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说课教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1-24 23:49:25 作者:琉璃 天上的街市说课教案(精选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看看下面这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天上的街市教案

1、朗诵《迢迢牵牛星》,思考:这首词写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屏显《迢迢牵牛星》全文。师朗读。)。

2、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在何处呢?

3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

4、本课学习目标展示。(屏显)。

二、了解作者,朗读品味。

1、介绍作者作品。(生齐读郭沫若的资料。)。

2、生齐读。

3、放录音。

4、生练习朗读。

5、显示重音和节奏。(屏显)。

过渡:其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定然”能表现什么语气呢?作者对什么事如此肯定呢?(相信天上有街市,相信牛郎织女很幸福。)我们也把这些美丽的愿望带到诗中朗读吧。

6、生再次齐读。

三、赏析诗歌,理解感情。

1、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节。第一节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物品)(屏显第一节。)(板书:街灯、明星。)。

2、介绍互喻及作用。互喻的修辞,使诗歌更具音韵之美,所以也是诗歌、散文等文体中常用的手法。(板书:音韵美。)。

3、仿照第一节的互喻修辞,创作一节小诗。

4、介绍联想。

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应该有什么特点?

(两个事物是相似的;而且两个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5、赏析二、三、四节,屏显问题。

(1).天上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为什么?

(2).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诗中有哪些不同?

(3).诗人在作品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请前后座四个人共同讨论,解决这三个问题。

解决问题(1)天上的生活美好而富足,自由而无忧无虑。

解决问题(2)(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才能在鹊桥相会一次,而诗中他们“骑着牛儿来往”,说明他们能自由穿梭于天河两岸。传说中的天河是波涛滚滚的,把牛郎织女分隔开,而这里的天河变成“浅浅”的了,“不甚宽广”了。)。

过渡:但是很可惜呀,天上的生活有吗?没有。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想象。听起来有点让人失望,但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板书:向往)。

6、为什么诗人向往一种虚幻的、不存在的天上生活呢?

因为现实生活太黑暗。现实生活缺少天上的自由、美好、幸福。

7、现在我们来看一幅图,看看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屏显牛郎织女骑牛的一幅图。)。

你能想到哪一句诗?“定能骑着牛儿来往”、“在天街闲游”、“提着灯笼在走”。这就是作者向往的美好、自由、幸福、快乐的理想境界。

8、然而当时的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屏显写作背景)。

齐读。

现实生活是黑暗、充满战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作者的态度是批判的、厌恶的。(板书:批判)。

这就是诗歌的第二种美--情感美。(板书:情感美。)。

四、探讨写法,灵活运用。

过渡:这么美的诗,是依靠怎样的思维构建出来的呢?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诗的写法。

1、把诗分成了两部分的依据是什么?

(前面一部分就是--联想。后面一部分就是--想象。)。

2、联想和想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两者还必须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想象是由甲事物创造出乙事物,甲事物是存在的,乙事物是不存在的。

(屏显。)。

3、弄清楚了想象和联想的区别和联系之后,我们再来做个练习(屏显思维训练)。

五、总结巩固,布置作业。

2、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

1、学习诗人合理的联想、丰富的想象。

2、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全诗。

“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课时一。

有关资料。

1、鹊桥会、牛郎织女的故事。

a、牛郎是何许人?

b、织女是何许人?

c、他们因何种原因成为一家人?

d、又因何种原因被迫分开?

e、他们何时能见面?

2、作者:(此处播放“万家灯火”和“夏夜星空”的图片,配以音乐和朗读)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作品有诗集《星空》、《女神》,话剧《屈原》。

3、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诗人在“五四”期间激起的对自由、幸福、美好环境的渴望,被现实的浪潮激得粉碎。但他并不绝望,依然不倦的探索、苦苦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想象天上美好的环境,寄托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迫切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三、思维训练。

1、a、第一节诗中,哪些景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由本体联想到的?

b、两句诗中哪一句是主要的?为什么?

c、“远远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d、“明”和“现”能否对换?

