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草的教学方案 语文课文背影教学课件(精选13篇)

时间:2023-10-14 13:33:46 作者:书香墨 最新草的教学方案 语文课文背影教学课件(精选13篇)

婚礼策划需要与新人、家人和婚礼供应商密切合作,共同达成婚礼目标。下面是一些整改措施的成功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草的教学方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技法美。

2、赏析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作用,学习文章的整体构思。

3、赏析针对背影的细节描写,学习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

4、紧扣课文内容,书写诗句、感悟父爱。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听了视频里的娓娓道来,欣赏过《背影》里的感人至深的只言片语,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触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一、读“背影”

1、默读: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请在文中画记出来。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默读完毕,请一生说出几次背影。“你读书很细致,查找信息的能力很强。其他同学画记语句。”)

(请另一生说说表达的感情: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请大家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带着这种对父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自由地朗读四处写背影的文字。

二、赏“背影”

(一)赏构思

1、合作探究:文中四次写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开头直接点题,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统摄全文,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处:文章写作的重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真挚感人。

第三处:父子分手时的背影,对前面内容的补充。

第四处:再提背影,充满了对父亲的理解和思念。

2、细细想来,文章其实还写了一处背影?(标题)思考一下标题有什么作用?

(全文以标题“背影”为线索,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合起来,贯穿一气,浑然一体。)

3、结合标题和四处“背影”之间的关系,你能在作文构思方面得到什么启示呢?

(预设:用简短的标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首段点题,尾段升华,首尾呼应,结构圆满;紧扣标题,在作文中进行细节描写。)

(二)赏细节

1、四处背影有详有略,哪一次最详细?第六段写得最详细,也最感人,一起把第六段读一下。

2、第六段感人,最感人的又在于细致入微的描写。用笔勾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肖像、动作)

3、请大家在细节描写的语句旁边做一点旁批,说说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写细节

1、出示语段:

(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总结方法:抓住红色的字体,思考:怎样写出传神的动作描写?

方法一:选用准确的动词。

方法二:细致地描摹动作(在动词前添加恰当的修饰语)(举例:哈哈大笑,莞尔一笑,偷着笑,皮笑肉不笑)

方法三:符合人物特点(父亲年龄偏大,因此力不从心,“蹒跚”“慢慢探身”“两手攀着”;父亲体型偏胖,因此“向左微倾”。)

方法四:揭示性格心理

3、学以致用:补充下面的括号,形成一段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

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

三、吟“背影”

父亲是这样的伟大,父爱是这样的感人。我建议我们一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父爱。

父爱,是你离开时对我的嘱咐:你就在此地,千万不要走动。

父爱,是你攀爬站台时艰难的动作。

教后反思: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名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结合四次写背影和标题的作用,获得作文构思的启示,二是赏析细节描写,学会运用动作描写方法进行片段写作。一句话就是:经典为我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堂课走的是工具理性的思路,在文章写作法上面花了大部分精力,学生不仅强化了“以标题为线索”、“反复重现关键词”、“开篇点题、结尾升华、首尾呼应”、“围绕主题进行细节刻画”等文章构思技法,而且系统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初步尝试了运用,在作文应试方面有所增益。不可避免的,课堂在朗读气氛和情感熏陶上却弱化了。一方面是前面的目标达成占据了主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没有以本为本,没能紧密结合课文教学,感悟父子情深也成为无本之木。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工具理性过于强大,教学理念上缺乏情感性、审美性、浸染等要素。语文课没有情感熏陶和朗朗书声,学生眼中就只有考试、分数和技巧,没有人文关怀和审美兴趣,走到人生的后段,生活情趣和心灵的温暖无从谈起。尽管“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是语文教育界悬而未决的根本议题,但避而不谈,甚至偏执地按照自己的观念最极端终究不是可取的。死去活来!不深入地思考这个大问题,语文永远无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草的教学方案篇二

