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体会(精选18篇)

时间:2024-01-12 21:25:55 作者:紫薇儿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参考和借鉴。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法宝,也是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这一轮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求我们拓宽眼界,进一步提高tt能力。tt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陈旧的思想束缚和惯性思维,以思想大解放实现服务全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的大提高,赢得tt事业的大发展。县tt局作为政府的综合部门,如何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在我县的突破发展中扮好角色,发挥出应有的贡献作用,是每个tt人迫切需要深思的问题。

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学习,使我的内心发生了很多感慨,更主要是产生了许多共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努力推进tt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过之后颇有感想,把解放思想与我们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感到了实实在在的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以下谈四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要着力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可以说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思想解放同样是推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1978年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讨论,破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把我们从长期闭关自守状态中解放出来。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把人们的思想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将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法宝”。tt事业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tt部门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旧观念,不断融入新思想,跳出tt看tt,使tt发展和建设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切实解决tt工作的不适应状况。要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目前我县tt分析水平不高,有影响力的精品少;tt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tt产品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上,服务经济社会的层次还不够高。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知耻奋进,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经济、是否有利于提高tt数据质量、是否有利于提高tt服务水平为标准,坚决冲破那些不符合新形势的思维定式和习惯模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解放思想,必须要更新理念。没有新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的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tt事业要发展下去,我们必须要破除和防止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一切从零开始,tt事业无止境的理念,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精神开创tt工作新局面。一是要破除畏难情绪,树立必胜的理念。面对县tt局业务日趋繁重和各级各层的期望、需求不断增强的现状,且工作要求标准高、工作难度加大等新的挑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破除和防止畏难情绪,树立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理念,在困难面前要敢于探索成功的途径,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要破除低标准,树立争先创优的理念。我们不能满足于tt报表报完了事,tt分析千篇一律,工作停留在一般水平上,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tt工作思路,破除和防止低标准、低水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问题,树立不争第一不罢休、不出一流业绩就是失职的理念,站在高起点,坚持高标准,攀登高水平。三是要破除四平八稳的思想,树立只争朝夕的理念。针对有的tt人员思维转换慢、应对反应慢、工作节奏慢的问题,要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树立只争朝夕的理念,坚持快节奏、高效率,反对松懈疲沓的不良作风,立说立行,迅速反应,要克服机遇可遇不可求的消极心态,积极寻找、发现、抢抓、利用好机遇,更好卓有成效地干事创业。

三、解放思想,要改变工作方法。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数据收集汇总、简单比较、上报待评估认定、回头找差距的固有模式,转变工作方法,采用围绕年度目标、分解任务、抓好落实、寻找差距、tt上报的反向思维,进一步争取任务完成的主动性。二是从重业务、轻调研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前瞻性服务能力。要科学统筹安排tt工作,积极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时间做报表、三分之一时间开展调研、三分之一时间进行分析,努力使自己走出办公室,围绕党委政府关心、基层群众关注的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同时,增加专题调研类、监测预警类、县城比较类分析的比重,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分析比重,为政府决策提供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三是在对工业经济发展中普遍、共性、常规的增长点一如既往予以重视的同时,要更深层次的研究、挖掘增长亮点,要想别人不去想、想不到的“冷点”、“拐点”和“特色”,在这上面多下工夫、多做文章,寻找突破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非常规出牌,谋求发展中的先机。四是从重数字、轻分析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解读数据能力。要用数据说话,不断提高数据科学采集、核算、整合、利用能力,实现由数字tt向数字tt与深层次tt分析并重转变。

四、解放思想,要增强工作的胆略和魄力。每项tt工作的完成,关乎全局。我们每个专业人员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大局观念和政治敏锐性,自觉的站在全县的高度来创新tt工作,要跳出数字找问题、跳出tt看发展,以全面、科学、细心的工作态度和舍我其谁的工作大气,大胆思维,放手工作,敢为人先。切实发挥tt工作的前瞻性和参谋预警作用,进一步彰显tt促进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决策性作用。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我们应当从立足本职工作,要从做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出发,尽职尽责,我们要从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全面发展的素质,全力做好每个tt人应尽的义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最近,参加县委中心学习组学习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课,通过学习现谈几点个人体会。

“解放思想”,就是突破发展认识、增强发展动力。尤其,开展“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思路就是出路,观念改变命运。从发展路径看,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有倍增的发展信心,才能有前瞻的发展思路,才能有创新的发展举措,才能有强有力的发展气势,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成果”。通过学习,让我跳出狭隘的思想,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的完成。

“创新发展”,就是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目标与增长方式。统一战线解放思想,关键是要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主题,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想理论、引领工作的正确理念、促进工作的先进体制、推动工作的有效方法,使统一战线在服务富民强县中彰显优势,体现作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动理论政策创新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创新作为先导工程,摆上突出位置,不断丰富统战理论和完善统战政策,为推动统战工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面临的大背景,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对统一战线的新论述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统一战线的新要求,全面分析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新变化,对统一战线的基本定位、基本特征、永恒主题、根本任务、基本内容等理论问题深入研究,做出新的阐发,深刻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

要加强政策研究。根据中央提出的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当前这五大关系在我县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环境、凝聚力量。要以政策创新推动中央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在把握中央精神和统战工作规律的前提下,提出贯彻的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规定,力求形成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确保中央精神真正在我县落实到位。以与时俱进的品格,推动观念理念创新把观念理念创新作为统一战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全县统战部门和统一战线大力强化四种理念。要强化服务发展大局的理念。坚持把服从服务发展大局作为统一战线的重大责任,以统一战线服务发展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统战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最大限度把统一战线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发展的优势,把统一战线的力量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力量。

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教育引导团结人、以共同理想激励人、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照顾利益凝聚人。把关注点放在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发挥作用、服务发展、成长进步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上,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既服务科学发展,又共享发展成果。

要强化开放合作的理念。坚决破除封闭意识,增强合作观念,强化共赢思维,以一种开放合作的理念来推动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以一种开放合作的理念来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做好统战工作,以一种开放合作的理念来汇聚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动科学发展。

要强化有为有位的理念。消除消极无为情绪,以有为求有位。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科学发展整合。

政治。

资源、提供智力支撑、提供外援动力、营造和谐氛围,以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作为来彰显统一战线作为重要法宝的地位。以科学务实的精神,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统一战线解放思想,要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组织领导、工作运行、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步建立一整套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体制机制。要创新领导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战线的领导体制,使统一战线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担负更加重要的责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系统各单位分工负责、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机制,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要创新工作运行机制。用整体观、系统观、开放观来把握统战工作全局,科学布局、合理安排统战工作的全过程,使各项要素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各种关系相互协调、和谐共振,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强化,不断提高统战工作执行力,使全部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同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工作的运行机制建设,特别是要不断创造新形式、探索新途径,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监督的渠道。要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形式、完善考核程序,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创新干部培养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以争创一流的魄,推动工作实践创新统一战线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实现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提升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富民强县中用真功、求实效、显作为。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当地民政工作实际,通过调查研究、讨论交流、对标先进等方式,展开四方面讨论,找问题、破难题,增强民政工作力和影响力。全体干部职工要积极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学习先进经验,提升思想境界,坚持高标定位,明确奋斗目标,把解放思想的实际效果体现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落实上,确保全年档案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并就开展好这次活动,提出四点意见:一是把握主题,领会实质。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三是紧扣重点,推动工作。四是强化监督,转变作风。全体干部职工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推动工作、谋求发展的一个总抓手,深刻把握“大讨论”要解决的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树立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超前主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开放五种意识,谋求档案工作的新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把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做为主要方向,敢于高标定位,勇于争先进位;把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做为基本要求,提升作风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局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强势心态,营造提高标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一是围绕内丘县富裕程度不高、社会救助压力较大,研讨如何解决低保对标的问题。通过分析该县居民收入水平,充分认识到该县存在贫富差距,山区和丘陵大部分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富裕程度低,贫富差距大,需要救助的力度较大。目前,该县低保和医疗救助的标准与国家政策要求持平,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不足,与一些先进的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通过讨论,研究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和保障范围问题,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坚持公平公正,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并使该县社会救助工作跨入省市先进行列。

二是围绕该县人口老龄化,研讨如何解决社会化养老发展的问题。底该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有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目前,该县设立的针对五保老人公办养老院和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农村幸福互助院,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通过参观,对标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并结合该县实际,邀请社会团体、群众代表等对接研讨,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养老机构,形成养老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解决养老问题。

三是围绕机关干部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研究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干部队伍创新思维不够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民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不能适应当前灵活多样的`民政工作需要。同时,也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举一反三,打造创新型民政队伍,激发民政工作活力。