2、

a、在诗人的心中,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用诗歌中的一个词回答)?想象一下天街到底有哪些世上没有的珍奇?(此处配以图片)。

b、“我想”“定然”两个词能否去掉?

3、a、在第三四节诗中,想象牛郎织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b、在我国的民间,女人什么时候骑牛?人们什么时候打灯笼?(此处配“牛郎和织女”以及“打灯笼过节”的图片)。

c、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满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比较阅读《静夜》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与《天上的街市》有何异同?

同点:1、写法上,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内容上,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异点:在感情上,两首诗都充满淡淡的忧伤,但第一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之余带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执著的追求;而后一首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人何尝不是对月流泪。他在日本孤独失望,思念大海那边的亲人、朋友、伴侣、祖国。

五、反馈检测。

2、填空(1)、郭沫若,原名--,--省乐山县人,--家、--家。他的著作很多,诗集有--、--;话剧有--等。

(2)、在第一节诗中,诗人用了两个--句,体现了丰富的联想,有--联想到--,又由--联想到--。这样,不但描绘出了----的夜景,又流露出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和--的手法。

4、两首诗的押韵有什么特点?分别押的什么韵?

5、背诵这两首诗。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学生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学生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总结全诗。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繁荣、光明、富裕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天上的街市》教案

1、指导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引导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培养学生懂得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1、导入语:晚唐诗人杜牧曾写下一首小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中引用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图片展示)。

著名诗人郭沫若在他的诗歌中也化用了这个美丽的传说,他们的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天上的街市》。

2、示标。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4、学生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5、随机请2个小组的6号学生板演注拼音和听写词语,有问题师傅来纠偏。

1、听读诗歌,根据屏幕所示边听边划出节奏重音,圈出韵脚。

2、学生举手发言。

3、全班齐读,体味诗歌音乐美。

4、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好!课文题目是《天上的街市》,诗人究竟描绘了天上怎样的生活呢?请小组交流讨论,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5、小组展示阅读。

6、诗歌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传说中是这样的不同,诗人这样写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呢?反复出现“定然”这个词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思考抢答!

1、过渡语:刚才我们感知了诗歌内容,了解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来具体弄清楚了本文的写法。

2、学生明确问题后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后,选好小组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3、由各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回答,有误或不足,由学生来订正或补充。

4、学生读背课文,感觉诗歌意韵之美。

1、过渡: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意境美妙,语言优美,现在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

2、学生任选一个续写,在小组交流,推荐一名在全班展示,师生点评。

3、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句子摘录在导学案上。

郭沫若。

街灯——明星(联想)。

街市——珍奇不满黑暗现实。

天河——牛郎织女(想象)向往自由幸福。

闲游——提灯。

天上的街市教案

1、品味诗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难点: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运用多媒休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

2、教学思路:读美(音韵美)——品美(语言美)——析美(意境美)。

3、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读美(音韵美)。

1、听配乐朗读。

2、朗读指导。

3、学生试读。

三、品学(语文美)。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字词,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四、析美(意境美)。

1、设疑:诗人借助什么手法为我们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2、点拨联想与想像的区别。

3、思考:本课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像?

4、学习第1小节中自然的联想。

5、学习2、3、4小节中丰富的想像。

6、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迁移——熟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六、精彩回放。

七、作业:

运用联想和想像手法,把《天上的街市》改写成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

《天上的街市》教案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朗读教学法。

配乐录音。

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学生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学生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总结全诗。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天上的街市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是20xx年11月2日,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但老师要把时间的指针倒拨回19,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黑暗的,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郭沫若此时正在日本留学,在一个夜晚,诗人来到海边,仰望美丽的星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以《天上的街市》为题将这种理想写了下来。

这节课,让我们面对灿烂星空,随同诗人走进充满浪漫色彩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生读课题)。

二、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配乐视频朗诵。

同学们听老师朗诵诗歌,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描述下来吗?

