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散文长大以后做 最后的家园散文(优秀11篇)

时间:2023-10-17 00:23:01 作者:XY字客 2023年散文长大以后做 最后的家园散文(优秀11篇)

一分钟的时间对于琐碎的事情来说,又显得非常长。怎样给一个复杂的问题做一个简洁而全面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一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园意味着一种难于忘怀的思恋和刻骨铭心的记忆。即便是一个人跋涉在漫漫旅途,或者在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家园,永远是一个抹不去的牵挂。

我爱家园的和谐与富足。

我想象,当夕阳把亮丽的时辰定格在家园的上空时,整片山川便会呈现出一天里最迷人的景色。此刻,劳作者的歌声、鸡鸭的鸣声、家犬的吠声、还有那山风的吹动声,声声入耳。而山间草甸仿佛是一幅流动的水彩画:动的是晚归的牛羊,动的是弯弯的泉水;动的是随风漂荡的彩云,动的是云雀的歌唱;动的是牧人的鸣笛,动的是百花的开放;动的是季节流转的巨大的内力,从大地母亲发出的隆隆巨响;动的是高原人不绝如缕的歌谣,在世界的屋脊高歌新生的希望。

而此时,村庄里的家家户户已燃起了炊火,袅袅的'炊烟顺着风向,飘飞在房屋的上空,意味着家家户户一天匆忙的劳作已经结束。于是,村民们打起香醇的酥油茶,吃上新鲜的奶酪,喝上可口的奶汁,看着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静静地享受生活无穷的乐趣,一天的劳累由此荡然消去。

风,很静、很轻,不在摇曳那些纤细的柳枝,也不再为盛开的花朵梳妆打扮……

去年秋天,我回到老家小住了一两天。那时,老家的村民们正忙着秋收秋种。整个山寨的田地上,只看见村民们正在忙忙碌碌地收拾包谷,翻犁田地的身影。有几块田地里还燃着篝火,炊烟向四处飘散着。而星罗棋布地点缀在村间地头的核桃树,则在秋日晨霜的侵袭下,金黄色的叶子在风雨中渐渐脱落,曾经沉甸甸的枝丫也逐个清爽地伸展出来了;村庄上方的山林,也被染上了金色的盛装。哦!整个山寨,呈现出沉甸甸的金色之美。

我情不自禁地沉醉于这秋后山寨的金色之中,沉醉于五谷成熟的季节。感谢这个季节,给予了村民几多的情趣和丰收的希望。此时,生长在田间的粮食作物都已经收割了,核桃、苹果也收进了自家的仓库;而整个春夏季节都在牧场的牦牛、绵羊则摇摆着肥壮的身躯,凯旋而归。粮食、酥油、奶渣、核桃、水果、牛羊肉等,一切是那样的富足。于是,家乡的老农们,利用收割结束后的时间,在自家的土地里点起炊烟,吃上丰盛的野餐,以此来庆祝丰收。

这个时候,各个村社的农民也会纷纷利用农忙的间隙时间,调集全村能斗争的公犏牛、公黄牛,举行斗牛活动来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斗牛活动是秋收秋种农忙时节村民们的一大盛事,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习俗。村民们大都饲养着公牛,不仅是为了犁田种地,而且也是为了通过精心饲养,在本村或者与邻近村庄的斗牛活动中战胜强悍的对手,并由此获得精神鼓舞和荣耀。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生产队分给了我家一头年近四岁的公犏牛。据说,当年分配时,因为犏牛年岁小,被划为二等耕用犏牛。两年过后,这个小家伙居然在与被称为本村斗牛“王子”的搏斗中顺利战胜了对手,成为本村闻名的斗牛王。自那以后,每到秋后的斗牛节时,它都会精神抖擞地昂着头,走向牛群,寻找挑战的对手,且每每都能够凯旋而归。这样,斗牛王的美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每当谈起关于斗牛的事情,我的脸上总会情不自禁地泛起自豪的笑颜。