四是围绕机关奖惩体系不严密、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研究如何解决提高民政工作执行力的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干部大力倡导“马上办、办好”的积极作风,激发“誓争一流”的工作干劲,以“扛红旗、争第一”的精神,干事业,求发展。并将机关绩效考核办法细化量化,加强监督,考评结果与干部提拔、奖励相结合,任人唯贤,能者居之。

按照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和省委组织部部署,研究制定了全市组织系统开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组织机构。要求活动中,坚持紧密联系实际,按照“四大一创”路线图进行,即开展大学习、大征集、大调研、大研讨活动,创新工作思路和体制机制,重点把握好“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讨论之后干什么”等重大问题,积极开展“五查看五讨论”,推动组织工作大改革、大创新、大发展;坚持“边学习、边讨论、边解决”,重点抓好全面实施“对标定位”、深化直接联系群众“五个一”、大力推进“开门评部”、举办“中国梦组工人”征文演讲等活动。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5月15日上午,ss区tt局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会议传达了全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动员会精神,重点学习了区委书记xxx同志在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共xxx市ss区委关于在全区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贯彻落实大讨论活动提出具体安排部署。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是省、市委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tt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局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的政治责任感。

全体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正确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扎实对劲活动的关键环节,吃透精神,找准方向,确保大讨论活动扎实稳步推进。

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要从tt工作的实际出发,注重与工作实践的结合,务求达到实效,要做到“三个结合”。

把大讨论与提高tt服务水平相结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攻坚战”、“三大经济板块”、“七大增长点”的战略部署,着重加强对一二三产业、沿海经济、县域经济、中心城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节能减排tt、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的预测、监测和分析,增强tt服务的预见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把大讨论与提高tt数据质量相结合。认真执行省局各专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确保源头数据质量;要扎实抓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加强联网直报数据的审核评估;要建立常态化源头数据核查机制,定期抽样核查和不定期重点核查相结合;要做好数据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等各项经济指标实行上报前、上报后的全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确保tt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衔接性。

把大讨论与提高tt人员素质相结合。一是抓思想转变。破除因循守旧、不敢作为、小进即满等思想,树立开放tt、和谐tt和公共tt的理念。二是抓政治理论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吃透精神,融会贯通。吃透精神,融会贯通,深刻理解认识大讨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抓业务技能提升。加强对tt知识的学习,加快专业知识的更新,努力提高tt人员综合技能以及分析研究水平,充分发挥tt部门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四是抓作风建设。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树立tt部门良好形象。

一是积极行动,认真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县领导的要求上。省、市、县领导的讲话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是全省、全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加大学习、深刻领会,尤其是对其中的tt指标和对标方案要深入分析,及时掌握河北省汤怀来县等对标县的数据、指标和政策措施等,制定科学方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真抓实干,确保效果,把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目前,全省、全市、全县对经济社会发展都确立高要求、重任务,作为tt部门,要充分发挥tt调查优势,对省、市、县树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在tt分析中要有所体现。做到超前分析、超前服务,超前预警,发挥tt“信息部、晴雨表”的参谋作用。

三是认真剖析,对标定位,确保tt工作有新提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确定以局长xxx为组长,主任科员xxxx为第一副组长、副局长xxx和普查中心主任xxx为副组长,各专业科室长为组员的县tt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尽快确定活动方案,做好督导检查。要做好对自己的深度解剖,科室负责人要检查自己的工作能力、领导方法和思想状态,其他职工要检查自己的执行能力、创新意识和思想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推动tt工作有一个大的提升。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心得体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研讨材料

近期,古冶学区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活动。深受启发,浅谈观点。

要解放思想,首先我们要有思想。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我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自己的思想、清醒自己的头脑,使我们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认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乱解放的误区。

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说,不敢说。

二、是拒绝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部门领导的事情,对自己来说认为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领导指示做就行了,拒绝解放。

三、是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够,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二、要善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要勇于实践。就是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

四、要敢于转变。

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只要我们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稳定、更和谐。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st市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们学校紧紧围绕“全省最好,全国一流”,这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的统一部署,深入查找制约争先进位的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障碍,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新突破,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新转变,为全市实现科学发展、争先进位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勤于学习。

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第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第二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第三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重要思想及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第四在学习中不仅要向领导学习,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群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深刻思想,更新观念,掌握技巧,从而创新思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开动脑筋,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打开新的.工作局面。

三、勇于实践。

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要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提高jjj数据质量。紧紧围绕“数据真实、服务优质”这个核心,大胆地探究jjj方法制度的改革。对关系到全局的重要指标,实行动态监测,做到早谋划、早控制,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其次在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经济运行情况敏锐的洞察能力,注重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多出精品分析。展现优质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为全局工作增光添彩。

三要敢于转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只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升华,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职责,为jjj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创新驱动发展史心得体会

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一名年轻人,我对创新驱动发展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从中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以下将按照五段式展开论述。

首段,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尤其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从蒸汽机的发明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创新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二段,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现代社会的创新驱动发展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比如,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而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将大数据转化为智能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因此,技术的创新不仅对社会有着显著的影响,还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段,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好的创新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在此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为创新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另外,政策的稳定性和政治上的民主开放也是创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一个鼓励创新思维,支持创新实践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第四段,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积极培育人才。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只有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才能带动创新的实践。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创新教育的改革。同时,还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搭建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和机制。

第五段,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持续的投入与实践。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实践。在创新的道路上,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奋发进取,才能逐渐取得成功。同时,创新需要不断的试错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调整战略,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总结起来,创新驱动发展史给了我许多启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我们需要依托技术进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育人才,并持续进行投入和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接未来社会的发展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为大力弘扬企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引导党员带头解放思想,进一步营造“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浓厚氛围,日前,盐城市盐都区在全区企业共产党员中开展“争当解放思想先锋、争做科学发展模范”活动。

这次活动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系列活动。着眼于党员自我教育、自我解放和自我提高,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党章和上级的文件会议精神。定期举办企业党员解放思想论坛,深入讨论,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合力。着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家外出学习考察,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解放、锐意创新、敢于拼搏、勇创大业的现代企业领军人才;二是开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党员民主议事会制度,组织党员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党建工作进行讨论和评议,努力营造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环境,为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决策和议事提供平台。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通过企业重大事项通报会、董事会或经营层定期向党员大会通报工作等多种渠道,使党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党员主动融入企业、热心服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着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措施,努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举办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扎实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建立“党员示范岗”评选、表彰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

该区把“争当解放思想先锋、争做科学发展模范”活动作为当前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制定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还将组织企业党员和员工评选一批党员标兵,并举办解放思想创大业先进事迹报告会,把这项活动推向深入。(盐城市盐都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心得体会范文

x月x日,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创新与超越性思维的专题讲座,在短短的3个小时的学习中,会议室内气氛热烈,掌声不断。王健教授从新时代与创新思维、超越性思维等不同侧面,借助一系列智力问题、游戏和案例,阐述了思维创新的全新理论研究成果,听来既生动有趣又开拓思路。通过学习,使我们对创新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结合本职工作浅显地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在本职工作中培育创新思维,重点要抓住三个方面。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有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认识不足。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创新思维提供素材,创造“入口”。

发现问题,最主要的是增强观察能力。一是要善于从高处着眼,看一看你的工作计划、方针、指导思想是否对路,是否符合上级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二是要善于从低处观察,看一看你的工作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民-意,群众是否乐意接受和执行。三是要善于在过程中追踪,看一看工作过渡、衔接等是否畅通高效,措施能否有效落实兑现。这样一来,问题就不难被发现。

二、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要做到创新思维,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加强训练。

第一,加强学习,注意训练。在当今社会,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学习已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一刻不学习、不进步,就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要做到创新思维,就要加强学习。同时,在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思维方面的训练,开发自己的智力。平时,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要养成经常问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的习惯,从而给自己思维施加压力,使思维保持在灵活状态,一旦注入要素,就能确保正常运转。

第二,对自己的工作要经常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是指从全局性、层次性、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的一种方法,系统思考将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新的思路,使人们从复杂细节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借鉴比较,寻找启发。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我们要善于从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移位,在时间和空间上转换,在物与物之间寻找桥梁,在事与事之间搜寻纽带。找到了联系,认识了共性,我们就要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进行借鉴比较,启发自己的思路,去创新求解。

三、要勇于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只有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层次、新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能指出工作中弊端的人不少,但亲自去付诸实践的人却不多,他们缺乏实践的勇气和对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所以,在竞争时代,我们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增强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勇气,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思维作为意识的范畴,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反作用于实践。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工作效果,思维方式对了,即使工作遇到困难,往往也会“柳暗花明”;反之,机遇和条件再好,有时也会陷入“山重水复”。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变,我们的思维同样需要灵活多样、与时俱进。