谈桥中心小学陈培海

今天,我有幸听了凌老师上的《蒙蒙细雨》,凌老师以自然的教态,以清晰的教学思路,从描写细雨的古诗引入,注重读悟写的结合,抓人物言行品人物的品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得非常成功,对我们在坐听课的老师来说是一次享受。

一、古诗引题,感受意境,导入课文,有新意。

以描写细雨的古诗引入,叫学生找出这首诗中哪两句描写雨小。揭示课题,找找哪几个字写雨小。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二、教学思路清晰,设计问题巧妙。

三、能抓住重点词句,注重读悟写的结合。

能抓重点词句中,在教学中把重点句子出示:“今天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他,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注意读出妈妈自责的心情。我不同妈妈的意见。揭示句子:“忘了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抓住了“冤枉路”。通过比较句子,使学生认识到我说妈妈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有2个,很充足的,从而从侧面反映出妈妈诚实守信的品行。最后,我看到妈妈的背影,觉得背影非常的高大,有许多话要对妈妈说,叫学生直接写下来,注重了读写结合,使学生再次感悟妈妈那诚实守信的品行。

整堂课自始至终抓住了学生的朗读,形式较多。有快速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更为难得的是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使每个学生都得训练。要是学生感情再投入一点,那读起来将更加有滋有味了。

总之,凌老师的课不失为一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

草的教学方案篇三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

划出有关词句,在默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分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

(1)说姑娘不漂亮,要换一个,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惩治巫婆。

(2)新娘要过几天送去,得和河伯说一声,否则,漳河要发大水——把巫婆投进漳河。

(3)让官绅去催巫婆——惩治了官绅头子。

(6)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区别惩治这些人呢?(严惩首恶、教训一般、教育百姓)

(7)他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其人之道,还治人之身,将计就计——妙)

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草的教学方案篇四

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2.游戏激趣

在识字教学中,能否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师要想在一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的确很难完成。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注意收集学生中喜欢的游戏,进行精心设计运用于识字教学,根据课文要求,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例如: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要学“雨”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告”字,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字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让孩子会学。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

1. 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

3.顺口溜识字法。

4.找规律识字法。

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

草的教学方案篇五

数蛤蟆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儿歌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数蛤蟆》让幼儿体会民间童谣的特点。

1、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理解童谣内容并学习创编童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爱护青蛙。

视频玩具蛤蟆蛤蟆的叫声歌曲《数蛤蟆》

提问幼儿:听一听是谁在叫?

1、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2、教师小结:青蛙还有一个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会捉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我们要爱护它,别伤害它。

1、出示一只蛤蟆,请幼儿说说蛤蟆的特征。

(1)提问幼儿: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一段童谣。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二段童谣。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诵读整首童谣。

2、引导幼儿把创编好的童谣连起来朗诵一遍。

3、引导幼儿给童谣取名字。

1、引导幼儿复习童谣一遍,教幼儿用方言说一遍童谣。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还学会了朗诵童谣,又有了新的本领,你们真棒。

放音乐《数蛤蟆》,师幼一起边朗诵童谣边表演。

附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草的教学方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波浪(b% p#) 缝隙(x9 x@) 一簇簇(c) sh))

乐曲(yu8 l8) 兴奋(x9ng x@ng) 应接不暇(y@ng y9ng)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草的教学方案篇七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草的教学方案篇八

英才现代培训中心暑期培训教程(小升初语文)

成语

一,成语之最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一成不变(瞬息万变)垂头丧气(神采奕奕)

关于四季的成语

“春”:春暖花开 莺歌艳舞 春寒料峭 草长莺飞 春华秋实 春色满园 春雨如油

“冬”:寒冬腊月 寒风凛冽 北风呼啸 天寒地冻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名副其实(徒有虚名)目不转睛(东张西望)不计其数(屈指可数)安居乐业(居无定所)专心致志(心不在焉)举足轻重(无足挂齿)理直气壮(理屈词穷)同心协力(分道扬镳)千里迢迢(近在咫尺)理所当然(意料之外)风平浪静(惊涛骇浪)盛气凌人(平易近人)

