的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吧!

3、讨论。

(1)教师:这次成功了吗?

(2)教师:为什么加了糖红色的水会沉下去呢?(幼儿讨论)。

小结: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溶解在水里,水就变重了。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红色的水里放了糖能变成两层。如果放入盐会发生什么。

呢?如果在透明的水里放入糖又会发生什么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吧!最后,自己把桌子收拾干净。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和用途,知道它们能给人们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并知道使用它们的安全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一些小型取暖用具到幼儿园。

2、教师另准备一些取暖用具图片,如古老的炭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现代的油汀、空调、电热毯等。

3、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各种取暖用具”

活动过程:

1、让幼儿介绍自己带的取暖用具,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冬天冷吗?怎样做才会感到暖和呢?”(锻炼、穿厚衣服、取暖等)。

(2)“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带来的取暖用具介绍给大家,说说它叫什么,怎么用,再请你用给大家看看。”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是用不同的方法发热的,有不同的用法。

(1)“你们带来的取暖用具是怎样发热的?请小朋友们为大家介绍。

(2)出示幼儿没有说到的取暖用具,”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取暖用具,你们认识它们吗?”

(3)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取暖用具如何发热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取暖用具是如何发热取暖的:炭盆用木炭取暖;火炉、火炕用煤取暖;油汀、空调、电暖气、电暖风、暖手炉、电热毯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4)请幼儿按照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进行功能分类。

好,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取暖用具发热的方法,现在我们给取暖用具的发热方法分个类,看看哪些取暖用具是用电发热的,哪些是不用电的。把用电的这一类称为电器类。不用电的这一类称为非电器类。我们一起来给这些取暖用具找找家吧!

(5)讨论取暖用具的优缺点。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取暖用具,你觉得哪个取暖用具好,为什么?

油汀、空调可以给很多人用,但比较浪费电,热水袋携带方便,可以灵活使用,但只能一个人用。炉子、火炕的缺点是不卫生,但经济实用等。

3、知道取暖用具的正确用法,注意使用时的安全。讨论:使用这些取暖用具需要注意什么?空调,电暖气要注意别触电。火炉和水暖气要注意防火等。引导幼儿多锻炼、多运动,才是最安全取暖方法。

4、古代人和外国人的取暖方式刚刚我们小朋友知道我们现代人的取暖工具,那你们知道我们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吗?那你们知道外国人是如何取暖的吗?延伸活动:冬天里,各种动物的取暖方法。

教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用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难点:尝试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的原理。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认识碘酒。

提问:我们来看一下碘酒是什么颜色的?(棕褐色)。

2、幼儿操作。

1)试一试。

将碘酒滴到食物上,观察现象。

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些食物变蓝了。

2)记录。

哪些食物发生了变蓝的现象,在对应的栏里打勾,教师验证有异议的食物。

3)揭示现象。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食物会变蓝吗?因为他们中都有一样东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蓝。

3、问题解决——运用。

1)情景表演。

师:灰太狼,为了挣些钱给红太郎和小灰灰买好吃的,动起了歪脑筋,开了一家奶粉超市。

2)想一想。

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

看颜色、尝一尝、用碘酒。

3)动一动。

请你们用碘酒的方法试一试,哪瓶是合格的哪瓶是不合格的。

4、结束游戏。

师:找到了不合格的奶粉,灰太狼被警察叔叔带走了,神奇药水把它送进了监狱,羊村又恢复了平静。请小朋友回去做做看那些食物中还含有淀粉。做一份食物淀粉大调查。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下面为大家整理的是幼儿科学游戏活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有趣的肥皂。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帖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设计理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以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有:操作、游戏、尝试、体验等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搓一搓、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感知;教师还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肥皂的种类;让幼儿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肥皂的认识,并体验了肥皂的用途。

最后,最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与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国去旅行,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设计思路: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二、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肥皂,说说自己的发现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

(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2、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

沙子的秘密。

设计依据:

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沙子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丰富感性经验,感知干沙与湿沙的不同。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运用比较法加深对沙的认识。观察现象会让幼儿觉得好奇、神秘,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幼儿能积极、愉快地掌握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通过沙路与水泥路面的比较,幼儿能初步了解现象与事物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师幼之间互相传授经验这两条途径,验证沙的特性,体验玩沙的乐趣。分组玩沙的环节,能让幼儿进行各种在沙中的操作活动,同时,在教师分组进行指导下,幼儿能更好的玩沙,并得到一定的玩沙经验。通过鼓励的形式,让幼儿想出多种除了教师提供的玩沙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玩后自己对沙的亲身感受。

活动目标:

1、感知沙子的不溶于水等的特性,说出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2、初步了解沙与建筑物的关系。

活动准备:

水、水桶,磨具、筛子、各种玩沙工具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沙是不溶于水的一种自然物。

t:沙放在水里有什么变化呢?