那几天,我背上篮子,手持镰刀,帮老母亲到自家的承包田地里收割包谷,同时体验了一下老农们是怎样地贴近泥土、亲近谷物以及怎样辛勤的劳动,并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酝酿着生活的甜蜜,延续着生活的泉流。

在劳作中,老母亲一边用手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把掰好的包谷放入篮子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浑然不觉劳动的辛苦。她对我说:“其实,劳作是农民的生命。热爱劳动,就是热爱生活,就是热爱家园。”

正如纪伯伦所说的:“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你们慵懒,就会变为季节的生客,落伍于生命的行列;那行列正带着庄严豪迈和骄傲的顺从向永远前进。”

那些天,我一直在思考着关于家园与劳作的问题。世代以土地为家的人们就是用自己的双手,以辛勤的汗水,在土地母亲的怀抱里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在劳作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前些日子,我拜读了著名诗人海子的诗集,其中,有一首关于《村庄》的诗,最能体现诗人的家园情结。这首诗里写到:

“村庄中住着母亲和儿女/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

在另一首诗歌《重建家园》里,诗人海子写到:

“在水上放弃智慧/停止仰望长空/为了生成你要流下屈辱的泪水/来浇灌家乡平静的果园

生成无须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

放弃沉思和智慧/如果不能带来麦粒/请对诚实的大地/保持缄默和你那幽暗的本性

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

这两首诗的字里行间,漾溢着诗人对家园的挚爱和对家园的沉思。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并加深、加重、加厚了我的家园情结。

哦!永远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家园,是我一生最美的景色。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二

1、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2、周边的工厂民房像雨后春笋一样前赴后继的拔地而起,纵然我站在四楼,站在书中描写的醉美江南里,也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点合胃口的景色。

3、每当下过雨,树林里应付地长出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如雨后春笋一般,长得好快。鲜蘑是非常可口的美味,我们喜欢吃它。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三

这几年吧,关于70,80后的种种传说,充数着我们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电视,报纸,网络,各种各样的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着这个渐渐占据社会主体,已经成为国家支柱的庞大群体。

70,80后前辈们,伴随着时间的脚步,终于步入了这个他们生命里,最辉煌,最灿烂,最值得他们铭记一生或者怀念一生的岁月中。

而我,呵呵,不过是一个刚刚大二,同时呢,也是刚刚奔二,终于偶尔有的时候吧,一个人,默默的思考着人生,思考着未来,思考着感情的90后罢了。

对于70,80后前辈们,我周围几乎每个朋友,感情都特别复杂。因为70,80后对我们代表什么呢?代表着,我们的父辈,我们的兄辈,在我们这已经不短的人生中,铭刻下太多太多痕迹,与之生命有着不可磨灭联系的那部分人。我们的成长总难以避免的带有着他们的某些影子,承载着他们的某些的希望。

社会主体的他们,运用着这个信息时代赐予他们的种种工具,用着难以计数的手段,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90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各种各样的'电影,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各种各样的小说,各种各样的这样那样,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赤裸裸的,各种各样的人生。这些人生有好有坏,有温暖,有寒冷,让我们知道无数我们将来会面临的场景,了解了无数面临这些场景时的应对方法。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身为90后的我们,感叹出这句话的频率,应该比起前辈们要多出数也数不清的次数。有的时候,冷不丁的,“刷!”的一声。哇!忽然感到面前出现的场景,简直就和电影小说中的一模一样,那男主角,女主角不是周围的熟人就是身边的朋友。

当然了,也许,会是你。

90后前期的,大多是正在读大学或者刚踏入社会的那群人,他们处在风尖浪头,面临着社会对于90后,下一个主宰时代的群体的初次的评价,残酷的大浪扑面而来,而承受的结果必定是面对现实,正视对自身的评价,努力适应着脱离了三点一线的,所面临的工作,生活,以及,感情的问题。