创新思维,对于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人员来说颇为重要,它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责任。在实现基层司法工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做创新思维的模范,结合工作实践,以创新思维统筹兼顾加强管理,把单位各项工作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想到,把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都想到。以思维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司法所更好更快的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在座的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发展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浙江省临安市。临安市是浙江省山核桃的主产地,山核桃年产量占了全国的70%。但是在前几年,他们的销售情况却并不乐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呀,很多消费者都觉得这个山核桃好吃,但是核桃壳却很难咬开。如何才能打破这个制约销售的瓶颈呢?经过一番思考,临安市想出了一妙招。这个妙招说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山核桃深加工的基础上,把它稍稍砸碎,在吃的时候用手轻轻一掰就可食用,非常方便。这种山核桃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大家欢迎。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妙招,让临安市当年就增收了3000多万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的企业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个人如何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浙江省临安市砸碎核桃增收的事情,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只有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才能不断加快发展。正如江--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xx大报告中也提出,全党同志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践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而创新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何谓创新?创新就是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创新要求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解决新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xx区距离泸州市主城区有12公里,是典型的边缘区,区域经济总量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子才能尽快扩张区域经济总量呢?xx年,区委、区政府创新提出“1234”发展战略,给全区经济科学发展指明了道路。经过两年的努力,区域经济总量开始扩张。数据显示,xx年,我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其中亿元企业就有4家。

泸州市超强机械公司是我区的一家重点企业。该公司在改制前,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如何拯救公司于水生火热中呢?公司一班人大力实施体制改革,大胆创新管理制度,不断培养技术人才,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管理、新技术、新产品让公司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得以绝路逢生。所以,公司能够走向发展,能够走向壮大,能够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有消息传来,目前公司已跃升为四川省500强企业。

在这里,我还有一件喜事儿要和大家分享。今年,我区创新征地工作机制和奖励机制,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在省重点项目“”的建设中,实现了和谐征地稳定拆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某某某书记和某某某市长亲自签批:在重点项目建设中,主动创新方法,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发展创新的道路再次告诉我们: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是生存之道、是发展之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呢?我认为,关键是要聚好“三股”势。一要聚好善谋实干之势。创新需要脚踏实地的落实。追求创新,不能停留在意识层面。创新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是智慧与经验的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们就应该在工作中大胆的实践,多听、多看、多思考。二要聚好诚实守信之势。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对得起自己的神圣职责,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干部,我们更应当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实践工作中去,恪尽职守,诚实守信。三要聚好开拓进取之势。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干革命、搞建设,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是没有事业追求、没有理想抱负的表现。我们要争做攻坚解难的闯将,要敢想、敢说、敢干,要敢为天下先,不去抱残守缺,不去随波逐流。

谢谢大家!

创新驱动发展论文

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快速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国开放国内市场、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推动国内创新型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们正在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向、国内改革开放和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新形势相适应,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同样需要全面打造“升级版”,使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融入全球化和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处于一个新的特殊矛盾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较多问题和挑战。我国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但知识产权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专利,但专利转化率低和效益较差,垃圾专利较多,为科技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我国已拥有较多自主品牌,但仍然严重匮乏全球知名品牌,假冒侵权现象较为严重,品牌创立的法律环境仍需改善;一些领域的盗版侵权现象严重,妨碍了文化的发展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制定了主要的知识产权法律,于2000年前后进行了大幅的法律修订,目前又进入新一轮法律修订阶段,涉及如何把握修订方向、知识产权制度向何处走的顶层设计问题,尤其是如何处理全球化与国内需求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也有不同认识,在究竟是加强还是弱化保护等问题上争论较多。这种背景表明,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制度实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均处于重要的转折关头。这些重大的、方向性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正确回答。

当前国内外形势及知识产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在理念、制度和具体实施上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总体目标和方向上看,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升级版”,就是要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再设计,形成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和符合国际主流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执行体系、理论体系和社会环境,尤其是要把理念和制度落实为现实秩序。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经历了由前些年的“被逼”接轨到当前的重点强调内需和自主设计的过程,当前知识产权立法又全面启动,知识产权保护又处于再定位的转折关头。是继续强化接轨还是更加强调内需?如何认识和应对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外新形势和新要求?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给予深层次的回答。基本态度应当是,在继续强化接轨的基础上,实现接轨与内需的深度融合。

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的闭关锁国的时期后,改革开放前夕,伴随着中国的主动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西方发达国家又以国际规则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改革开放必然要接受国际的和主流的规则,期间主动与被迫交织,但并没有重演丧权辱国的历史,反而是在接受和适应中创造了高速增长和迅速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发展奇迹。期间伴随我们接受和引进国际上通行的经济贸易和知识产权规则,我国逐步步入了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的现代化轨道。30多年来我国经济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培育了坚强的实力、国力和自信,正在走向经济强国和和平崛起之路。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始终伴随着国际“倒逼”现象,外在的压力不断转化为变革的动力。被“逼”恰恰使我们深深受益。如李岚清同志回顾改革开放进程时所说:“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我们内部的许多改革措施是被对外开放促出来甚至逼出来、榨出来的,也有许多是在对外开放中学到的。同时改革又为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对外开放。”[1]以开放倒逼改革、从无奈走向自觉,推动了我国迅速走向现代化,在许多方面走到先进行列。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始终参与和推进了改革开放。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同样经历了由被迫、无奈到主动、自觉的过程和转变。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确立的,尤其与中美经贸交往直接相关。我国主要知识产权立法和知识产权体系建立都与中美经贸交往需要、美国施加压力和推动直接相关。1979年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要求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此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陆续制订了《商标法》《专利法》。到了1988年,美国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满,认为缺乏计算机软件专门保护,没有著作权法,对药品等专利保护不力,以拟启动“特别301条款”、进行贸易制裁相威胁。经谈判磋商,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政府承诺制定《著作权法》,修订《专利法》等。

1992年中国政府承诺加入《伯尔尼公约》等,修改专利商标法等,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秘密。中国随后兑现承诺,修订相关法律和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一时期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更多与美国的外在压力相关。2000年加入wto前后,我国按照wto相关条约要求和“入世”承诺,有针对性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等主要知识产权法律,这些修改亦未表现为突出的自主性。我国行政执法体系也是在外在压力下建立起来的。为适应短期内快速建立执法机制的需要,我国迅速建立了世界上独特的行政执法体系,并开展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这一时期我国知识产权法律理论也更多地是介绍条约和国外的规则。

尽管从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立过程和动因上看具有被迫性和被动性,但我国由此快速地形成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执法体系,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理论体系,而且知识产权基本规则来源于条约和发达国家的已有做法(当今世界的主流规则),主要是“舶来品”,具有很强的国际共通性。我国对此也直言不讳,如1994年我国首次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指出了如下基本态度:“出于扩大开放的需要,中国积极履行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义务,努力使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向新的国际标准靠拢,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这种态度充分地体现和落实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前些年我国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立法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吸收通行标准是思想解放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就是在制度接轨和借鉴的基础上建立的。例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与生俱来的市场经济气息,在立法时“参考国外一般做法”、“分析国内外的大量案例并派人赴美、韩等国考察”,注意符合“国际有关惯例”,“草案第二章写了十二条,具体规定了十二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大多数为国际立法例中所共有,只有个别行为是根据我国现实市场交易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加以规定的”。[2]吸收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使该法具有高度的预见性,适用了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保持了旺盛生命力和生机活力。

接受以条约和西方国家通行规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国际规则,无疑是当时的不二选择。西方国家要求中国接受国际规则固然是出于其自身利益,但由此满足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需求,保障了这一时期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初步现代化,使我国步入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现代国家行列,实现的是“双赢”。这一过程具有鲜明的“倒逼”色彩,也充分说明了“倒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世纪以来,更加自主和自觉地涉及和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明显特色。例如,2005年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就宣示了新态度:“中国一贯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坚持遵循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同时,按照国情确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努力平衡知识产权创造者、应用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应用形成良性循环。”与以前的提法相比,已由主要强调努力“向新的国际标准靠拢”,向强调根据国情确定保护水平并注重平衡利益的转变。这显然是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国内保护实际的政策自觉和理性选择,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成熟和完善。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2008年国家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自主、全面和系统的战略规划。近期以来新一轮知识产权法律修订,更加体现和强调自主修改,更多强调不是因为外部压力,而是为了适应国内创新和发展的需求、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但是,我们要时刻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强调自主性和适应国内需求的情况下,仍应当高度重视向国际标准靠拢,尤其是仍应高度重视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这更是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全面提高的需要。从国际情况看,当前全球化进一步加深,货物和市场要素的流通更加自由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更加重要,各国经济深度融合,wto体系已不完全符合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成为与全球化并行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欧美都在组建自己的区域集团,建立自贸区也已成为我国国家战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要求包括知识产权规则在内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对此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和未雨绸缪。