二,必记成语意思。

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也没有了。形容十分寂静。情不自禁:指感情自然流露而无法控制自己。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很多。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大材小用: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一举两得:举:举动。指做一件事可以有两方面的收获。三长两短: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人的死亡。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按类别写在横线上。

()舟()剑

()己()人

()己()人

()死()归自相()

拾金()

千()一()()山()岭()株()兔

英才现代培训中心暑期培训教程(小升初语文)

()柳()

神采()

()发()颜翠色()流

愁眉不()

一()不染

一()千里

眉()色()

1、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有:

2、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有:

3、说明某种道理的词语有:

4、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有:

5、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有:

6、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奋不()身 弄()作()()()向荣 阴谋()计()武()威 装()作()好高()远 神机()算()()其谈 高()远()斩()杀()()颜()色 自不()力()智多()德()望()穷凶()()

三,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1、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2、比喻同欢乐,共患难。()

3、别人遇到灾祸,不但不同情,反而感到高兴。()

4、在危急的时刻,猛然想出办法。()

5、接着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前进。()

6、不说对,不说不对,不表示肯定或否定。()

7、就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态度镇定,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8、指人们做事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达到目的。()

9、不怕劳苦,不怕埋怨,形容一心为公的思想。()

10、做事有开头,也有结尾,非常认真,能坚持到底。()

11、举动非常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12、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13、用来形容事情、道理很明显,容易清楚。()

14、常常做某事,成了习惯。()

15、医治不好的病。()

16、做了一件事,得到两种好处。()

17、白天干了,夜里还要接着干。()

18、年纪虽老,精力却更加旺盛。()

19、气得头发直竖,把帽子也顶起来。()20、高兴得像发狂那样。()四,根据意思写出合适的成语。

看书快()

方()最荒凉的地方()最危急的时刻()

最远大的前途()最长的年龄()最坏的气候()四,把成语补充完整。

1、写出带有“风”“雨”的成语。

()风()雨()风()雨()风()雨

()风()雨()风()雨()风()雨

()风()雨()风()雨()风()雨

2、写出有关“自”的成语。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自()自()

自()自()自()自()

3、写出有关“天”“地”的成语

天()地()天()地()北 天()地()

天()地()天()地()天()地()

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天()地

4、写出有关“一()千金”的成语

一()千金

一()千金

一()千金

一()千金

一()千金 五,改错字。

穿流不息()永往直前()身临奇境()暗然泪下()目之所急()头昏脑胀()济眉弄眼()洛绎不绝()背道而弛()千恣百态()亭亭欲立()换然一新()小心奕奕()五采缤纷()心扩神怡()目不转晴()无边无崖()喜出忘外()庵庵一息()容光泛发()无穷无禁()完壁归赵()再接再励()应接不瑕()精兵减政()视死如规()万赖俱寂()

好高骛远()攻无不刻()阴谋鬼计()

草的教学方案篇九

1.巩固本课所学生字及笔画“乙”,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师:孩子们听出了是什么歌儿了吗?

师:好,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等会儿我请一个孩子来当小老师他出示拼音卡片,下面的孩子赶快找生字卡片进行抢答。我就是小老师的大助手。

(生活动。)

师:你太能干了,祝贺你成为今天的“识字大王”,并奖给你一个奖品。

(其余学生鼓掌。)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师在黑板上贴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四季的画儿,谁来给它们找一找家呢?

(生上台贴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可真美,一位作家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儿歌,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首儿歌,去听听、看看。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

师: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生答,并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想读吗?读你最喜欢的季节,要读出喜欢的语气。

(生自由朗读。)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现在,有谁愿意把他最喜欢的季节读给大家听。

(抽生读,评,并指导“尖尖”“圆圆”“一挺”的读法。)

师:所有的孩子都想读,那么,去读给你的同桌和好朋友听吧,读时,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生自由读。)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学生小组内互认互读)

师:想把你的生词卡让大家看看吗?再教教大家怎么读,好吗?