(小朋友自己做实验,把水倒进桶里,用小棒搅拌并观察)。

教师小结:沙不溶解于水。并联想不溶解于水的物体。

二、探索感知沙子的特性及干沙与湿沙的不同(重点)。

1.教师和幼儿一起赤脚分别在干沙和湿沙上自由活动,做一做各种动作。

t:小朋友喜欢干沙还是湿沙?为什么?踩在沙上有什么感觉?

2.让幼儿两人一组用筛子筛沙子,边筛边观察。

t:筛子里的沙子哪去了?小石头会漏下去吗?沙子是什么样的?

1、教师小结。

t:沙子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

4.请幼儿用力踩踏刚翻的新沙。

t: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5、小结。

t:通过我们的小脚用力踩在沙子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沙粒与沙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6、沙与水泥的结构不同,走在上面的感觉也不相同。

t:那么用力踩水泥路面会陷进去吗?为什么在沙路上骑车费力,在水泥路上骑车省力?

7.谈话。

t:小朋友喜欢怎样玩沙?请你来玩一玩!

(请给本幼儿进行玩耍)。

8、教师小结。

t:沙子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以挖、装、筛,可与水混合玩等。

三、幼儿自由玩沙中的各种游戏,探索玩沙的技能,教师分组指导(难点)。

1.用各种深浅不同的模子做蛋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帮助幼儿掌握这样几方面的技能:沙的湿度,用手压沙的力量。

t:做蛋糕的这组小朋友要注意利用好磨具,蛋糕不碎最重要的还是压,要压的紧!

2.挖井、造房子等,丰富经验:

t:想做建筑师的小朋友在挖土时要细心、耐心,及时整修,沙土要压紧。

3.筛沙子。

小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西红柿的外形和颜色。

2.能从两种菜里找出西红柿。活动准备:西红柿、红萝卜(人手一个)、洗净切好片的西红柿(人手一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西红柿的外形与颜色。

教师手指桌上一盘西红柿,对孩子说:“宝宝,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幼儿回答。

师:对,这是西红柿,宝宝看,西红柿是什么颜色的?来摸摸西红柿的皮。

边说边给每个孩子一个西红柿,让孩子摸摸闻闻。

小结:西红柿红红的,圆圆的,摸一摸滑滑的有点软,西红柿可以生吃也可以烧菜吃。

二、品尝西红柿的味道。

叉一片西红柿给孩子尝尝,问其味道。

幼儿回答(酸酸的,甜甜的)。

三、分辨西红柿。

将西红柿和红萝卜放在一起,让孩子辨别西红柿,并拿给老师看。

(幼儿说一说西红柿和红萝卜的区别)。

四、西红柿对人体的作用。

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时可是生吃也可以熟吃。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西红柿,希望它有助于身体健康。

幼儿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电脑、搜集短片(世界各地、生命之源―水)图片、粘贴版、纸、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短片世界各地。

师:你们看到短片中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喝什么饮品。

幼:蒙古人―奶茶,藏族―青稞酒、酥油茶,西方人―咖啡、可乐、啤酒,东方人―茶。

师:你们最喜欢喝什么?

幼:果汁、可乐、雪碧、杏仁露、椰汁、茶、牛奶、豆浆、酸奶……。

游戏:阳光饮料站“幼儿自取图片进行分类摆放,师生共同统计出饮品人数,贴在粘贴板上”

(二)白开水,益处大。

师:户外活动和剧烈活动后会出很多汗,应该喝什么?

