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程标准大全(13篇)

时间:2024-05-06 15:14:05 作者:ZS文王

范文是写作的一个好帮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特意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小学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爱跳爱唱本是他们的天性。然而,曾几何时,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却不喜欢上学校里的音乐课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车上,听几位背书包的小学生在讨论音乐课。其中一位男孩子说道:“我很喜欢音乐,可是我我不喜欢上音乐课!每堂音乐课都是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真是太腻味!”旁边的几个孩子都点头附和。一个戴眼镜的女孩子不满的说:“就是,老师总是按着一套教,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叫人活跃不起来,没有一点乐趣,真没意思!”这时,一个矮个子同学也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疼。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根本认不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要求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这么多的“哆来咪”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是谋杀!”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聆听到孩子们如此的心声,我的心中泛起阵阵酸楚和枯涩。看来,老一辈音乐工作者传承下来的这种传统式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了。学生们对这种传统式的音乐教学,尤其是机械、呆板的学习方式已经产生了深深的厌烦情绪。探索一条新的音乐教学之路已迫在眉睫!传统的学习方式已急需改进!

新课改已经实验了好几年了,在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我看到了希望。本次课程改革站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大刀阔斧的改革了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陈旧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改变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应在新课程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建构开放性、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我感觉受益最大、感触最深的是一下三种:

十九世纪末,起源于意大利的蒙特梭利教学法,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一个确切结论:“所有儿童天生具有吸收文化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任何知识技能的习得、音乐风格的掌握、文化内涵的理解,都离不开学生的吸收。过去,我们只是把学生当做存储只是的容器,不停的把知识、技能灌输给学生,没有站在学生这一吸收者的角度,为他们提供吸收的环境、方法和条件。因此,吸收的效果很差。事实证明:学生会唱的多数歌曲都不是学校的老师教的,而是在其他场所靠自然吸收所得的。难怪许多学生不爱唱老师教的歌,学了半天还是不会唱,倒是自己日常生活中“吸收”来的或同伴们相互“交流”雪莱的歌,记忆深刻,唱着过“隐”。以前我所教的四年级(3)班有一个叫王雪的女孩子,平时胆子很小,上课从不积极学唱,我也一直对她没有什么好印象,觉得这样的学生不会在唱歌方面有什么造诣的。可是,在期末的一次歌咏比赛中,她演唱了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歌,得到了第一名,我在为她的表现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在思索着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教的歌她就唱不好呢?现在我明白了,原因就在于我没有给她提供“吸收“的环境、条件和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智;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做到:重导轻演,即教师担当导演的工作,而不是像演员一样,独立站在讲台上“演课”;重艺轻技,即重视教学的艺术效果以及对学生的艺术感染力,淡化学习的技能;重情轻理,即重视教学的情感态度,少一些理论讲解,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来说,大量的感性积累比理性的讲解重要的多,特别是作为感知的音乐艺术;重趣轻习,即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佳的动力,不要因为过繁过难的技术练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

发现探索式是针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而构成的。研究性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结果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从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环境出发,为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着想,逐渐形成的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独特个性的音乐学习方式。它将被动的集体灌输改变为主动的个体探索;将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参与;将学生与知识的间接关系改变为直接关系;将教师引起外在兴趣改变为自发的内在动力。在教学四年级歌曲《快乐的节日》时,为了让学生唱准节拍,我在歌曲中有顿音记号和休止符的地方设计让学生在鼓点上拍手,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准确地拍击,我想起学生对打击乐器十分有兴趣,不如在这些鼓点上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代替单纯的拍手。于是我要求同学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做一个打击乐器——“响板”。孩子们回家后,积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理解、条件和能力,每人动手制作了一个材料不同、形状各异、音响独特的响板。有的把妈妈化妆用的旧粉盒加工成响板;有的拿核桃当原材料;有的用两个小瓶盖就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小木块或小竹板代替。上课时,每人带来一个自制的响板,相互交流制作经验和过程,相互评价响板的质量与音色,相互合作创编节奏,并用自制的“乐器”为音乐配伴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不用说,《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的节奏也全都卡准了!所以,如果呢给学生以发现探究的条件,给学生以自信和鼓励,他们就能回报呢一份震惊、一份惊喜。