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总会忽然的发现,在这些面对这些问题时,所作出处理环节中,所发生的链接,总是在那些前辈们所创造的那种名为“媒体”的东西上,演绎得一干二净。你终会不知不觉的以某个电影、电视剧之内,所发生的,同样场景中的,类似的方法,来做出你所做出的选择。

90后末期的,多数正在那个大门口提着“中学”的建筑中煎熬着。优秀的,乐在其中,前辈们同时期的各种努力,以及因而为之所得到的,种种辉煌的成果,正在绚丽的灯光下,以一种光彩夺目的姿态,出现在脑海中那个名为梦想的场景中,他们模仿这前辈们的努力,试图创造出与前辈们一样的成功。而那些低落的,也在各种各样所接触的,前辈们的相同境遇中,寻求着自愈和心理安慰,试图以前辈们经验和教训,在脑海中那个名为“奋斗”的场景中模拟着自己各种不同的崛起道路,然后在现实这个大舞台里,或成功,或失败,或放弃。

在这无数场景的轰炸下,似乎我们自身有了无数的经验,就好像都有了着一张空白的脸谱,而虚空中有着无数被制造出来的面具,只需要在自以为适当的时候,抽出那张自以为适当的面具,来应付那些似是而非的场景。

在家人面前是一个样子,在死党面前是一个样子,在恋人面前又是另一个样子。高兴的时候一个样子,失败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子。我们总拿出面具换过来换过去。

呵呵,还需要问吗?所有的,不管戴着哪张面具的我们,带没带面具的我们,都是真实的我们。

因为,人生需要我们,来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还因为世界,有了这样的我们才能更加的精彩而且真实嘛!

当然了,总有一天,直到时代随着光阴的脚步慢慢的发展,前辈们的渐渐也成了祖辈们,呵呵,到时候,便是我们延续做和更新这面具的时候了。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四

这是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天气出奇的好,室友们都出去了,寝室里只有我一个人。走廊里也静悄悄的,少了平时的喧嚣和嬉闹声,甚至于我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我坐在寝室靠窗的书桌旁,百无聊赖地把手中的.杂志翻得哗哗作响,杂志里密密麻麻的小铅字,我一个也没看进去。看看窗外的阳光,它正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洒在对面的屋顶上,洒进对面的寝室里。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洒满阳光的小屋》,作者说只要给她一间洒满阳光的小屋,便无所求了。只是我们的寝室朝北,阳光永远照不进来。那间“洒满阳光的小屋”便成了我们住宿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奢望了。

窗外有棵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从寝室的窗口望出去便能看到它茂盛的枝叶,夏日的风穿过其中宛如穿过心中,轻拂着心中对新生活的莫可名状的喜悦和盼望。冬天悄无声息地来了,满树的叶子还没与我道别便已落得精光,只剩下斑驳和残缺的树杈。然而,看着它我却并不觉得悲凉,我知道这不过是个结束后又开始的方式,是一个必然的更新。

我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罗大佑的《光明的故事》,他的声音深沉,反复唱到:“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

一抬头,看到一架飞机从窗外的天空飞过。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五

夏日的沙滩,最后一抹余辉洒在碧绿的海面。静静的笼罩着海面的一切,慢慢的你向我走来,矫健的步伐变的蹒跚,时光的纤绳绊住了你的双脚,却绊不住你激动的心。静坐长椅的我轻轻微笑,如同18岁花季少女情窦初开的模样。我们就这样静静的坐在,看海水潮起潮落,细数浪花朵朵。年轻的我们有太多的无奈,想不顾一切的跟你来一场风花雪夜的旅行,却被家庭的重担压的气都喘不过来。本不想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你争吵,却总是忍不住发生争执,争执过后又是无穷无尽的后悔,就是这样,我们互相耳鬓厮磨白了头。

人生的路途中,总有人不断走来,有人不断离去,当新的名字代替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在不断的相遇与错开中。终于明白身边的人只陪自己走过或远或近的一程,而不能陪伴自己一生,陪伴自己一生的是自己的'名字和那些或新析或模糊的名字所带来的感动,然而时间也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久,平凡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六