出示全文。

指名回答。

三、品味语言,感悟意境。

这首诗虽然语句通俗易懂,但是我们深入进去,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和揣摩.

1.现在请同学们用心读第一小节。

2.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能不能读一读。

3.那么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这么美呢?再读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作者把地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又把天上的明星比作街灯,这种修辞方法叫互喻。

3、“街灯”和“明星”两个不同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无数明亮。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叫联想。

举出几个联想的事例。

(1)我们看到雨后的彩虹、、、、、、

(2)我们见到慈祥的老师、、、、、、

(3)“秋风”吹来我们会想到、、、、、

这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我们以后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习作之中。

5、夜幕降临,街灯异彩纷呈,而此时,夜空中的星星也现出了美丽的容颜,我们再来读一下这小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6、现在让我们追随着诗人的想象来到天上的街市。

自由读2、3、4小节。

陈列着珍奇的物品。

自由自在生活的牛郎、织女。

7、指名读第二小节,从这一小节中,你感觉天上的街市怎么样?

美丽、富庶。

哪些词语写出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富庶?

美丽的街市陈列的一些物品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们知道作者生活中的街市是怎样的吗?

这首诗写于1921年,国内正是军阀混战时期,街上随时都有大批军队和伤兵经过,很少有人在街上闲游。由于战争不断,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难以维持温饱。

萧条贫穷。

生活在战争、贫穷中的人们,多么希望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呀!

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诗人此刻的心情。

8、诗人不仅想到了街市陈列的珍奇物品,而且还想到了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再读3、4小节。

根据提纲,回答下列问题:

(1)看一看:作者理想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

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2)说一说: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3)为什么把牛郎、织女的天上生活写得如此美好?作者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天上的街市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文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多次,你能找到它吗?还有一个非常相近的词语,谁来说一说?

再次读2、3、4小节想一想:这些词语能表明什么?同桌讨论.

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理想世界是一定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谁能读一读2、3、4小节,注意读出这种肯定的语气。

10、作者为什么把想象中的生活写得这么美好,为什么不写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呢?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

在现实中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希望在想象中得到满足。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饿中,她第一次擦燃火柴,想到了、、、

想象就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四、美读诗歌积累语言。

五、激情总结推荐阅读。

愉快的四十分钟,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诗情画意。同学们,让诗歌在我们的心中留住精神的自由与纯净。让我们尽情的热爱诗歌吧!

我们今天学习了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写诗歌,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也来试一试,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可是是完整的一首诗歌,也可以是一小节。

我相信你们个个都是诗人,期待欣赏你们的作品。

在临别之际,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诗歌;《再别康桥》。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诗人合理的联想、丰富的想象。

2、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方法:“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教学过程:

有关资料。

1、鹊桥会、牛郎织女的故事。

a、牛郎是何许人?

b、织女是何许人?

c、他们因何种原因成为一家人?

d、又因何种原因被迫分开?

e、他们何时能见面?

2、作者:(此处播放“万家灯火”和“夏夜星空”的图片,配以音乐和朗读)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文学家、史学家)。作品有诗集《星空》、《女神》,话剧《屈原》。

3、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诗人在“五四”期间激起的对自由、幸福、美好环境的渴望,被现实的浪潮激得粉碎。但他并不绝望,依然不倦的探索、苦苦的追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想象天上美好的环境,寄托了他对理想世界的迫切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

二、图示导读街灯--明星------天河----流星--。

三、思维训练。

1、a、第一节诗中,哪些景是实际存在的?哪些是由本体联想到的?

b、两句诗中哪一句是主要的?为什么?

c、“远远的”能否去掉?为什么?

d、“明”和“现”能否对换?

2、

a、在诗人的心中,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用诗歌中的一个词回答)?想象一下天街到底有哪些世上没有的珍奇?(此处配以图片)。

b、“我想”“定然”两个词能否去掉?