俗话说:“一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众的智慧是伟大的,现代人脑只开发利用了10%——20%,大量神经细胞即神经元都处于空位,从未被开发利用。当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时,课堂气氛宽松活跃,相互关系民主融洽,表达方式无拘无束,有益于激活更多的大脑神经元,将大脑中某些沉睡的神经元吸收并具结在一起,使思维系数大大增加,并产生空前的飞跃。讨论迸发出来的火花往往出乎意料,是激发学生思维想象与创造潜能的最佳途径。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平等中的首席”,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现代学生发展促进者。

当然,新课改还处在实验阶段,还有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以无限的激情,敢作敢为,善于反思,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验,就能借新课改的东风,让学生鼓起艺术追求的风帆,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我们一定能迎来艺术教育的又一个春天,让生活更加美好!

《音乐课程标准》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上课时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的感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去享受,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实践人才指南网。

教学过程就是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将学生走进音乐获得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创造。

中小学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教学的综合包括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建立综合机制。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总之,在以前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当务之急就是学习《音乐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例如: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本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于是,我也随着这个理念,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认为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避而不谈音乐技能,有时,也只是让学生随钢琴用闭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学生大声唱歌。然而在一次的合唱比赛时,我的学生由于没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却无法表现,学生的审美就更不用说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又回过头,再次捧起《音乐课程标准》,才发现,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有局限的。

我想: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还是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可是,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呢?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另外,我们平时还应该以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在本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浙江省音乐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关于《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艺术课程标准“音乐”学科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通过杜老师的系列剖析,我们明确了艺术课程概念下音乐与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学科之间共性及个性的关联,认识到新课标中的艺术课程是一个更为多元的概念,旨在凸显美育功能,其内容有分有合,这也让我们对将来音乐课程的各方面开展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知。随着讲座的深入,“以美育人”这一词也深深印入了我的心头,下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理解。

第一,凝练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计。新课标突出素养导向,为此,凝练核心素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第一要素。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体现在音乐学科中,审美感知主要指感知音乐语言、表现要素、情感体验等等。在这里,听觉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可以具化为听、唱、奏、创、表、读、说、写,体现音乐知识的横向积累和音乐能力的纵向发展。在这一点上,需要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学生音高感、节奏感和结构感。创意实践是一个综合实践的过程,旨在综合运用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创新和实际应用。为此,在课标的设定中还应关注音乐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理解主要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也应体现音乐艺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美。总而言之,审美感知是一个由感到知的过程,文化理解是一个由理解到传承的过程,艺术表现是一个由感到演的过程,创意实践是一个由思到创的过程,四者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各有侧重的,只有以更为整合的形式统领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将核心素养凝练于教学目标之中。

第二,明确课程目标,转化核心素养。杜老师以3-5年级的学段目标为例就课程目标及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提出了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要求。音乐学科的学段目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创意实践核心素养为总体目标,分别从五个维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表述。第一维度从音乐的审美特征出发,侧重指向审美感知;第二维度以学生参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及创意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特征为目标,侧重指向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三维度以学生参与各种艺术探究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为目标,侧重指向创意实践核心素养;第四维度和第五维度分别以理解中外音乐相关文化和以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创造和运用音乐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为目标,侧重指向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总的来看,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具体、更明确、更具有操作性的内在联系。在课程目标的学段具化描述中,核心素养是以一种有机转化的形式在课程目标中展现,其相互渗透和融合体现在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单课目标中,是一个由上至下的统整关系。作为新课标的学习思考者和一线执行者,在日常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我们更要注意斟酌语言,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贴切新课标的要求等。