春天的午后,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沏上一杯热热的咖啡放在手边,在清冷的季节里增加了一份温暖。

在很多个日子以前,也是这样阴冷的天,吃过午饭,和朋友走出餐厅的时候,天空中就飘起了雨,由于没有带伞,身上都被淋湿,索性就那样慢慢地走,体会着这份难得的清闲和惬意。

而回忆飘散开来,一点一滴地在心里聚集,想起小时候不打伞的痴傻和随意,想起年少时光就那样在不经意间流失,想起关于风、关于雨的那些不再来的往事,说一些,笑一些,就那样让昨日的回忆和今日的一切连接在一起。

难得这样的安静,在这个下雨的午后,办公室不再有人来人往,雨隔绝了我和世界,却让自己更接近心灵。

手边的咖啡是唯一的陪伴,看着热气在升腾飘飞,品味着一点一点在变冷,我记得谁的话又在耳边响起,说咖啡要在合适的温度下品尝,就象两个人要在合适的.时间相遇一样。

我默然,因为安静让我恐惧自己,怕一不小心想去找寻失去的一切,那些不可能再回来的记忆。

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安静了,当习惯了烦乱,安静却让自己远离了人群,远离了声音。

雨不知道何时会停,我在找寻自己的那把伞,发现它依然放在我的抽屉里,其实,我一直这样,总会在有雨的季节,预备好雨伞,虽然我不一定用,也或者下雨的时候用不上,但我依然保持了这个习惯,很多年以来没有改变,我知道,这和季节其实无关,是因为在下雨的时候,让心多一份安全感,也是因了有雨伞的缘故,可以在伞下让自己有更多的空间,更是因为有雨伞,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少去那份慌乱。

咖啡已经冷却,在我思想漫游的时刻,发现真是少了那份味道,我轻笑。为自己的幼稚和简单。

雨还在下,感谢这场雨,让我有这么一个随意的下午,让我有时间不去做墨守成规的事,也让我可以感觉生命中一些细微的动人之处。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七

现在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跟本山大叔说的哪样,眼一睁一闭就过去了。这不,今年的元旦像在眼前,就又到了岁末最后一天。不过,今年挺好,今天也挺好。

刚刚过了最后一个双休日,写了两篇文字,其中一篇是《留下的印痕》。这个名字起得不理想,但是内里的瓤子都是我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写东西有几年了,别无所长,只有用实、诚、真来表达。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平淡如水,有些像是流水账,这说法准确到位。本来我的初衷就是纪录生活嘛。

还看了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小说写李雪莲这个人物的命运。为了多生个孩子,出注意跟老公假离婚,没想到老公跟她来了个假戏真做。由此拉开了她告状的路。这状告到了乡里县里市里,告到了北京全国人大,有一批人跟着她的告状倒下起来,有一些领导跟着她的告状显露出当官的本色,有一些人跟着她的告状紧张不安。刘震云的小说特点明显,有些句式是其他小说里出现过的。比如一层层递进式地解读主人翁行为理由等等。但是我感觉,跟他的其他几本小说比,分量还是稍显轻薄一些。因为喜爱他的小说,《手机》《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我都看了,而且还买了书。喜欢他的书,主要原因是他写的够生活,有接上地气的意味。

今天上班,感觉有些异样。一年的最后一天,期盼着一切顺利,好为明年的工作生活打下好的前提。这样的心情可能溶进了工作里,所以工作上比较顺利。上午审核了一份调整职工薪级工资表、一份职工第十三个月工资表。后一份表本来是可以不做的,但由于绩效工资的事迟迟没有落实,就又做了。说起绩效工资的事,到是今年遗留下来的一件大事。由于机关工作问题,也由于拖延了几年补发额度较大的原因,从年初就开始做的这项工作直到现在也没个明确的说法。这不,今天上班我就跑到机关到领导处咨询,回答的倒中肯:争取春节前兑现。我说,再不落实,就怕职工群众的耐心到头了。工作之余,也抒发了一通迎接新年的愿望。有些日子没抒情了,那些雅致的、阳春白雪的词汇距离我越来越远了,到叫人手下一时阻塞,写不出那么美的语言来了。