3、a、在第三四节诗中,想象牛郎织女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b、在我国的民间,女人什么时候骑牛?人们什么时候打灯笼?(此处配“牛郎和织女”以及“打灯笼过节”的图片)。

c、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不满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追求美好生活的感情。

四、比较阅读《静夜》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与《天上的街市》有何异同?

同点:1、写法上,都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内容上,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异点:在感情上,两首诗都充满淡淡的忧伤,但第一首诗在淡淡的忧伤之余带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执著的追求;而后一首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诗人何尝不是对月流泪。他在日本孤独失望,思念大海那边的亲人、朋友、伴侣、祖国。

五、反馈检测。

1、注音组词缥--甚()--闲()--漂()--堪()--闷()--。

2、填空(1)、郭沫若,原名--,--省乐山县人,--家、--家。他的著作很多,诗集有--、--;话剧有--等。

(2)、在第一节诗中,诗人用了两个--句,体现了丰富的联想,有--联想到--,又由--联想到--。这样,不但描绘出了----的夜景,又流露出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和--的手法。

4、两首诗的押韵有什么特点?分别押的什么韵?

5、背诵这两首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

街市美丽、珍奇。

想象来往追求自由。

天河--牛郎织女闲游幸福的生活。

提灯在走。

附录:(投影)。

1、凤凰涅pan。

生在这样个阴秽的世界当中,

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会生锈!

宇宙呀,宇宙,

我要努力把你诅咒: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你悲号充塞着的囚牢呀!

你群鬼叫号着的坟墓呀!

你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呀!

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我们生在这样个世界当中,

只好学着海洋哀哭。

要求:

1、突出诗音韵和谐,2、节奏明快的特点(主旨押韵)。

3、节奏和重读。(诗歌的旋律美)。

例:a.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强调了“是”,使全句意思表达不恰当了。

b.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天河的遥远感情读不出来了。

停顿的标准:

1、意思表达正确、清楚,2、不3、要读破句。

4、有利于正确体现作者的感情。

5、使诗句协调、上口。

《天上的街市》教案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一课时。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朵,本来形容花,这儿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1.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2.让学生试着背诵全诗,并每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欣赏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诗歌中往往就是比喻的修辞。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诗人贺知章由柳叶联想到春风,由春风联想到剪刀,联想自然、贴切又新颖,成为千古名句。现代诗人顾城八九岁时抬头看树枝,见树枝高而直,从而产生一个新奇的想象。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一首诗的亮点,精彩点。

请学生说一说,由“灯”还能联想到什么?以“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开头,再写四句小时。请同学自由讨论,写在小纸条上,然后上黑板展示。

欣赏诗歌的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卞之琳先生的《断章》,通过几个画面,即在桥上看美丽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由桥上人和周围景色形成的美丽风景的人等等,让欣赏这首诗的人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沉浸在那种美的意境。

请一个同学来整理一下,欣赏一首诗从哪些方面入手。

背诵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繁荣、光明、富裕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

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教案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重点)

2、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重点)

3、理解诗中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难点)

提前预习我最棒)

1.走近作者

郭沫若,原名________ ,郭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他是现代杰出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 》 《星空》 ,话剧《》等。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 陈列() 珍奇()

闲游() 灯笼()不甚()

探究1.(朗读大比拼,看看谁最棒)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的流畅。读出停顿和重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

通过朗读体会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1:小组讨论学习诗歌第一、二小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

(2)作者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探究2: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小节

(1)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3)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有何不同?