(学生上台展示,教读。)

生一:我带来了“燕子、知了、菊花、雪人”。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的景物。

生二:我收集的卡片是“游泳、稻谷”。

我最喜欢夏天去游泳,秋天是农民伯伯收获的季节。

师:通过合作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景物,小朋友想不想当小作家,自己来编儿歌。

(课件显示课文内容,每一节去掉前一句)

师:老师可喜欢春天啦,忍不住地想编儿歌:花儿红红,它扬着小脸蛋说:“我喜欢春天”。

(学生纷纷举手,迫不急待地想自己编。)

师:我这里有几个漂亮的帽子,你能根据帽子上的景物来编儿歌吗?

生一:(戴黄叶头饰)“黄叶飘飘”,她跳着舞蹈说:“我是秋天”。

生二:(戴灯笼头饰)“大红灯笼高高挂”,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生三:(戴西瓜头饰)“西瓜圆圆”,他挺着大肚子说:“我是夏天”。

师:编得真好听,其余的小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编得这么好吗?

(生自由编儿歌,情绪高涨。)

四、感情升华、动用操作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课件展示四季的美丽画面,生发出赞叹声)

师:四季的景色美吗?

生:(齐)美。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吧!

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画画,爱唱歌的孩子可以唱歌,爱跳舞的孩子跳起来吧。(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展示。)

师:有许多孩子还想唱、还想跳、还想画,那么,课后我们专门开展一个“我爱四季”的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尽情地去表现对大自然妈妈的喜爱吧!生:(高兴地)好!

_原文阅读_

春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溪水唱起了歌儿

——丁冬,丁冬,

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

夏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金蝉唱起了歌儿

——知了,知了

给世界带来欢笑。

秋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落叶唱起了歌儿

——刷刷,刷刷,

铺成一条条金色的小道。

冬天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北风唱起了歌儿

——呼呼,呼呼,

雪花在欢快地舞蹈。

一年级语文教学课件总结

草的教学方案篇十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

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草的教学方案篇十一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二:教学设计和课件初稿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三:教学设计和课件初稿要求及模板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5.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草的教学方案篇十二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读熟课文。

理解“忧郁、犹豫、骤然、歧视”等词语。

教师准备课件。

一、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词、句

出示生词。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想重点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

点击出示:犹豫、忧郁、刚调来。

谁来读?(个别读、齐读2遍)

理解词义。

师:我们看到“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它们的拼音相同,但声调是不同的。那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谁来说一说。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忧郁:一个人总不爱说话,整天闷闷不乐的,我们就说这个人很忧郁。

师:这样看来,这两个词语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认识多音字“调”。

“调”是我们这一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它还读什么?谁来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出词语。

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个句子里生字多,谁来读一读?

认识多音字“落”。

指出“落”在句子中读”lao”,它也是本课要学的一个多音字。这个字还读什么?谁能看着拼音给这个多音字组词语。

齐读句子。

了解小儿麻痹症。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小儿麻痹症吗?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得了这种病,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腿脚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孩子。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接读课文。

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

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

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

师:还有吗?

生:英子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引导:你是从哪里知道出来的?

生:我是从“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来的。

表扬:这位同学多会读书,她能从课文的词句中读出自己的理解。真好!(老师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她是一个孤独的小姑娘。从哪里知道的?“早早地、又总是”。

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说英子不爱说话、孤独、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

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

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

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此环节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进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突破课文重点)

(一)渲染过渡

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

要想演好,首先要认真读书。下面就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课文的23自然段,在自己认为要重点表演好的词句下面做一下标记。

师:读好了吗?谁愿意演英子?

(注:选一名同学当英子,同学们做英子的同学,老师当刚调来的老师)

(二)试演:(第一次掌声部分)

课件出示第一次掌声部分内容。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开个故事会,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讲一个故事,老师借此来了解一下大家。

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讲完了故事,下一个,轮到英子了。英子,该你了?(英子表演)

(三)评议表演

同学们对刚才的表演满意吗?谁来评价一下大家演得怎么样?