聆听完今天的新课标专题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新方法,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美的艺术,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成为“美”的传播者,一起向“美”而行。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在万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学习中我了解了音乐课程的定位、核心素养、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中很明确的分阶段阐述了七个年级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根据阶段目标细化,列出音乐学习的四个主题——感知、表现(唱歌、奏乐、舞蹈)、鉴赏、创造的内容与要求,分1—2年级、3—5年级、6—7年级三个阶段,按照在基础型、拓展型两类课程表述,提出相应的活动建议。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通过学习课标我了解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音乐体验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不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的同时还要培养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有: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等。知识与技能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身为低年级的音乐教师,我第一次接触到唱游课。一、二年的音乐课都叫唱游课,为什么叫唱游课呢?我不是很了解,抱着求知的心态,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是因为新的教学大纲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学生可接受性及音乐教学的规律,把游唱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唱游是指在“玩”中学习音乐。“玩”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唱游包括了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低年级唱游课它注重的不是掌握技巧的精湛和高明,主要在于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来体验生活的美妙,体验人间的至善,体验人生的快乐。

心理学家曾告诉我们: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而学习能否具有实际的成效不是靠强制的灌输、重复的练习、机械的训练去获得的,而是靠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的态度和必要的智力基础而获得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富于美感的音乐艺术作品、组织富于趣味性的音乐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发现、探究、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是时刻牢记这一点。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会设计一些简单的律动动作,让学生来体会二拍子、三拍子的韵律。运用聆听记忆、动作模仿等方式拍击节奏,开展简单节奏的表演。运用模仿、律动、小乐器演奏等方法对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做出演示。例如,在一年级欣赏《风和雨》的教学中,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我指导学生在音乐音响中联想生活情景,分辨“风和雨”声音的长短,随着音乐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模拟风声或者雨声。利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感知乐器声音的长短,并选择合适的乐器伴奏(模拟风和雨)。

我发现一、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就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选择短小有趣,形象鲜明的,这样容易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让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我通过学习课标对一、二年级的教学目标分析出以下一点:

1、能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2、在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的时候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器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还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3、学会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会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4、学会使用常见的小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双响筒、串铃、响板、沙锤等小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动作;学会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进行合作。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和字母注音谱。

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重视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深化音乐学科科学研究,加强音乐教学模式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更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构建平台,突出音乐学科特征;整合资源,促进音乐教学最优化。

通过学习实践,我发现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很多。如开展《小小音乐会》、自制打击乐器等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教师做到以趣为翅,学生定能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到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会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

《音乐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工作总结

通过学习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音乐课堂。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从兴趣入手,保持学生的积极心态。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要建立在学生对音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上。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并在学习活动中予以放大,把握好了,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一课的教学,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加入了拍手,吹口哨等有益的方式;《哈里啰》学生边唱边跳,既感受到音乐的活力,又充分的理解了音乐。

二、改变学习方式,增进互动交流。

在音乐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音乐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教师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互动教学活动将不断促使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欣赏课的教学,改变原来单一欣赏一首曲子的方式,采取对比欣赏,如民乐《丰收锣鼓》与西洋乐《快乐的农夫》,这两首曲子都围绕同一个主题,但是各具特色,放在一起对比欣赏其氛围、节奏、表现方式等,唱一唱主题旋律,在师生的对话交流中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教给学生唱一首歌,欣赏一首乐曲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作品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欣赏中,心灵受到滋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情感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准备,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与学生一起通过深挖掘、细处理,把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揭示出来,在老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中,在抑扬顿挫的演唱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教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音乐课程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近日的研究中,我认真学习了职教音乐课程标准,并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

首先,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职教音乐学科建设的日渐成熟。课程标准将音乐作为一种实践性和综合性文化活动,提出了教学目标、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使音乐教育更加规范和科学化。

其次,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标准中规定了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个人魅力和竞争力。

最后,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如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创作表演等等。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充分发挥潜力,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在学习了职教音乐课程标准之后,我及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其中,我发现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难点和挑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中,讲师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职教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将课堂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操作中,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最后,需要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随着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和应用,我也逐渐感受到它在实践中的功效和效果。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在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学生不仅具备了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且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表演。

其次,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职教音乐课程标准指导教育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和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加强对教育目标、教育保障、教育内容和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最后,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增强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拓宽了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促进了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在职教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为了优化工作效果,必须加强有关的管理和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工作: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确保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我们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其次,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管理。职教音乐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管理,确保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面实施,注重实践操作、创作表演和文化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最后,加强教学评价与监控管理。这是确保职教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不断进行教学监控和评估,以确保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篇五:总结体会。