下午一上班就去电信营业厅办理电话分离业务。上午让她去,回来说不给办。我说为什么啊,她说人家就说不行。我还有点生气,埋怨电信收钱行办业务不行。结果下午一去,人家什么也没说就给办了。谁知道呢,这件事我曾到营业厅找过一次,说过过一段再给办,那是个认识的丫头,没好意思坚持让她马上办。年初办宽带,自觉自愿地上了电信公司的一大当,交了近1800块钱,绑进4个手机号,结果没到半年就说电话没钱了。后来每月交100,到现在又交进去好几百。而且,一个电话欠费,其他电话全不能用。这种日子纠缠得人难过得不行,所以才去要求“松绑”。这回遇到的服务还算可以,过去的“新仇旧恨”就让他过去吧。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我跟中国的大多用户都一个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个儿的那点儿合理合法的权利,就这样因为怕麻烦而随便放弃了。

又到电视台交了10个月的电视费。十一之后从成都回来刚过电视收费期,电视里没了影子,去电视台交费,没人,就放下了。这几个月过的'是没电视的日子,想看的电视就从网络上瞄一眼。其实,没了电视,就有了更多时间读书写字了,倒觉得也好。只是快过年了,会有人来往,没电视似乎说不过去。再说,有些日子没好好看个电视剧,多少也有些心慌。

交电视费,交网络费,这都没什么,只是有时候觉得这服务还不够到位,收费与服务不对等。比如,电视断就断了,从来也没有赔偿或者延时服务;网络停就停了,最多说一声线路问题或机器故障,也是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表示。现在我们国家的服务不规范就在这里。你欠费了多一小时服务都享受不到;你按月按年一交费,这其中不管有多长时间服务不到,他根本不管你。根本原因,还是服务思想的问题;根本解决之道,还是要破除经营服务的垄断。一有竞争,就没了霸权,这是肯定的。

今天发了过节费,发了过节的油。单位福利不多,还有些;领导的关爱不厚,能想到。罢了,满足了。不发不给不一样得过节、要走过今年吗!

今天是冬至以来天气比较好的一天,从早到晚的晴朗,昨天还狂暴的风尘也没了影迹。温度也由低于零下20度回到了零下18度。所以我感觉里,今天是祥瑞的一天,是迎新送福最好的一天。

20xx年最后一天的夕阳已经隐没于云际里了。今天很充实,今天很顺利,今天很快乐。就要下班了,今年的工作算是彻底交待了,今年的生活算是马上结束了。明天就是明年,明年开始就是休息,接连三天。刚听电话预报,明天又是个好天气,预示着明年有个好开头。当然,明年就竟怎么样,还得看明年的路怎么走,一切仍在末知里。只是,今天我把一分对明年的祈福放在这里,期待来年工作生活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20xx年12月31日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八

深秋远去,冬日正渐渐来临。紧闭的西窗棱上风铃安静地歇息,那吟唱了几个季节的叮咚小调正悄悄褪去,世界都多了几分惬意和宁静。然而,无由的内心却生出些许的烦忧。是因为冬天要来了吗?看着鸟雀忙着筑巢,蝼蚁都在储备食物,我,却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虽然生活节奏是快了点,却早已按部就班形成惯例。早没有了创新,也不会有发展,重复的只是循环再循环......