幼:喝白开水。

师:让幼儿了解为什么喝白开水?请幼儿再次欣赏短片:“生命之源―水”

教师小结。

a:白开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b:能帮助人身体进行代谢。

c:白开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儿歌“多喝水好处多”

(三)引导幼儿制作饮水表格。

1、游戏“阳光饮料站”第一次游戏统计人数与第二次游戏统计人数进行对比。

2、对比人数表贴在粘贴板上(喝白开水人数居多)。

3、幼儿设计并制作饮水记录表格。

4、鼓励幼儿日常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四)延伸活动:利用幼儿自制饮水记录表,每周五评比喝水标兵。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一,设计思路。

基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对沙石都特别的感兴趣,一堆沙石足以让幼儿兴奋地玩上一整天。于是,我想以沙石为研究对象,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进行一次幼儿科学观察与测量的活动,通过对沙石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激发幼儿对周围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在一种幼儿自由,主动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新的科学认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该活动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幼儿感知觉,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为今后的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3,通过观察沙石的分离操作和体积测量,让幼儿获得简单的观察测量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经验,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用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三,活动准备。

1,幼儿搜集相关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有刻度的杯子,分别装着石头和沙子);

4,教室里事先准备好一些沙石和若干个沙漏斗。

四,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石,交流经验。

让小朋友自由大胆发言,调动起每位儿童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并且用开发性提问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欣赏图片,再度认知沙石的用途,表达感受。

老师跟据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沙石的各种不同的用途,最后老师再稍作总结。

老师向小朋友呈现一盆沙石混合物,旁边放着若干个沙漏斗。先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方法尝试的去分离沙和石,然后老师再引导小朋友观察沙漏斗,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呀,可神气了,它的名字叫沙漏斗,别的本事没有,可是专有一个本领,就是可以快速的把小黄沙和小石头分离出来。老师先示范下,小朋友仔细看好了噢。

老师示范过后再让小朋友们分组,然后各自示尝试下这个方法。

(四)测量沙石的体积。

好棒,小朋友今天又学到了一件本事分离沙石,下面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小黄沙和小石头的体积呢?老师取出一个有刻度的透明杯子,先往杯里注入a毫升的水,记录在纸上,然后往杯里加入小黄沙,水面上升至b毫升刻度,那么老师告诉小朋友,刚才加的黄沙的体积就是(b-a)毫升。

老师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测量下小石头的体积,然后把你们的答案写下来,告诉老师。

老师知道幼儿完成操作,然后引发小朋友思考还有那些不规则的东西,可以用这个办法测量呢?然后请小朋友各自尝试,并记录下自己所测量物品的体积测量结果。(如:橡皮,小刀)注意点:

(1)加入物品后水不能溢出杯子外面;

(2)所加物品必须沉入水中或悬浮。

五,活动延伸。

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其中两个分别放了半杯石头,半杯沙子,若把沙子和石头放在同一杯子里,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个好办法,使沙子和石头放进去同一杯子更省空间。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幼儿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观察各种不同的蛋.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索各类蛋的兴趣.

知道鸭蛋、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活动准备:。

数种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鸵鸟蛋、鸽子蛋……).

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

活动过程:

1、事先请家长协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

2、展示收集的蛋,请幼儿观察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较。

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认识不同的蛋。

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分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流搅一搅,煮个蛋花汤。

活动评价:

能比较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

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分享。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附近的公园,请幼儿仔细地观察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物的蛋宝宝。

相关范文推荐
  • 11-05 入党党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专业18篇)
    总结是一种对自我进行反思和审视的方式,它不仅可以概括经验,还能够发现错误和改进之处。在这里,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案例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11-05 大学社员心得体会(热门13篇)
    心得体会是对经历、感受或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个人素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合理规划和管理好时间
  • 11-05 大学生平安夜活动策划(专业15篇)
    活动策划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数等。通过学习他人的活动策划案例,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策划的水平。二、活动地点。
  • 11-05 回归母校活动总结(汇总19篇)
    在进行活动总结时,我们需要对活动的目标、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总结写作汇报具体、
  • 11-05 大班健康预防传染病教案及反思(优秀20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些大班教案范文,共同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使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掌
  • 11-05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和感悟六月(汇总14篇)
    教师心得体会的撰写不仅可以激励教师自身的教学动力,也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积累宝贵的经验。教师心得体会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反思,通过写教师
  • 11-05 大学寒假实践报告范文(17篇)
    实践报告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在撰写实践报告时有所帮助
  • 11-05 大王书读后感版(精选14篇)
    读后感是一种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加深自我思考和感悟的良好途径。这里收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大王书》是一本很有意义
  • 11-05 幼儿教师师德演讲稿子(汇总24篇)
    教师演讲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演讲稿范文,带你走进教师成长的旅程。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
  • 11-05 就业指导课感受与收获(热门17篇)
    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好的写作思路,使我们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刚有电脑时,韩剧正火,而我,和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