通过对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对音乐学科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深刻理解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坚持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对职业教育和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探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职业教育和音乐教育一定会在职教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迈向更高的发展和成就!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2011版的课标中课程内容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新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4类艺术实践活动(欣赏、表现、创造、联系)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学习任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杜老师对于旧版音乐与相关文化和新版发展为联系的解读。其实音乐与相关文化或者是联系这一说法,指向的都是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姊妹文化以及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而新课标中更为注重在这样的关联中,能够在欣赏、表现、创造等实践中再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的这一核心素养能力。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体会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大举措。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西南师大承办的全国第二期基础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的学习。通过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对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认识。音乐课程标准虽然是针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触动的应该是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标准》不仅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而且对中师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引起各类师范学校的重视,下面就音乐新课程与中师音乐教学改革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师范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将要实行重大举措的时候,中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教师。这是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所以说,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必须面对现实、明确教育目标结合师范学校生源特点,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农村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中师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年来一直参考高师教学模式制订的。课程设置只注重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忽略了音乐与姊妹艺术之间的关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能力不全面,动手能力和配弹(唱)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笔者认为,要提高中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敢于创新的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建立起新的、具有师范特点的课程体系,以保证《音乐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2、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线,不注重音乐情境的创设和艺术氛围的渲染。教学方法一,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3、教材中小学课本内容几乎没有介绍,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才发现,学到的用不上,需要用的没有学过。因此我认为中师课程设置首先应以小学音乐教育为依据,为保证中师毕业生能胜任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将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内容和教法揉进中师教材,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走进小学课堂,观摩小学音乐教学;做到走出去请进来。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积极参加课程标准的培训,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努力钻研实验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就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提倡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建立起充分协调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就会师乐、生乐、师生同乐;师生携手共进,通过学习音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的音乐教育将会获得最佳效果,中师音乐教育才能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才能完美实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体会

教案格式 :    。

教案写作内容、顺序、要求:

标题名称:《小蜜蜂》。

副标题:——以唱歌为主的踪合课。

小标题:版别、册别、年级、课时、做课教师姓名、学校、年月日。

教材简析:(简析教材的时代、背景、国际、作者、内容、结构、意义、影响)。

学生情况:(简介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情况以及学生特点、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

以上部分三种教案都要写,以下部分三种教案自行选写,

教学过程:(流程)。

一、“表格式”教案:(内容、格式)。

教学流程:

教学导向。

学生活动。

阶段目标。

(内容安排)。

(设计取向)。

(参与过程)。

(目标意图)。

1、

2

3

4

5

二、“活动式”教案:(内容、格式)。

活动一:兴趣激起(音乐律动)。

活动二:能力培养(听音练耳、发声训练、节奏敲击、器乐练习)。

活动四:课程进入(听、模、动、想、记、练、演、表、说、评)。

活动五:小组探究、展示表现。

(分组提问、研讨、创编、探究、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演练、集体、个人展示)。

活动六:合作交流、小组评价。

三、“程序式”教案:(内容、格式)。

–    听一听。

–    动一动。

–    唱一唱。

–    敲一敲。

–    跳一跳。

–    画一画。

–    编一编。

–    奏一奏。

–    演一演。

–    议一议。

以下部分     三种教案都要接着写出以下内容:

教学评价:(自评、互评、他评、组评方法、内容设计。)。

努力方向。)。

附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用法、平台简单介绍)。

板书设计:(画出图画设计草图)。

写出主要音乐艺术作品谱例、或主题。

写出主要音乐或典故引用的出处。

教案打印要求:

用a4纸、左装订、字体朴素、插图尽量要小。

写作要求:

音乐义务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制定的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培训活动,从中受益匪浅,对于新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的艺术性。在传统音乐教育中,学生常常只是被要求机械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缺乏对音乐艺术的理解。然而,新标准强调音乐艺术对学生个体情感的塑造和表达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使得音乐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