懒懒地举手推动风铃,清脆的铃声也少了许多悠扬,伴着这个不再美妙的节奏,思绪早已飞到了窗外,越过山水飞回了家乡。

小时候,从我记事起就看见父母总是忙忙碌碌,似乎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而我和姐妹们更是快乐的象鸟一样,总有昨天不曾发现的新奇,令我们向往并追逐着。母亲读过很多书,并且收藏了许多古籍。这在那个时候是令很多家庭,很多人羡慕和嫉妒的。每天晚上姐妹们就围着母亲坐成圈,听母亲讲那些新奇的我们永远听不完的故事。也许就是因为那些当时超越了我们年龄思维的智慧故事,让我从此爱上了书籍,并在这半生里把情感赋予了文字。而那些时候,我们并不是很懂母亲的用意,直到长大以后姐妹们个个脱颖而出,在邻里和同学的羡慕声中,我们才知道母亲为我们费尽了多少心思。那十几年的光阴里,除了母亲的谆谆教诲,也少不了父亲的相濡以沫。那时候,姐妹里我是最不听话也最不守规矩的一个,在我的记忆里,我是很少和女孩一起玩耍的。这事让我的母亲相当的头疼,可是父亲总是浅笑着不以为然。但是我却记得父亲是最喜欢把我带在身边的,因此,在后来的许多年里,我比姐妹们更多地感受了父亲的博爱,那宽广的胸怀,厚重的情感,无一不影响着我的成长。以至今天我的宽容,我的善良全部是继承了父亲的品格。

或许,因为我任性好强的性格吧,在得到父母的教诲渐渐长大以后,我过早地懂得了承担和责任。

也就是我十七八岁时,父亲的工资不过百元,母亲曾经在校教书,大概是我们姐妹五个无人照看,母亲便辞去了工作,在家一心一意的.抚育我们,在闲暇之余养一些小鸡小鸭贴补家用。家里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那一年,我们姐弟三个一起考进县城读书,突然增加的经济开支使生活骤然拮据,窘迫的局面也使父亲无力承担。于是,在那个暑假里,我以女孩的善解人意和男孩的执着精神,毅然决然地出去工作了。那一年我十七岁。每天和那些三四十岁的人做着同样的劳动,那份辛苦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可是我从来没有说过一次苦,直到这许多年以后的今天,回想起来,也仍然觉得那是一次不错的历练和美好的回忆。

每当我看着儿子十几岁的男孩还在父母的宠爱下像个婴孩般的倍受关注,真是不知道这是他们的幸福,还是不幸?亦或是我们那代人的不幸,又或是我们的幸运吧?子辈们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我们的感受的。但我知道,我们曾经的经历和承担的责任造就了我们那一代坚韧不拔的性格,对于挫败和困难所拥有的心理素质,坚定态度,是今天的孩子所不能比拟的。我们收获的财富也是今天的孩子缺失的。对于困难和压力,我们那一代无论大人小孩都能从容面对,并开动脑筋积极乐观的承担解决,我们也因此充实并快乐着。

而现如今,生活富足,锦衣玉食,科技先进,网络发达,一切事情都不再是事情,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在不用像父辈一样,每天心里想着事脑里装着事手里做着事的同时,我们也失去了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感受到的只是做了某件事,做完了某件事而已,象任务一样的乏味没有快乐,更多的时间闲暇下来变成了空虚。对于生活,我们没有了困窘,没有了不足,也没有了年少时拿到薪水的那份幸福和感动,那,成了一生难忘的幸福时刻。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是我当年的年龄了,儿子没有我那样的人生过程,也没有我的心路历程,所以他不懂我怀念的是什么,更不明白在衣食无忧的日子里,他的妈妈为什么还会时常叹息。也许,这就是常说的代沟吧!