其次,要适应我国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和更多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扩大全球经济影响力,只有主动接受和推行主流的知识产权规则,才能在参与全球化中居于高端和前沿,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国内经验支撑和微观基础,树立良好的国际经贸形象,在参与全球化中能够挺直腰杆和具有底气。但全球经贸规则仍然由西方主导,我国国内变革的滞后使我国缺乏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我们需要通过国际化和法治化,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国内基础。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我们不但能够吸收主流规则,还要在吸收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知识产权经验,为国际社会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产品,增强我国制度软实力。要充分认识到,包括知识产权规则在内的贸易规则,不同于民族性、政治性色彩浓厚的其他法律规则,是现代市场规则,并具有天然的跨国界性,这是借鉴吸收的重要基础。

再次,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全方位、高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我国国内正在进行转方式促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改革深水区,创新驱动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也站在这一变革的起点上。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需要高水准的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环境。

总之,当前我国国力大增,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新起点,我国应当有更大的勇气和更高的要求吸收借鉴知识产权通行规则,并积极创造世界性经验。我国新一轮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必须与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进外国投资和深化经济技术交流相适应,使我国主导和基本的知识产权规则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并全面加大保护力度。

与知识产权初创的“被迫”时期相比,当前强调自主接受主流规则是审时度势和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更多的是适应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的新形势和新需求的自信和自主安排。但是,改革、开放与发展三位一体,内需与外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前在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中更为强调内在需求,决不意味排斥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规则。外需本来就是内需的有机组成部分,适应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同样是内在需求的应有之义。内在需求更多的是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前提下,亦更加符合我国实际,实现通行规则和国情实际更深度的融合,决不意味着更多地远离主流规则而另搞一套和自成一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我们长远和根本的利益,决不能以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在基本面和主导层面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更加符合国情实际和具有必要的中国特色,但不能以此为名行保护特色甚至落后之实。中国特色与国际标准应当是相辅相成而不是相互冲突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是在更加符合全球化要求的前提下,国际标准与国内需求高度融合的制度体系。

打造“升级版”的知识产权保护,首先要更加强调自主性和理性需求。我们必须认真深入地研究和准确把握我国进入这一时期以后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安排,要加强形势和方位的判断,“升级版”绝不是孤立和孤独地“升级”,而必须深深扎根于这些需求的基础之上,与这些需求水乳交融。脱离这些形势和需求,就会脱离实际。其次,要更加注重制度设计的顶层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要立足于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要用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审视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的有机联系,使国际接轨与国内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不简单地就事论事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尽可能避免短视行为;我国或许已完成了立法的初步体系化,不需要打破现行体系,但在制度设计上要深度考虑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再次,要更加注重重点性和针对性,直面焦点和难点问题。要把握准需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和重点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要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层面解决好执法体制和机制问题,实现体制机制的优化和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的优质高效;要解决影响保护力度的制度瓶颈和实践操作的重要问题,切实能够加大保护力度;有效解决专利数量虚高、垃圾专利泛滥、抢注商标较为严重等突出问题,预防“专利蟑螂”等知识产权异化现象,清除市场障碍和维护知识产权制度良性运转。最后,还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制度的外向性、开放性和融合性。对于国外先进制度的借鉴吸收要有鉴别、有比较和有取舍,不照搬照抄和照单全收,使知识产权保护既符合国情、又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知识产权体系。

“升级版”的中国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知识产权保护是法治环境的重要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必须强化法治治理和弱化政策治理。这里强调几点。

知识产权保护兼具法律性、政治性与政策性,但应以法治为根基,并注重以内化政策的方式进行政策调节和体现政策效果,实现政策目标,弱化法律之外的政策性治理。

首先,要重视法律适用中的内化政策。适当运用法律的内在政策和内化政策,也即法律之下和法律之内的政策,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恰如其分。法律适用具有裁量性,法律规范之内有时有不止一个选项,且法律有时有漏洞和空白,需要填补。在具有选择性的法律选项之内进行法律适用,本身即具有政策空间。知识产权保护要体现导向性和政策性,但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考量政策,将政策内化于法律之中,成为法律适用的有机部分,实现法律适用的妥当性。我们不能以政策代法和使政策超越于法律之上,但也需要在法律之内善用政策。

其次,要强化法律的常规运行与逐步弱化政策性行动。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升级版”,需要更加强化法治治理,弱化或者改善运动式专项整治等政策性治理。例如,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短,知识产侵权在有些领域和地区较为严重,加之我国有特殊的执法体制和习惯做法,时常开展阶段性的专项整治等执法活动。在一段时期内和特殊历史条件下,这种措施对于持续不断地宣示保护决心、提升保护水平和强化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这类活动毕竟具有浓厚的政策治理色彩,会淡化和削弱常规机制的作用,减少人们对于常规机制的信赖,也可能助长侵权行为人的侵权投机心理,国外权利人对此也常常是“喜忧”参半和疑虑重重,长此以往显然不利于维护法治形象。因此,这种政策性治理应当弱化和逐步消除。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司法和行政执法体系,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和强化其常规职能作用,尽力维护其高效权威;要时刻注意法律执行的长效性和稳定性,尽可能不去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运动式治理,避免使法律的执行受到随意化和情绪化的干扰,避免为一时一事改变甚至损害法律的长效执行;国家的责任是为救济和保护提供畅通和良好的制度渠道,即使执行体制有问题,也应该尽可能通过加以完善来解决。正如有的企业界人士所提出的:“政府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去兜底,因为就算你找美国政府让它行政保护,也是不行的,它就是司法保护和有限的行政保护,法院的司法程序,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程序,就这两个程序,权利人去主张权利就好了,你找政府没有用,最后也解决不了。专项行动这种形式,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并不是可持续的长期的行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法律或者可持续的司法制度,它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环境,所以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在于加强真正的执法,在立法层面构筑知识产权竞争力,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永远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美国也会有假货,美国不会说搞个政府专项行动去打假货,权利人有权利就去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张,去法院主张就可以了。”[4]这些见解是很深刻的。

再次,高度重视司法的法治导向作用。司法是法治的重要化身和代表,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已确立司法保护主导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司法所代表的法治形象,充分发挥司法一以贯之地执行法律的长效保护机制作用。

法治的内涵是丰富的,如:“遵从法律的可预见性、连续性和统一性”。[5]可预见性、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法律制度都高度珍视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执法的可预见性、连续性和统一性以及公开、透明、说理等,对于营造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司法,对此均应高度重视。司法在维护这些价值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和更高的期待,尤其要率先垂范。司法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主导地位,实际上就是为了彰显法治的主导地位。司法更要重视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和确定性,强调程序保障和过程透明,重视遵循法律适用的先例,为利益攸关方提供稳定的和可期待的预期,尽量避免受反复无常的困扰。这是良好的法律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的标志与象征。

升级版的知识产权法治要更加重视对于各类权利人的一视同仁和平等保护,不搞厚此薄彼和差别待遇。尤其是,司法有一套最为健全的裁决机制和救济程序,要更加以维护法制统一为重要目标,高度重视法律的一体执行。要发挥保护机制的整体效能,即便一时受地方保护或者法律歧视的干扰,也应该靠一套完善和高效的救济机制及时纠偏。要是使司法保护可接近、可信赖和可依托。当然,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知识产权国际布局和竞争也是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方面。要加强涉及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特殊性和对策政策的研究,注重国与国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平衡,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和全球竞争谋求更大的空间和优势。

知识产权是私权(民事权利),私权通常都是通过自己行使权利的方式进行保护;我国又有独特的双轨保护制度,公权力在积极主动地进行保护。因此,如何处理私权保护与公权介入的关系,始终是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当前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将加强保护与加强公权介入挂钩,将加强保护简单地向加强行政执法靠拢。这种倾向存在一定的误区和误导。例如,当前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侵权代价低”很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渲染,甚至成为实现特定法律修改目的的说辞和藉口;[7]即便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这种现象,也应当以理性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简单化地处理,否则会治丝益棼,与初衷南辕北辙,甚至被不适当地利用。这些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公权介入的关系,要遵循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和规律,要据此确定公权力的定位。首先,知识产权已非特权而系民事权利,需要行政程序授予或确认的知识产权,符合条件即应授予和确认,并应当尽量简化程序和提高效率,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其次,国家应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公正、高效和权威的制度通道。再次,根据知识产权为民事权利的属性,权利人有处分的自由,即便行政救济也应当以权利人主张(投诉)为前提;行政保护尽可能以侵权行为同时危害公共利益前提,纯粹侵害私权的行为尽可能不以行政救济解决。

