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23:26:12 作者:雨中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篇一

升国旗是学生每周一都在学校里参加的常见仪式。《升国旗》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上课,我从实物——五星红旗引入,认识国旗,感知国旗的形象,接着让学生回忆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这也和课文的插图联系在一起,一下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为进一步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学习诗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升起五星红旗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运动员是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当他们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时,观众席上的中国人表现怎么样?那时,你的心情又怎么样?面对高高升起的国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启发学生知道向国旗立正、敬礼,表示我们对国旗的尊敬和爱。

第二课《升国旗》采取儿歌的形式,描写了小学生升国旗的情景,表达了小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课仅仅三句话,却饱含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如何通过这三句话来感悟文情,激发生情,无疑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导入时,播放录音磁带《国歌》,告诉学生们国歌的全名是《义勇军进行曲》,听音乐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起来,我顺势引导: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学生都喊了起来:就是我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的升旗仪式。接着又出示了实物国旗,让学生们亲手摸一摸,看一看国旗,这样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形间拉近了学生与国旗的。距离。再次唤起了学生对国旗的热爱情感。然后又给他们渗透情感教育,知道国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然后导入课文,“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用情感渲染,一步一步激发,化为学生自己的爱国旗之感,从而促使其主动的读好这句句子,并能读出自己拥有国旗自豪、激动的语气。

2、低年级的孩子好动爱玩,但缺乏生活经验,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生理、心理特征,应多用直观教具,多用语言进行鼓励,积极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有意识引导他们想象,朗读、游戏、表演等综合手段,让他们在快乐、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学习第三句的时候,根据每个孩子都有升国旗时立正、敬礼的经历,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表演理解这句话。

教学中唯一的遗憾是由于我们这里是农村的孩子,见识的比较少,所以我们应该多多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孩子们看看天安门广场升旗时的情景,奥运会升旗时的情景等来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次我们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篇二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云、雨、鸟,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让学生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中,有意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认识的字,利用学生非常喜欢读绘本的特点,老师出示:《天生一对》、《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法布尔昆虫记》这四本绘本书名,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圈画出本课需用认读并且书名里有的:对、风、花、虫这四个生字。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这个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识字,还有引导学生看书阅读的作用,这是为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做准备。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难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在读中达到背诵。

本课中,设计了“读生字,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戏。学生非常喜欢“摘桃子”这个游戏。老师只有读准“桃子”上的字,才能将桃子摘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认识了生字,又调整了自己的听课状态。然后,师生、生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大声对着全班说“云对……”同学大声说“雨”。两个人再一起说“云对雨”。这样的活动,除了让学生认生字,读生字,找生字,还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和与同学互动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的巩固了对儿歌的背诵。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在一年级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并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在时间划分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应该两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就要两节课完成。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篇三

一、说教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三、说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学“想”?师:在上课之前啊,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瞧一瞧找个新朋友是谁??(出示生字:“想”)你认识这个字吗?(指名读)?这个字该怎么认识它呢?(加一加,找朋友)教学“心字底”(板书)

2、出示:“我多想去??”(学生说)

(二)旅游识字

1、我们要去旅游的地方可是好多好多人都想去的地方,(出示“北京城”)这个地方就是——北京城。

2、北京城可是有很多很多很漂亮的景点。(出示景点)

教学“北京城”?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个“北”字,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这个字该怎么认呢?(找朋友,比一比)这个字啊跟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字可像了,这个字是?(比)?接下来这个字是?(京)谁来教一教其他小朋友该怎么记住它呢?(我们之前学会一个生字,这个字我来考考小朋友看谁还记得它。出示“惊”,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哦,把惊吓的惊字的竖心旁给减去了就是北京的京字了。)

还有最后一个生字小朋友,这个字是?(城)这个字又该怎么认它呢??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北京城)

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北京城啊?

许老师需要小朋友用你们的话来告诉我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北京城。

出示句子:我多想去北京城。

2、我们要到北京城啊,(出示火车图)就要坐上火车,坐火车啊可是要坐上很久很久的,要坐上两天一夜啊,因为北京啊距离我们这里很——(出示:遥远)。

(出示“天安门”图片)

教学“安”字

这个字该怎么记住它呢?

看完了天安门,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天安门呢?谁再来说一说。

4、看完了天安门,我们走啊走啊,来到了天安门前面的广场上。这两个字啊就是“广场”。

教学“广”

怎么记住这个字呢?

5、(出示广场的图)每天啊,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天安门广场这里,为的就是参观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是一个怎样的升旗仪式,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

6、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的升旗仪式。

教学“升”

这个字该怎么认呢?

教学“旗”?

这个字又该怎么记住啊?

9、看完了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小朋友们此刻心里有什么感受啊?

这个句子比较长,不容易读好。我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在这两个地方稍微停顿一下,一定能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试试。

看完了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谁能够再来说一说这句话?

出示:我多想去看看

(三)指导生字“广”“升”

1、教学“广”

广场上的广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这个字该怎么写才能写好呢,请小朋友们认认真真地观察田字格里的广字,数一数广字有几笔,每一笔再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师范写。?生练习写。

2、教学“升”?观察?师范写?生练习写?四、复习巩固?

2、想要坐飞机回家啊,那我们就要出发到机场去了啊,今天啊开飞机的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朋友,只有小朋友把它们的读音给读准确了,飞机才能开的又快又平稳哦。

3、飞机游戏?

四、总结

我们终于回到家了,北京好玩吗?有一个山里的小朋友啊,他也可想要去北京城旅游了,我们下一节课再带着这个小朋友去北京旅游好吗?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篇四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张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

在教学人教版课标本第一册12课《雨点儿》一课时,学生对飘落一词,任我一再解释,学生还是显现出一种茫然的神情。此时正值深秋,加之一股寒流的突然袭来,外面飘着小雨。于是我就带他们来到校园里观察起来。校园东边的'梧桐树下,一片片金黄色的梧桐树叶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随着秋风从半空中飘落下来。再加上点点细雨浸润的那一张张释然的笑脸,课堂上的问题迎刃而解。

回到教室,我感到还应把学生的理解延伸下去。于是我拿起了板擦,往半空中一扔,它啪的一声掉了下来。这板擦也是从半空中掉下来的,能说是'飘落'吗?不能那位小朋友能用飘落说一句话?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废纸从楼上飘落下来。通过飘落一词的理解,这让我不禁深深感叹:生活,乃语文之母啊!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篇五

一、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感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在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或快或慢或轻或重的自主获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

二、适时拓展,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构建了美妙的课堂

充这些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出来,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不痕对接,同时也体现了让语文课堂情景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学理念。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习的个性和精神的自由释放,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爱国情感也在无形中自然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感觉学生与老师配合不是很好,因为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高年级要差,面对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备课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突出趣味性教学,比如说,在识记生字时,编一些的有趣的儿歌用或游戏等形式互动读记生字,在读文及重点句子时,运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比如说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我可以换种方式:让我们的男孩子从心底里大声地读——:女孩子们甜甜地对北京说——:我们怀着对北京无限的热爱一起说——!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中悟、体会感情,最后读出感情。。还有就是在写字时老师讲的过多,留给孩子们自主发现学习的时间少了点,所以很多孩子在写字时没有按正确格式去写,显然写出的字不是很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文内容的介绍,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对课文的了解,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总的来说,课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