无论怎样,因我性格使然,我只想在无力改变自己的时候,走出去改变生活,找一片天地让生命有价值。冬眠的蛇耗费的也是大好时光。对一个70后的人来说,周而复始地重复昨天的日子,似乎还是太早了点,青春的尾巴仍然握在手里。找一份职业,添一道彩虹,有了美丽才,不会叹息。外面的天依旧很蓝,轻轻地触碰风铃,在悠扬的小调停止之前走出心灵的低谷,走出家门,找回快乐的自己!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九

后春笋破土而出,它诞生于一片密密的斜雨之中。它并不曾抱怨自已是多么矮小,也并不曾因为自已的阳光被同类遮挡而停止生长。

当雨滴从它那稚嫩的身躯滑落到根底,它感到了一丝微凉,这种感觉让它挺直了腰杆,它还在生长,似襁褓中的婴儿,又似一条快活的蝌蚪。

它感到旁边的土地慢慢松开。它的同伴来了。它向它微笑,可是它根本不予以理睬,它很沮丧,但同时也明白自已不再寂寞,就这样,它看着它一天天生长,发芽;看着它生命中的一点一滴。同时,它感到了一丝责任,这种责任不需要刻意去表现,而需要慢慢去体会。

它似乎感觉到自已一天天长大,()很快它看见了小草的头顶,那里有更美的景致,一条小溪涓涓而来,清莹的歌声让它在不知不觉长大,正慢慢远离那充满童话和歌谣的世界。

现在,它已初成小竹,虽还没有看透世间,但微微体会到了生活的愉悦。小鸟在它头顶飞舞,唱着甜蜜的歌谣。它的内心已远不止有一个单纯的雨天,它的心早已能吞吐一切。它不计较与同类的竞争。它是一个单纯的竹笋。

它明白,自已的魅力在于自已的气质,所以每天它都把腰挺得直直的。那样,生活才有种向上的美好。

后记:春笋就好像是另一世界的自已,也许它曾遭到种种不幸和悲哀。但在它眼中,只有自已才是最美丽和最阳光的代言词。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十

黑色的墨汁凝结着远古的思绪,历史的笔下传递着曾经的故事,熟悉的文字夹杂着过往的情怀。五千年的思想被人们传承,五千年的故事被史书记载,五千年的文字被百姓使用,时间是何等的漫长,故事是何等的精彩,而流传至今的经典在五千年中悄悄的诞生。

翻开一页一页的史书,寻找那散落在各处的人物。穿越时空的迷雾,踏着前人的脚步,找寻躲在黑暗中的命运:

周文王被囚禁于h里,推演了《周易》;

孔子在政治上的失意中编写了《春秋》;

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

左丘失明后写出了《国语》;

孙膑膝盖骨被砍下后编着了《兵法》;

韩非被囚禁在秦国时写下了《说难》《孤愤》。

前人心中的那份抑郁的心情或许只想被来来回回的笔书写,在生命绝望时显示它最后的价值,正因为这样,从他们的文中总能读出几分壮志凌云和一份真实的感情,于是中国的经典开始诞生,这就是我们手中所读的文字。

绝处逢生

书轻轻的翻,带来墨水淡淡的清香。我曾质疑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的手指间依然流出美丽的音符,我曾疑惑梵高卖不出一幅画,但他的笔下依然绘出漂亮的图画,我曾纳闷海伦双眼失明,但她的心中依然渴望色彩的斑斓。

后来我在散落各处的历史人物身上找到了答案:是挫折让他们从不言败,是执着让他们未曾放弃。于是他们的生命变得精彩,他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

他们不但没有被命运抛弃,而且成为了命运的宠儿。因为命运的坎坷,他们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因为命运的不公,他们开始了努力的叛逆,因为命运的安排,他们决定了勤奋的创作。

遥想古今,自盘古开天地,多少庸碌的人被时间所淹没,多少富贵的人被历史所埋没。而只有经得住命运洗礼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道。是命运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改变了历史,一切都无从知晓。或许这就是命运,神秘而朦胧,皎洁而清晰。

命运的未知带来生命的精彩,生命因为命运而变得难以琢磨。我试着去揭开那神秘的面纱。我曾暗暗的想生命应该有两次。当襁褓中的婴儿发出第一声哭泣,生命便开始了它不归的旅程,命运也开始了它遥远的安排。于是,平直的人生道路,被命运添加了崎岖与沟壑,弯道与岔路,所以我们的人生道路变得丰富多彩也充满坎坷曲折,而命运给予每个人重生的机会也在这个过程中悄悄的来临,我们要做的只是紧紧地抓住它,那么当生命化为一片灰烬,重归泥土的时候,只不过是沉睡大地而已。终有一天,生命会苏醒,发出夺人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那瞬间生命完成了它的涅磐,并永恒地持续,我想这便是生命的意义。于是文化人物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地存活。或许这就是命运对生命的解释。