(4)通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完成下列句子。

例句: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它,他已经跑了。

月光照在地上,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笼中的小鹦鹉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形近字注音组词

2.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天上的∕明星∕现了 d.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4.《天上的街市》主要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表现手法,向人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熟练并有感情的背诵《天上的街市》课本“探究练习”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

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学生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学生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街市:自由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六、总结全诗。

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板书设计:

街市―――――――――――――――现实。

第一节:夜晚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节:繁荣、光明、富裕荒凉、黑暗、贫穷。

第三节:自由不自由。

第四节:牛郎织女欢聚环境压抑。

想象、联想―――――――――――――对比、烘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天上的街市教案

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四、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共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讲《天上的街市》,第二课时讲《静夜》,第三课时讲相关的诗歌常识和作业评讲。

第一课时

天上的街市

一、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一、从刚学过古典诗词入手,导入新的现代诗歌单元。然后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如有读错的,及时进行纠正。

三、整体把握,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本课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2.《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郭沫若在其著名诗篇《凤凰涅槃》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展示已准备好的字幅)

凤凰鸟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架上香木,把自己活活烧死,临死之前,凤凰鸟唱着歌,诅咒这个黑暗的世界: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你脓血污秽着的屠场呀!

天上的街市教案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 ”。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我还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天上的街市教案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在比较品析中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以读、感、品、创四环节,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在比较品析中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比较品析中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略)

(二)结合课下注释,简介作者。(学生完成教师强调)

(三)读 初读 ——默读 (学生在默读中试着把握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诗人写想象的?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3)划出诗歌的节奏并标出重音 师读)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郭开贞)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亮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或许/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摆设的/一些/物品,

或许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或许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或许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或许/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颗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此环节重在学生合作探究,比较效果,教师点拨引导,突出学生主体。)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创:学生根据诗人想象的美丽世界,将诗歌改写成小散文。(此环节若完不成,留于课下作业)

(四)教师总结

天上的街市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时数:。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1.熟悉诗歌,指导朗读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讨论学习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

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诗,寻找语感)。

――“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讨论学习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天上的街市教案

1.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点拨明确】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点拨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诗人这样写景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找出优美的诗句,体会、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如:诗句押韵、和谐;语气亲切;用词准确等。

【点拨明确】第一节中的“闪着”明星和“点着”街灯中的“闪”和“点”用词准确,“闪”形象生动而又准确的写出了明星若隐若现的状态。“点”很有表现力。既然“点”着灯,也就有点灯的人,既有人,天上也就有一个世界。“点着无数的街灯”,既渲染出一派神秘奇丽的色彩,又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2.学生自由品析语言,展示交流:

【点拨明确】。

(1)第二节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用“缥缈”修饰“空中”,从隐隐约约当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3)“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一句中,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放很得当;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4)“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的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得自在、舒适、幸福。

(5)“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学生熟读成诵。

1.联想自然,想象丰富。

2.语言朴素,富于表现力。

《天上的街市》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发挥你的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了,虽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却清雅明净,朴素大方,像一个纯洁无瑕的渔家少女。

2.笼中的小鹦鹉,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四五岁的小姑娘,欢快地跳来跳去。

3.月光照在地上,就像撒下了一层白雪,驱散了炎热,带来了凉爽。

天上的街市教案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教案

同学们今天是20xx年11月2日,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但老师要把时间的指针倒拨回1921年,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黑暗的,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郭沫若此时正在日本留学,在一个夜晚,诗人来到海边,仰望美丽的星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于是他以《天上的街市》为题将这种理想写了下来。

这节课,让我们面对灿烂星空,随同诗人走进充满浪漫色彩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生读课题)

配乐 视频朗诵

同学们听老师朗诵诗歌,想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内容描述下来吗?

出示全文

指名回答

这首诗虽然语句通俗易懂,但是我们深入进去,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和揣摩.

1. 现在请同学们用心读第一小节。

2. 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能不能读一读

3.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这么美呢?再读第一小节。

1、 自由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作者把地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又把天上的明星比作街灯,这种修辞方法叫互喻。

3、“街灯”和“明星”两个不同的事物有什么共同点?