知识产权具有公共政策色彩,但毕竟落实为一种私权即民事权利,trips协定开宗明义地指出了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将其作为私权与体现公共政策属性并不矛盾,因为在其公共政策属性已体现在私权的塑造之中,如知识产权的规则和利益平衡机制体现了激励创新的公共政策,而且在法律的适用之中仍然可以继续贯彻公共政策精神。而且,公共政策主要是在立法之中贯彻的,在法律的执行上不应该因为行政执法与司法而有所不同,否则法律就不成其为法律了。因此,知识产权的公共政策属性应当内化于法律之中,不应该成为强化公权更多主动介入的法理依据。

像专利这样的知识产权,它们直接关乎创新政策和创新环境,一定要注意保护制度设计上的平衡和协调。各国在专利保护上普遍不采用刑事手段,甚至曾经规定刑罚的个别地方(如我国台湾地区)也改弦更张,采取了祛刑罚化的措施,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因为,有刑罚之类的威慑存在,在权利范围本来就具有模糊性及专利授权不可避免存在各种重大问题和缺陷的情况下,必然会使人们在创新中心胆战心惊、小心翼翼或者有余悸,这种威吓或者窒息(chilingeffect)环境显然与大胆创新的理念明显相悖,从根本上危害或者窒息创新。专利权的保护靠民事诉讼就够了,所体现的是一种维护权利与营造宽松创新环境的平衡。例如,多数发达国家自己既没有制订刑事处罚的规定,也没有在内部实施严厉的刑事处罚。如英国政府2006年5月16日针对2004/48/ec命令的解释性备忘录称:“毫无证据表明,有理由扩大trips协定规定的刑事救助范围”,该政府强烈认为“不应把专利权置于提案的范围之内”,“专利权的生效和有关侵权行为的争端解决,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法律范畴……无助于良好刑法所要求的肯定性。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个问题。”[8]欧盟在解释2007年知识产权实施命令草案排除专利侵权的原因时指出:“将专利侵权作为刑事犯罪处理可能阻碍发明人和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动。”[9]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制度设计要具有这种平衡思维,而不能仅看到加强保护。行政处罚具有执法上的主动性和威慑性,具有与刑罚类似的效果,如忽视制度平衡而片面地强调行政处罚对保护力度的加大,必然会抑制或者扼杀社会的创新积极性,使保护制度与权利实际不相适应。为什么国内外有关方面对于设立专利侵权的行政处罚制度反对激烈和争议很大,甚至一贯要求中国加大保护力度的美国有关方面对于我国专利法引进行政处罚普遍反对激烈,实际上是看到了过多行政处罚可能带来的重大负面效果。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关注和理性分析。这不是一句中国国情、特色和实际所能解决的,而关乎国家创新需求和创新政策。

公共权力过多地介入私权保护,必然会弱化权利人主动寻求保护的积极性,使权利保护与权利属性严重背离,导致保护制度的异化。保护权利本来主要是权利人自己的事,这是天经地义的,国家主动维权、越俎代庖和大包大揽,反而不利于培养权利意识和加强权利保护。即便当前有些人维权能力和意识较弱,也应当通过加强教育、引导等方式解决,形成良性循环和导入正常渠道。此外,通过公共执法渠道进行保护,在国际上也不一定得到加大保护力度的肯定,反而可能会陷入越是声称加强公共执法、越不被认可的怪圈。例如,据媒体报道,美国全球知识产权中心发布的知识产权保护报告,重点关注美、英、中、印等11国,其中中国在执法力度评估中得分最低。[10]反过来说,更多地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保护权利,调动其自我保护的积极性,让权利人承担保护责任,因符合通行做法,也会更少地引来指责。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知识产权属性的把握还不到位,一些制度设计也值得认真反思。我国有的企业界人士指出:“知识产权是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就是公权的问题,第二个是私权的问题。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是公权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而对于创造、运营、权利主张、争议解决这些东西,其实更多是私权层面的东西,是权利人应该去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要把这条界限凸显出来,因为政府如果没有聚焦在核心能力上,政府承载太多的责任,可能没有真正体现政府的核心价值。”“政府可能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现在政府什么都管,包括争议的解决,包括权利的主张也去管,因为中国的文化里面,和谐是最好的,美国就是通过权利人不断主张权利来促进大家更愿意做这个事情,然后不断创新成果出来,它不是一个鼓励和谐的文化,但是中国实际上是鼓励和谐的文化,鼓励和谐的后果往往是先进的被和谐掉了,落后的得到了鼓励,尤其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一个私权,就是以主张权利为实现目标和价值的,只有回归本来面目以后,我们真正的创新的土壤才建立起来。”[11]这种来自活生生实践的切身感受和见解是很深刻和很有道理的,值得我们在建构科学的知识产权制度设计时深思。

当然,发达国家期待改变这种状况,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实施任务逐渐转移给具体的国家机关。[16]原因是明显的。“此招的关键,即通过把实施的责任从私方转移给政府,使权利持有人既获利又无须负责。”[17]“抱怨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实施不力,在国际上属老生常谈。这些抱怨源于对一个基本概念的混淆,即知识产权实施应该由公共部门(政府)而非私营部门(权利持有人)负责。由这个基本误解出发,发达国家在私营部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有目的地推动了一系列其他误解,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破坏性影响。不仅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资源被错误地用来实施知识产权,而且其创新的空间也因滥用知识产权执法而缩小。”[18]对此我们有必要给予关注,并理性地予以对待。

司法保护主导且在权利人主张时给予保护,这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初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司法资源匮乏和经验不足,执法体系基本上是双轨并行和行政为主。随着司法保护需求的不断增长,司法保护范围不断拓宽,保护职能不断强化,法官队伍日益壮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直至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在商标专利授权和确权的核心领域,仍实行行政终局决定制度。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大幅修订,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全面提高。期间,在相应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律的修订中强化了司法保护和司法终局,行政终局决定被取消,司法全面介入所有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执法体系逐步向双轨并行、优势互补和司法终局的架构演变。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虽然行政执法在相当意义上和在某些方面还发挥主导作用,但司法保护更加引人瞩目,得到明显强化和迅速发展。可以说,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已初露端倪,已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在其他民事权利保护中,司法从来都是发挥着主导地位,对此人们并没有争论和怀疑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首先主要是国外压力直接推动的,当时的对外开放形势要求在短期内形成具有较高效率的执法体系,以迅速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国内保护知识产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逐步由被动、被迫转变为主动和自觉,双轨并行、优势互补和司法终局的执法体系逐步发展起来,这也形成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特色。知识产权具有无体性、外部性、公共物品性和政策性等特征,权利边界不似其他财产权那样清晰,在缺乏保护传统、权利意识不强和知识产权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容易发生重复性的、大规模的侵权行为。我国实行的双轨执法体制显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还不规范、侵权行为多发、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的实际,具有现实的存在基础和合理性。但是,知识产权毕竟是私权,按照私权保护的属性,应当主要由权利人自身寻求法律保护,国家更主要的是通过完善司法救济体系,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供给满足私权救济的需求。国家最好在局部的特殊侵权领域,动用公共资源和公权力,给予积极主动的法律救济。

特别是,由于与贸易关系紧密,知识产权及其保护受到了国外权利人和外国政府的持续性高度关注,它们源源不断地施加外部压力,外部压力促进和推动了国内的重视,国家不惜投入大量公共资源进行保护,并建立以行政执法和行政保护为载体的公法保护机制。这种主动性和应急性的公法保护适应了当初我国法治不够发达和要在短期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阶段性特征,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和必然的产物。但是,这种急需先立的应急性保护体制和机制,随着我国法治的逐步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变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从私权属性的角度进行理性的审视。诸如,有人指出:“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私权公授的性质理解不透彻,导致对授权后的知识产权为私权的性质重视不够(其实这是在trips协定中开宗明义就已阐明的),进而导致我国政府常常在外国政府的的压力下,不必要地将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和成本揽入政府怀中,承担了许多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和舆论压力。建议政府明确意识到知识产权私权公授的性质,除非对社会公众利益产生了严重侵害,不应当轻易动用公共资源来保护私权性质的知识产权,并且承担不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骂名。”[19]这种说法是有其道理的。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日趋深入,我国在制订《纲要》时对于执法体制和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纲要》将“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作为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一项内容,并纳入战略重点之中。这是《纲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根据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出的新定位。这种定位显然符合私权保护的特点、性质和规律,应该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逐渐由双轨并行转向司法保护主导,向私权保护的本来面目归位。而且,在相应的制度设计上,也是朝着司法保护主导的方向走的。例如,现行《著作权法》将民事保护作为著作权保护的主要途径,只是在侵犯著作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时,才让行政执法介入。对于专利侵权行为,《专利法》只授权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及就侵权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而并未授权进行行政处罚,充分体现了专利权的私权属性。