(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词句进评议)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英子。

英子,我看到你站起来的时候眼圈红红的,这是为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的掌声想对英子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会讲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们会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难过,我们不会笑话你。

师:英子以前总是早来晚走,不愿意让同学们看她走路,今天她鼓起勇气走上讲台,英子,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走上了讲台,战胜了自己!英子,听了同学们的掌声,你为什么流泪了呢。

(因为我没想到,同学们不但没有笑话我,还用掌声鼓励我,我非常激动。我一定要讲好)

(四)配乐表演(课件出示第三段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完整地表演一遍这段课文,再现那感人的一幕。(表演略)

英子的故事讲完了。(同学们鼓掌。英子鞠躬后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这一次掌声你又想对英子说什么呀?

生:英子,你讲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以后欢迎你再为我们讲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声音真好听。

师: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是为什么?

(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我还要继续努力;谢谢大家的称赞,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快乐地学习、游戏)

(五)朗读课文第三段

在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六)理解两次掌声

我们看在这一段中,写到了大家的几次掌声?(两次)

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一般)谁能比他读的更好?(个别读、齐读)

这两次掌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支持、鼓励;称赞、表扬)

(七)对比两个“一摇一晃”

师;在这一段中还有两句写英子走路姿势的句子。

点击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的走下了讲台。

师:大家看,这两句话中都有“一摇一晃”这个词语。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姿势,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自己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紧张、害怕;高兴、愉快)

(八)进一步体会掌声的力量

师:同学们,英子走路的姿势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心情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以勇气和自信,使他从一个自卑、忧郁的小姑娘逐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同学们,你们说,掌声是什么?(理解、尊重、支持、鼓励、赞扬、夸奖、关爱)

同学们,就是大家的掌声,大家的鼓励,大家的称赞,使英子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性格,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九)听课文朗读录音,齐读最后一段

(十)全文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平时,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草的教学方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重点字词进行理解,理解句子意思。

3、联系实际,领悟道理。

4、总结学习古文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古文意思。

教学难点:

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教学具: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想一想,平时我们都是怎么学习的?

你想不想知道古人怎么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学习吧。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9课,齐读课题:27、古人论学习

通过这个题目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对题目进行解答:古人讨论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渡:古人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请你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反馈读,并提示知的不同读音,多音字:好的读音,乐的读音。

2、带着同学们的提示,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自读)

3、指名朗读课文

师:前面我们学习古诗时认识了诗人,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试着解答,不知道老师补充资料)

《论语》对过渡:那到底他们是怎样讨论学习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理解句子,感悟理解:

自学提示:我们以前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不知道的意思可以怎样做呢?(生:看注释、查字典、连接句子意思等)那就按照前面学过的方法看看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学完后,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自学)

汇报:(读文、解释重点字、串联句子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知:知道 为:就是 知:聪明

师:这句话中有这么多的“知”字,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学生解释:前面的一样,最后一个不一样,从注释中发现的。师适时鼓励,并巩固重点字“知”)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对于做学问来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好:喜爱 乐:以……为乐趣。

师:这句话是对谁而言的,学习的人,所以我们前面要添加一些词,使句子意思完整,能读懂。请你们用添加符号添上:对学习的人来说或对做学问的人来说。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释义:凡是(对事情)不怀疑(的人)一定不会有感悟,只有怀疑了才能有感悟。小的怀疑就有小的感悟,大的怀疑就有大的感悟。

理:道理 疑:怀疑 悟:了解、领会。

师过渡:刚才通过句子的理解,我想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们再读一读,带着你们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汇报配乐读。

汇报交流:

联系你的学习情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逐句谈)

1、学习知识要诚实、踏实。(学习态度)

2、学习的深度缘于你自己。

3、学习中要不断发问,解问。

教师适时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四、总结方法,拓展提高:

今天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想想我们学习这篇古文有哪些步骤?

学生回答:(读文正音、了解背景、理解句意、感悟道理)师板书提升。

课件出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试着解释理解)

五、收获体会

学生谈体会。

六、作业:

背诵古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