其次,新版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欣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新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来感受音乐,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觉。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音乐会、演唱会等现场活动,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新标准要求学生参与合唱、合奏等音乐表演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来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全面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第三,新版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音乐课程不仅仅是教授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例如,在合唱活动中,学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配合;在音乐创作中,学生要学会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素质。

第四,新版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音乐和文化,培养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唱一些优秀的中外乐曲,培养对中外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新版标准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新标准要求音乐教师要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新标准还鼓励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的运用,设计一些创新的音乐教学活动,如网络合奏、音乐创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创造空间。

综上所述,新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强调艺术性、培养音乐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和培养民族文化自信方面有了重要的创新。这将对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成长。同时,新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体验。相信在新标准的引领下,我国的音乐教育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音乐史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音乐史课程标准意在系统地传授音乐历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发展脉络。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多样性和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一下我对音乐史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首先,音乐史课程标准给我带来了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介绍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和演绎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从古典音乐到现代音乐的发展过程。我曾经认为音乐就是随性而来的,但通过学习音乐史,我逐渐明白了音乐在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则。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着重在复调和对位法的运用上,而浪漫主义时期则更加强调表达情感和个人创作。这些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让我对音乐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音乐史课程标准培养了我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了解音乐的历史,还会听取和分析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通过反复聆听和分析,我逐渐发现了音乐中的细微之处。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的动人旋律和体现个人情感的强烈表达,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这些欣赏音乐作品的经历不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我对音乐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第三,音乐史课程标准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除了学习西方音乐史之外,我们还了解了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通过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和相同点,我意识到音乐具有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力量。中国古代的古琴和现代的流行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视野拓宽让我更加明白了音乐作为一种语言的力量和普适性。

第四,音乐史课程标准激发了我的创作潜能。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历史上的音乐作品,我们还有机会进行个人创作。通过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和规则,我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我记得一次课堂上,我尝试着编曲一首古典风格的乐曲,虽然初步的尝试并不完美,但是这个经历给了我更多的动力去探索和尝试,同时也为我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音乐史课程标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音乐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学习音乐史,我明白了音乐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不仅仅是娱乐和消遣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媒介。这样的认识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音乐,也激发了我与音乐亲密连接的愿望。

总结起来,音乐史课程标准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不同音乐风格和作品,我拓宽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了创作潜能。同时,我也理解到音乐是一种普适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它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音乐史课程,深入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并通过音乐去感受和表达世界。

相关范文推荐
  • 05-06 老人与海读后感初一(实用18篇)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体验的一个回顾和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所读的内容。以下是一些读后感范文的摘录,这些摘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书籍的精华和核心思想
  • 05-06 诵读的心得体会大全(2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并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心得体会中汲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第一段:引言(200字)
  • 05-06 行政文员个人总结范文(20篇)
    总结范文能够激发我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使我们更有动力去追求卓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美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行政工作是繁琐的,但也在公司
  • 05-06 幼师家长会自我介绍配班范文(14篇)
    自我介绍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展示自己的发展潜力。自我介绍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这些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各位家长朋友:下午好!感谢各位家
  • 05-06 中国移动股权激励方案(模板18篇)
    计划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以便各方对计划的目标和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如果你需要一些计划书的写作灵感,不妨浏览以下范文,它们展示了写作技巧和思路的
  • 05-06 车辆协议书版(模板16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双方自愿的行为,要充分表达双方的意思表示。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
  • 05-06 大学生心理学心得(实用21篇)
    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锻炼我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维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自
  • 05-06 幼儿园主任竞聘演讲稿(专业15篇)
    参与竞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并肯定我们的价值。以下是一些关于竞聘的案例分析和成功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 05-06 期末总动员国旗下讲话稿(热门21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在特殊场合,如国庆、纪念日等重要活动中以演讲形式向大家传达信息的文稿,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小编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国旗下讲话稿,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
  • 05-06 金融行业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模板15篇)
    劳动合同明确了雇主和员工的权责,落实了各项劳动法规和规定,为双方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实用的劳动合同样板,以供参考及时修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