加强保护,首当其冲地是按照民事权利保护要求,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建设。例如,当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统一法律标准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国际趋势,但国外的普遍做法恰恰是通过建立专门专门知识产权法院的方式加强保护。例如,20世纪80年代前后,美国面临日本科技赶超和经济竞争,为解决国内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发起了一场变革,主要是修订专利法和建立主要负责知识产权司法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尤其试图通过专门法院加强专利审查和专利保护,统一专利司法标准。此举无疑推动了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重大革命。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广受关注,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纷纷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等方式进行应对。这些趋势性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体系日趋完善,司法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将有新的飞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首选是加强司法体系建设、建立专门知识产权法院等途径,不宜动辄另起炉灶,以加强保护为名行其他之实。而且,无论是司法还是行政都是国家之公器,司法体系本身属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不是法院或者司法机关一家之事,国家应当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谋划,进行顶层设计,避免部门各说各话。

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加强保护是方向和趋向,我们要瞄准目标前进,向先进和主流靠拢,但同时要把握好我国创新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好方位,不搞理想化和一步到位,不把未来和趋势当成现实,所以要“分门别类、宽严适度”。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司法保护政策,就是以此为背景和基础的。

知识产权制度是个矛盾体,既是激励创新的利器,又会阻碍创新。如斯蒂格利茨所说:“如果不很好地设计知识产权制度,成本就会高出收益。事实上,知识产权制度如果设计不当,甚至会阻碍创新。现今美国的问题就是它的知识产权制度妨碍了创新。在美国,这种情况很普遍,对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于对美国知识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争论。”[20]因此,立法者需要限定权利范围,把知识产权关在“笼子”里,以趋利避害;执法要具体划清权利边界,对于权利的保护不受越宽越强越好,而是要在依法的前提下,要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为目标,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和宽严适度。

我们需要接受国际主流的知识产权规则,这主要是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和当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需求角度来说的。这一问题也不能简单看待和处理。首先,所谓的主流规则乃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先进规则。美国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有很大的主导性和话语权,但主流规则并不必然是美国规则。美国一些先进的规则可以借鉴,但一定注意甄别,不能囫囵吞枣式地接受,盲目地认定美国的规则都是好的和先进的。如上所述,并非美国的所有规则都是好的。“在世界知识产权协议(trips)影响下,很多国家正在采用美国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但这种制度不仅难以适应美国的情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不适用,特别是美国自己都还在适应阶段。”[21]对此要高度关注。其次,国家利益是最高的衡量标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一定要符合我国实际和具有发展导向。“每个国家必须有一个能够适应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制度。这个制度必须调整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平衡,而具体的方法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知识差距。而如果知识产权制度设计不当,就会使得缩短差距的目标更难以实现。”[22]这些主张是超脱的和有道理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应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创新和发展。再次,除条约的刚性约束外,可以借鉴其他先进的主流规则,但在操作细节和具体实现上不必亦步亦趋,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具体适用,不作绝对的或者量化的中外对比和衡量。例如,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数额日益提高,但不宜简单与美国相应的赔偿数额相对比,而既考虑国际趋势,又考虑我国的情况。

经济全球化并非知识产权规则的完全一体化。“当前,市场已经或接近实现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我们将会看到,有些时候,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能相当成功地抵制全球化核心所在的市场力量,尽管他们自己往往要为此付出相当巨大的代价。”[23]为尽量减少代价,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全球化,但与全球化关系不大、我们独具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仍然根据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进行处理,而不是盲目的不加区别地加贴全球化标签。对于一些纯粹贸易性的知识产权规则,我们应当尽可能遵循全球化标准;对于我国创新发展的特殊需求,一定要充分考虑。

知识产权保护是依照我国法律进行的,地域性是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原则。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其他国家的做法不符合我国实际时,我们无需人云亦云,也不能人云亦云。该创新的时候就要创新,法理同样是可以创新的,也需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照样可以走,不能因为别人没有走过就不敢理直气壮和没有底气。当然,创新性保护一定要符合我国实际,有利于我国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这才是衡量我国能否创新性适用法律的根本标准。

对于一些民族性和国情色彩浓厚的领域,或者一些特殊的中国式问题,需要坚持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处理,不盲目与其他国家一致或者寻求国际标准。换言之,我国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也必然有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按照我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涉及履行条约义务及其他国际保护问题,而仅仅是如何适用我国法律以及用我国法律解决我国自己的一些特殊问题。尤其是,由于这些问题的特殊性,国外的类似做法要慎重借鉴,一定要看到貌似背后的实质性差异,不宜以简单类比现象和结论的方式囫囵吞枣式借鉴国外做法;确因本质上的差异不能借鉴的,理直气壮和敢为天下先地做出我们自己的裁决。比较法固然有益和重要,但一定首先要与我们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实际地进行比较和借鉴。

例如,近来涉及中文字库的著作权保护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仅就字库中的单个汉字能否具有可版权性,争论尤为激烈。不少人举出国外不保护此类字体的例子,主张我国也不应该给予保护,且主张给予保护还会影响文化传播等等。但是,我国汉字具有独特性,与西方文字差别很大,对于中文字库中的单个字体能否保护,一定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时考虑产业政策等因素。一些法院对此持肯定态度,选择了中国式处理。这种以中国式思维处理中国特殊问题的方式,是必要的。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我们的保护态度。

再如,“贴牌加工”涉及的商标侵权问题一直争论较大,近年来争论尤其激烈。被贴牌的商标标志与在中国注册的商标有冲突(相同或者近似),但被贴牌的商品并不在中国境内销售,而全部销往中国境外。争议的焦点是“贴牌”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使用,从而构成商标侵权。从法理上说,商标使用是指商标被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用途,[24]被“贴牌”的商标标志在中国市场内不产生识别商品来源的作用,也就不能认定为商标使用行为。此种情况下附加商标标识只是具备了商标使用形式,但商标权具有地域性,而不具备在中国境内“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功能性要件,此类行为不能认定为中国境内的商标使用行为。从政策上讲,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加工贸易大国,“贴牌加工”是我国制造业和加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贴牌”行为认定为商标侵权,不利于我国企业承接加工贸易业务。也有人提出,贴牌加工并不存在自主品牌,保护此类“贴牌”行为并不有利于我国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和自主品牌建设。其实,我国加工贸易是分层次的,不可能都是高端的和有自主品牌的加工制造,转型升级也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不同层次的加工制造满足不同的经营需求,且加工制造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低端为高端提供积累和条件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路径。此外,认定“贴牌”行为构成商标侵权,也是部分加工制造业转入其他一些国家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认定“贴牌”行为构成侵权,有利于为我国加工制作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满足加工制造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也有人在法理上进行比较,认为欧美发达国家没有或很少有“贴牌”加工的商标侵权案例,甚至据此认为我国认定不构成侵权不符合国际做法。多年来发达国家奉行产业转移政策,其加工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东亚等发展中国家。当然,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逐步重视高端制造业,但这些国家早已有众多和完善的自主品牌体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不涉及类似中国这样的“贴牌”问题。因此,“贴牌”行为定性上进行这样的国际比较不具有任何经济基础和可比性。

总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面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国际环境和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内实际,我国知识产权法治升级要统筹兼顾,既保持先进性和前沿性,又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情实际,总体上朝着更加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方向迈进。

[1]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日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68页。

[2]刘敏学:“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草案)》的说明”,在1993年6月22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3]“使中国融入全球体系将增加中国的既得利益,促使中国遵守国际规则,将强化中国对外贸易、服务、投资、技术与信息的依赖性。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将逐渐强化,到最后,一旦哪个国家单方面违背国际义务,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参见李光耀:《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蒋宗强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55页。

[4]参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柳平在上海知识产权局第七次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载上海市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编:《知识产权专家评论》第12期(2011年9月16日)。

[5]蒋惠岭、黄斌编译,“美国联邦司法发展战略”,载《人民法院报》2012年9月14日。

[6][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7]这种类似情况在其他国家也会存在。如在本世纪以来的美国专利改革及相应立法中,“我们能够预测到那些针对特地产业的严肃的立法调查以及可获得的回应并不常见,即便出现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参见[美]丹·l.伯克,马克·a.莱姆利:《专利危机与应对之道》,马宁、余俊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页。

