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上生物期末总结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计划参考(优质7篇)

时间:2023-10-15 07:23:05 作者:GZ才子 2023年八上生物期末总结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计划参考(优质7篇)

每一次考试后,写一份考试总结都是让自己进步的关键步骤。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军训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灵感和借鉴。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一

争取在4月底前结束这学期的新课,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一遍,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时间大概是2个星期左右。重要知识点重新过一遍,中考考试内容中基础知识占70%以上,所以这个部分很重要。

二、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给不同的训练内容,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不是要给予他们太多太多的试题去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耗尽他的精力和时间,练习资料要选用经典题型,能够指引学生不断思考和从中能够领会到生物知识和解题技巧的那种。

三、研究考试说明

明确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了解题型,把握复习方向和目标和复习广度和深度。中考考试说明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老师要仔细的研究和总结出来,教授给学生。

四、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中考是面对的是大部分学生,所以中考题目基础知识占的比例很大,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接触过的,很多学生就是你做过他也会做错,一错再错。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强调,重复多次。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二

一.指导思想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2、本学期生物复习要把思维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的训练,强调知识的迁移与知识的再现。

3、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生物复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复习的冲刺过程中都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复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月12日前):基础知识复习

以章节为单位,旨在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疏理,编织严密的知识网络,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剖析典型题例,完成单元过关试题,强化知识点的落实与掌握。

第二阶段:

6月20家庭作业:完成期末模拟卷y

6月22—23点评期末模拟卷y;完成模拟卷z;

综合复习

依据生物中考例题纲要,结合本年度有关生物知识的热门问题(如健康、环保、能源的.节约等),联系生活中实际,精选和精编习题,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特点,应注重对视图题、分析说明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主要对学生语言的逻辑关系、表述的准确性进行培养。

第三阶段(6月27日—考前):模拟演练:完成东宝区期末卷;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考出好成绩,好的成绩一是取决于教师,二是取决于学生,教师的复习计划要周密、治学要严谨,要把学生抓到手,因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差。教师要精讲、少讲:让学生多记、多练,把练过的和考过的重点习题附上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整理装订以供记忆落实。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三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3、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

4、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

与植物不同之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

5、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分裂一次。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四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

(1)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

(2)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3)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

(4)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五

很多人认为生物很简单,只要多做题,就会提高生物成绩。这是错误的观点,学习生物和学习其他理科一样,都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初中阶段的生物有很多名词、术语我们是不懂的,所以大家可以采取先记忆后理解的方法,在记好基础知识后,再去理解重要知识点。

初中生物学习中,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是生物学中的重点,每年中考出题时,实验题都是出题的重点难点。所以,想要学好生物,同学们一定要将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实习和调查等探究活动都掌握清楚。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

(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7)细胞质

(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六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各种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4、物质循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

6、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使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7、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如长颈鹿与抗荷服,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蛋壳与薄壳建筑,苍蝇与照相机,人脑与智能机器人,蝴蝶与人造地球卫星。

八上生物期末总结篇七

1、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骨和关节构成骨骼。

3、人的骨骼由206块骨连接而成,约占提供的20%。骨连接包括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和活动的连接(即关节)

4、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

5、关节囊及其外面的韧带有增强关节牢固性的作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软骨具有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关节软骨可起到缓冲作用,并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6、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7、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提供动力作用。

8、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腱着生在至少两块骨上。

9、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

10、骨的运动靠骨骼肌的牵拉,骨本身不能运动。

11、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12、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手体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人体任何动作的产生都需要多组肌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而且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3、动物运动的意义(了解)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15、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多,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16、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17、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不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条件一样,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

18、“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19、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0、蚁王:与蚁后交配。蚁后:产卵。工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保卫蚁巢。

2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是群体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动物的声音、气味和动作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靠气味进行通讯)蝶蛾类雌雄虫之间利用性外激素交流信息,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易挥发的物质。可以用来诱杀农业害虫的原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无法交配。

22、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