无数 明亮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叫联想。

举出几个联想的事例

(1) 我们看到雨后的彩虹、、、、、、

(2) 我们见到慈祥的老师、、、、、、

(3) “秋风”吹来我们会想到、、、、、

这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方法,我们以后都可以很好的运用到习作之中。

5、夜幕降临,街灯异彩纷呈,而此时,夜空中的星星也现出了美丽的容颜,我们再来读一下这小节,读出你看到这幅流光溢彩的美景时的心情。

6、现在让我们追随着诗人的想象来到天上的街市。

自由读2、3、4小节。

说一说:诗人在天上的街市都看到了什么?

陈列着珍奇的物品

自由自在生活的牛郎、织女。

7、指名读第二小节,从这一小节中,你感觉天上的街市怎么样?

美丽 、富庶

哪些词语写出了天上街市的美丽、富庶?

美丽的街市 陈列的一些物品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们知道作者生活中的街市是怎样的吗?

这首诗写于1921年,国内正是军阀混战时期,街上随时都有大批军队和伤兵经过,很少有人在街上闲游。由于战争不断,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难以维持温饱。

萧条 贫穷

生活在战争、贫穷中的人们,多么希望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呀!

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感受一下诗人此刻的心情。

8、诗人不仅想到了街市陈列的珍奇物品,而且还想到了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再读3、4小节。

根据提纲,回答下列问题:

(1)看一看:作者理想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

骑着牛儿来往 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2)说一说: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3)为什么把牛郎、织女的天上生活写得如此美好?作者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天上的街市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文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多次,你能找到它吗?还有一个非常相近的词语,谁来说一说?

再次读2、3、4 小节想一想:这些词语能表明什么?同桌讨论.

这是绝对肯定的语气,表明了作者坚信理想世界是一定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谁能读一读2、3、4小节,注意读出这种肯定的语气。

10、作者为什么把想象中的生活写得这么美好,为什么不写现实生活中的美好呢?

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

在现实中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希望在想象中得到满足。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饿中,她第一次擦燃火柴,想到了、、、

想象就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愉快的四十分钟,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诗情画意。同学们,让诗歌在我们的心中留住精神的自由与纯净。让我们尽情的热爱诗歌吧!

我们今天学习了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写诗歌,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所学也来试一试,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可是是完整的一首诗歌,也可以是一小节。

我相信你们个个都是诗人,期待欣赏你们的作品

在临别之际,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首诗歌;《再别康桥》

相关范文推荐
  • 11-24 会上分享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积极的回馈和认可。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可以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新的
  • 11-24 商场员工辞职报告(精选18篇)
    辞职报告是员工表达辞去职位的决定的一种书面文件,通常需要注明离职原因和离职时间。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在辞职报告的撰写上有所依据,以下是一些辞职报告写作的技巧和范文
  • 11-24 成长心得报告(专业16篇)
    对于这个项目的参与,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个人的成长潜力。小编希望通过收集这些范文,能够引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重视和思考。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学习成
  • 11-24 电力干部培训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参与培训后对所学内容和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自己对培训的理解和体会进行了深入的表达。作为一个即将晋升为
  • 11-24 学生请假条事例(热门18篇)
    利用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看完这篇文章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姓名:所属党支部:联系电话:请假
  • 11-24 医师注销申请书(通用22篇)
    撰写一份出色的更多申请书可以增加申请人的竞争力,提高获得机会的概率。部分更多申请书范文来自成功申请者的实际经验,对于写作技巧和内容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11-24 商务英语实训报告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7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回顾,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提升自己。喜欢看总结范文吗?下面是一些近期收集整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 11-24 保护树木的建议书一句话(热门14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建议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方法。下面是一些针对这个问题的专家意见和建议,供您参考学习。造房子,要木材;做家具,要木材;一次性筷子。要木材
  • 11-24 参观企业感想心得(通用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经典的心得体会文章,感受作者的思考和反思之道。
  • 11-24 庭审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7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并提炼出经验和智慧。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囊括了各个领域的经验和感悟,值得大家深思。抢劫案是社会犯罪中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