[8]europeanscrutiny(2006),criminalmeasurestoenforce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31streport,available:http:///.转引自李轩:“关于知识产权实施的十大误区”,参见李轩、卡洛斯·m·柯莱亚编:《知识产权实施:国际视角》,李轩、张征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9]europeanparliament,2007.“trips协定要求政府必须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以刑事处罚,实乃一大误解。”转引自李轩:“关于知识产权实施的十大误区”,参见李轩、卡洛斯·m·柯莱亚编:《知识产权实施:国际视角》,李轩、张征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10]参见“美国发布知识产权报告中国再入重点观察名单”,载《经济参考报》2012年5月3日。

[11]同注[4]。

角》,李轩、张征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36页。

[14]cornish,williamr.(1999),intellectualproperty:patents;copyright,trademarksandalliedrights,london:sweet&maxwell.转引自李轩:“关于知识产权实施的十大误区”,参见李轩、卡洛斯·m·柯莱亚编:《知识产权实施:国际视角》,李轩、张征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15]southcentre,2008,转引自李轩:“关于知识产权实施的十大误区”,参见李轩、卡洛斯·m·柯莱亚编:《知识产权实施:国际视角》,李轩、张征等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3、24页。

[16]同注[13]。

[17]同注[12],第22页。

[18]同注[12],第31页。

[19]张勤:“析知识产权规则国际化”,载《知识产权》2011年第10期。

[20][美]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新发展模式”,载王梦奎主编:《迈向新增长方式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21]同上注,第27页。

[22]同注[20],第27页。

[23][美]罗伯特·夏皮罗:《下一轮全球趋势》,刘纯毅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页。

[24]2013年8月修订的《商标法》第48条规定:“本法所称商标的使用,是指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新《商标法》关于商标使用的规定,应当为解决涉及“贴牌加工”商标侵权的法律适用争议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创新驱动考试心得体会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而考试作为一种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参加了一场“创新驱动考试”,以下是我对这次考试的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考试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试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场考试中,学生将会面对一些创新项目,需要展开思维,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考试形式,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创新驱动考试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要深入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其次,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角度。同时,也要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进行实验、做小项目等,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力。最后,要加强团队合作,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协作,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创新驱动考试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面对题目,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我与团队成员展开了讨论,相互交流想法,并选择了最佳方案。接着,我们开始实践,通过实验和操作来验证我们的想法,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在整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的价值。

通过参加创新驱动考试,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首先,我深刻体会到创新是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需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开放心态和创造力。其次,我明白了实践是提高自己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尝试和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创新者。最后,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汇聚精华,取得更好的成果。

创新驱动考试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有可改进之处。首先,可以在考试过程中加入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可以设置更加丰富多样的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力。最后,要注重评估和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

总结起来,创新驱动考试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参加这样的考试,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掌握了实践操作的技巧,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希望未来的创新驱动考试能够进一步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范文

xxxxxx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xxxxxx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确定了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要实现新时代的新目标,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一)创新驱动发展是历史xxx汇期的时代要求。xxxxxx强调,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xxx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从我国发展要求来看,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已经凸显,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表现。面对这一历史xxx汇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只有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才能把握大势、瞄准前沿、抢占先机,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业链的一体化程度,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有利于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以产业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驱动发展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途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xxx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世界一流企业应当具有一流的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创新成果丰硕,高铁等核心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我们创新的短板依然突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依靠传统的成本价格竞争力是建不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只有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及时跟踪世界前沿动态,加强科技研发和合作,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才能形成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效益优势,形成新的国际竞争力。

业必须肩负起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一)成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xxxxxx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中央企业要努力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成为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中央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市场和需求导向,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是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创新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三是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的‚一条龙‛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铁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依托所拥有的3个国家实验室和13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两级四层‛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建立一个完备的创新人才梯队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创新人才队伍应包括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质专业技术工人和创新团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完善各类创新人才管理办法,设立了一批创新工作室,加强了院士、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公司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选拔培养。坚持每年评选专家员工、金牌员工、首席员工,为广大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长成才提供平台;每5年表彰一批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科技标兵和优秀科技成果。中国中铁目前已形成以2名院士、14名国家级特殊贡献专家和国家勘探设计大师为引领,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10多万名一线技术工匠为基础的三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体系。

只有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才能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中铁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勇于跨越,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以技术创新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颠覆性变革。中国中铁全面系统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不同轨道结构类型、涵盖时速25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及关键装备等建造成套技术,铸就了‚中国高铁‛金色品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中铁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自主研制各类型号架桥机、跨海大桥成套施工设备、智能焊接机器人、各类异形盾构等施工机械装备,使建筑施工方式产生了重大创新。

按照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中国中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确立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中国中铁将坚定不移地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球创新之路。

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要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中国中铁将坚持‚三个聚焦‛,即聚焦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开发、聚焦创新能力与体系平台建设、聚焦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建设,进一步巩固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瓶颈,激发企业发展、产业调整的新动力。重点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智慧社会等战略安排,更加注重建筑前沿科技的研发运用,更加注重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突破,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绿色低碳技术运用,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和成果共享,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好兴利除弊的‚除法‛;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发扬‚工匠精神‛,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按照建筑业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施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按照‚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要求,把创新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方法,为品牌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品质革命,努力把中国中铁打造为国家名片。

(三)全链创新,拓展转型升级空间。xxxxxx指出,现在的创新并不一定是个别领域的单军深入和单点突破,形成创新链条也非常有价值。中国中铁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横向发挥建筑业全领域优势,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提高集成应用能力上,继续强化高速铁路、桥梁、隧道、施工装备、bim技术、城市轨道、磁悬浮等传统优势领域的专业研发能力,促进综合集成;纵向发挥企业科技研发、勘察设计、施工建造、配套装备、专用材料、运营维护的一体化优势,打通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到新产品研制、成果推广应用的技术创新链。中国中铁将积极探索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重大项目创新联盟,形成开放式的创新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上中下游衔接、各类资源聚集、共商共建共享的创新格局。

创新驱动考试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大约200字)。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考试中增加了创新因素。在我所在的学校,创新驱动考试不仅动态地评估了我们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促使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参加这种新颖的考试,我取得了很多收获,使自己在学习上更有动力和信心。

第二段:丰富的考题(大约200字)。

在创新驱动考试中,考题与传统考试有所不同。它更倾向于考察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侧重于记忆各类知识点。创新驱动考试的题型多种多样,每道题都特别设计,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提供自己的想法。这些考题使我在短时间内思考和分析问题,并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解答这些创新题目,我逐渐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第三段:培养创新思维(大约300字)。

创新驱动考试不仅考察了我们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前,我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缺少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而在创新驱动考试中,我开始探索自己的思维和想法,针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这种主动思考的过程,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当遇到问题时,我不再只是寻找标准答案,而是有意识地通过创新思维去解决。

第四段:提升自信和动力(大约300字)。

通过创新驱动考试,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过去的传统考试中,我常常因为没有达到一定分数而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这门学科。然而,在创新驱动考试中,即使我没有完全答对题目,但只要我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老师和同学中都会得到肯定和赞赏。这样的肯定提高了我对自己的信心,让我更加乐于学习和积极面对挑战。

第五段:总结(大约200字)。

创新驱动考试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启示。在这种考试中,我学会了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质疑和尝试创新。通过追求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我发现自己有着更多的潜力和创造力。这种考试形式不仅考察了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参与创新驱动考试,我将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创新驱动发展论文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那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能力,促进工作这一论点,可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动力,因为党员干部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各项工作的落实,关系着各项事业的成败,关系着党和政府及企业在群众中的形象。为了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百分百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的方法,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进而推进现实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所有企事业高效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而是要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并且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胡锦涛在中央党校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我们的党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和繁重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综合素质。当今,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很多新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与探讨,况且过去懂得的和熟悉的知识也要有个不断更新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能力,促进工作,是摆在我们煤炭行业党员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对于打造千万吨煤炭基地的企业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更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创新的热情,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党员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这个创新发展的时代,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注重提升创新能力,不在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提升综合素质,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难以完成贯彻执行国家和吉煤集团、珲矿公司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而推动煤炭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完成安全创新发展效益年等工作,只有注重对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思想,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崭新的学习理念,这是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前提。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时代要求,党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学习、创新也被提到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建立学习、创新型员工队伍被视作加速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即单位中的成员均应信守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不视其为某个阶段或为达到某个简单目标而进行的短期工作。因此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因而,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企业必须建成学习型团队,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那种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的做法,那种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现象,都是十分错误的,也都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现实工作中把围绕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学习、创建学习型团队作为效能建设、创新建设的主要抓手,进一步推动企业建设高效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对学习型团队的创建进行具体的规划,党员领导干部要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同时要创建相对稳定的学习机制和运行机制,为学习“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进性、团队学习的整体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再者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建立有效载体,搭建好创新学习的平台。要以人为本,着眼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要通过创新学习载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带头引导和调动全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工作中要把政治、政策和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作为提升总体素质的目标。

一是要利用好现有的图书资料室,订购专业杂志、报纸,以满足党员干部及广大员工的学习需要;二是要利用好各单位已配备的电脑、网络、投影仪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满足各类培训的需要,切合实际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好平台的硬件作用。无论党员领导干部还是员工,都必须参加学习,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三是要经常不断地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趣味活动、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推进学习成果的深化,使学到的知识不仅能够运用于工作中,更能在工作的实践中得到提高和理性升华,转化为创新力、工作执行力。

综上所述,党员干部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实践,关键在于具体落实。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杨董事长“六戒六倡”要求,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以优异的执行力,带领广大员工坚决实现全年各项工作目标。

驱动发展心得体会

在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都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驱动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驱动自己,我们能够不断进步并取得成功。以下是我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实践总结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设定目标。

追求发展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明确要达到的目标。设定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行动起来,避免盲目努力或走弯路。而且,目标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和决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第三段:持续学习与提升。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驱动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可以让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在竞争中占优势。无论是通过读书、参加培训班还是与行业专家交流,我们都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定期反思自己的表现并找出不足之处,并积极寻求改进和提升。

第四段:发展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想法和经验来增加我们的见识,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第五段:锻炼自身素质。

锻炼身体和提高个人素质是驱动发展的基础。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生活习惯可以为我们的事业和学习提供充沛的精力和状态。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胜任更高层次的职位和责任。

第六段:总结。

驱动发展是个人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持续学习与提升、发展人际关系以及锻炼自身素质,我们可以在追求发展的旅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只有持续努力且不断改进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并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让我们紧紧抓住驱动发展的机会,成就更加辉煌的未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从现实看,科普工作还没有真正使“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落地生根,创新发展的“两翼”还处在极大的不平衡状态。

第一,缺乏落实“两翼论”的政策文件和措施办法。自从“两翼论”提出以来,无论是在政府层面、创新主体(科研机构)层面,还是科普工作管理层面,都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文章和讲话的引用上,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文件。

据调查显示,科普法等相关法律政策虽然提出,相关机构、团体、企业需要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但对于各种主体开展科普活动没有具体的保障细则、规划布局和实施办法。科普活动完成以后的相关结果与影响也没有可操作的、具体的、规范的规定来作出评价与奖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实与实操的情境还有距离。

第二,“同等重要”还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具体的落实行动。体现同等重要的关键在于实践层面,在于从事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开展科普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政府政策的引导,其次是科研项目本身任务的社会推广要求,而社会责任以及社会认可被认为是次要原因。这种情况说明,科技创新主体在业绩考核中列入科普工作考核,对于真正重视科普和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目前科技创新主体开展科普活动趋于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精神、物质层面的动力。

第三,科普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情况还十分突出。我国。

的科技创新主体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等,这些创新主体也是落实“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的主体,如何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重视科普工作,承担科普的社会责任,是现阶段面临的普遍难题。在创新主体的主观意识、工作安排、落实行动上,科普工作几乎处于可有可无甚至被轻视和忽视的境地,科普与其他业务相比处于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在地域发展上,科普工作本身也处于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状态。即使是开展科普活动的科技创新主体,也存在形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科普效果不佳等状况。他们对科普产品研发和科普服务的投入严重不足,科普活动的传播渠道与开展形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为此,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第一资源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科学文化素质。

创新驱动发展演讲稿

企业的成长,有三条路线:一是通过企业的并购(m&a)扩张,一是企业顺其自然有机性的成长,另外一条便是创新,正如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经营最基本的,也是赖以生存的两个功能是市场营销和创新,其他的都属于消耗性功能。创新是大多数企业唯一的选择路线。

那么,对于cio而言,通过it创新,追求较高的roi无疑是其本职所在,这不仅可以为cio所在企业受益,更是cio立足于商业领域并获得高回报的根本。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企业已在国内或国外建立起的营销体系常常对it创新设立了框架,而cio必须要在此框架下进行it创新。换句话说,cio领导的创新必须以企业的经营架构为基本。

创造还是创新?

立足当前,it创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用资金,换句话说,我们如何能最大化创新投入的收益?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对全球2468位cio的创新调查中,仅有45%的cio对创新的roi满意,大部分的cio认为投入远大于收益。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多数cio并非真正理解创新,有时甚至是曲解。

具体来讲,cio常常混淆创造和创新。创造是一种新的以及灵机一动行为,创新却是一个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使用来获得回报的过程。比如程序员编写程序,如果他采用自己的一套新思维编写,而且效果很好,那这就是创造。如果他有个比较好的主意加入到自己的编写过程中,并取得成功,这就是创新。过程对创新很重要。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失败的it创新无不是因为过程上出了问题:团队文化反对冒险,项目开发期限大大拖延以及缺少与公司的沟通等等。

如何实现it驱动创新。

问题的关键就是企业在上马erp之前没有好好的考虑过erp能否为企业所用,能否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这方面的详细阐述请查阅笔者在本网站的另一篇文章《中小企业的erp失败之因》)。

笔者认为it要想成功成为企业创新推动器,cio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苦练基本功。如果cio没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很难促使it成为企业的有利支持。另外,cio不仅要真正能够漂亮的工作,也要让别人真实的感觉到这一点。许多it专家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做到让别人感知。

再者,cio要用商业的视角领导it,要把技术转换为赚钱的机会。面对只关心企业损益表(p&l)的股东,cio要能清楚明白的说明it如何能够帮助企业赚得更多的利润。一些cio认为自己跟不上企业高层的脚步,原因就在于高层对it的商业表现不认同,或是it不能够以商业的视角理解企业的经营决策。比如,对于问题是“我们的产品正在丧失市场份额”的情况,cio应当把这句话翻译成:“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获得高价值的信息,以提升我们的产品?”或者“我们需要什么it系统使我们更有效率?”笔者常常鼓励一些cio,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企业高层交谈,都不要忘记准备两个具体的省钱或赚钱的建议,而这些建议要建立在it能够支持企业经营战略以及it能够化技术知识为机会的基础上。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际上的大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之处:fedex通过开发出一种打印机驱动程序,为经常出差的商业客户提供打印业务,免去了这类客户在异地到处寻找打印机的麻烦;ibm采用real—time系统随时和供应商沟通,实现零延迟供应物流等等。相反地,如果cio不能有力做到这一点,企业将不会要求他或者他领导it为企业做更多的事,那将是cio的不幸。另外,许多cio没有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和其他人一起为企业赚更多的利润上,这常常是cio不能跻身于企业决策层的原因。

除了做到以上两点,cio还必须要做下面的三项工作:

1、cio要清楚地指导企业高层的议事日程以及他们需要讨论的企业目标。

2、cio要了解目前本企业it的缺陷以及差距。只有这样cio才能把握住弥补缺陷,缩小差距的时机。

3、cio要有先决意识,在企业不得不需要之前,提高企业it的性能。cio需要是技术精英,并时时关注前沿技术,以此来审视企业目前的it性能支持企业目标以及企业创新。

在此强调,cio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战略以及经营目标的同时,要时时准备几个好建议,随时向合适的企业领导者清晰阐述,要让他们认为你所领导的企业it在关注着企业经营与it本身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 01-12 残疾公益活动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可以为我们的个人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01-12 校运会初赛心得体会(热门12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和证明,可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今年校运会已经结
  • 01-12 教育行业的职业规划讲(优质13篇)
    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进行长期目标制定和职业发展路径规划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规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职业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 01-12 幼儿园大班十月份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经历了许多有趣的活动和课程。以下是幼儿园大班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事例,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吧。十月份已经过去了,又
  • 01-12 儿童自媒体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检验和反思,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从老师用多媒体上课到
  • 01-12 纪检监察专题汇报材料大全(19篇)
    在写汇报材料时,我们要做到客观公正地呈现问题和解决方案,不夸大、不缩小事实,以便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体会优秀汇报材料的特点和技巧。
  • 01-12 语文课前小演讲(精选24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体和语言特点,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有风格和魅力。希望大家对以下范文范本进行仔细阅读和学习,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人生需要空间和营养,
  • 01-12 长津湖观影心得体会(优质21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我想我们都有很多心得体会需要分
  • 01-12 河南防疫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对自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河南省是位于中国中部
  • 01-12 联合培养人才协议(精选19篇)
    合同协议的有效期限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和双方意愿进行明确。合同协议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合同的结构和要素,提升对合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有成员单位名称)自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