响彻经典

我曾深深地问自己,我们的生命价值只能被他人所点缀吗?我们的命运只能被他人所安排吗?我们的路只能被他人修建吗?览古今往事,阅人生百态,一切都在历史的笔下找到了答案―是金子总会风光,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诸子百家在现代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他人只是向导,带我们去寻找古人的瑰宝,他们只是桥梁,拉近了我们与经典之间的距离,他人只是罗盘,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方向。

回想过往,自朝代出现,多少有才之士被奸臣所排挤,多少胸怀大志被皇帝埋没。但是他们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暗淡。他们或归园田居,或寄情山水,最终写下经典的诗篇或不朽的着作。是命运改变了他们,还是他们照亮了生命,一切都只是未知。或许这就是命运,狡猾而善变,奇妙而美丽。

命运的美妙带来生命的光彩,生命因为命运变得难以解释。但我总想去了解那未知的安排。我曾暗暗的想生命应该有考验。贫穷与富贵,生存与死亡……只是命运给不同的人,不同的考题,而答案永远也只有自己去给出。有的人抱怨命运,在与命运的较量中输了自己,有的人反抗命运,在与命运的角逐中赢了自我。而命运只会赋予经得住考验的人一个使者,去唤醒沉睡已久的生命,我想这便是生命的真谛。于是历史人物会在我们心中铭记。或许这就是命运对生命的安排。

散文长大以后做篇十一

一直以来我都视自己为农民,因为从我开始记事起家里便一直有两亩半责任田,户口本上都明白无误地将我标注着农业户口的属性。

在我成长期间,虽然生产队对各家责任田进行过调整,但除了地块位置的调整外,其它并未有什么大的改变。我从军后四年的时间内,家里的田依然是两亩半,期间还发放了土地所有权三十年不变的确权证书,也正是有了政府发放的这一纸证书使我相信了,我还有田,我的根还在农村。

而就在这发放确权证书约两年后,一次与家里通电话,父亲说镇里所有的责任田都不让种了,镇里要响应国家号召实行退耕还林,于是,地都不再种庄稼了,而是全都种上了泡桐。地依然归各家所有,所种的树也归个人管理,但却不能随意砍掉,只是每亩田每年政府给补贴三四十元的粮款。

虽有疑惑,可国家的政策还得执行,家里的地也都按要求种上了泡桐树,于是,原本的农田就变成了所谓的林地。

次年我回去探亲时,记忆里山坡上那原本泛着麦浪的美丽田野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漫山遍野的杂草,以及杂草间立着的泡桐树。那一片片枝叶撑起的弱小树冠,立在山坡上,与茫茫山川、天地相映着,显得渺小而杂乱。再也看不到熟悉的庄稼和农田了,我的心也开始变得杂乱。

对于那两亩半田地,我有太多的记忆与其有关。犁地、耙田、播种、施肥、锄地、薅草、收割、打场,而这原本融入了乡人们一年四季并与农民饥饱息息相关的东西,忽然间就被那种上再也不用管的几株桐树所取代了,真让人感到一些茫然。

于青年人来说,可能是欣喜的,毕竟,他们再也不用被父母们逼迫着下田劳作,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生活,而对于那些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辈们来说,更多的则只能是一种无奈。没有了土地,也就没有了粮食,他们便要用那使惯了农具的双手想法儿去谋一份挣钱的营生,不再仅仅是为了补贴家用。于是,曾经的农人便被迫着放弃了土地,要想法挣钱养活自己和家人。

相较于从土里刨食的日子,打工或是做点小营生挣钱倒是轻省些,但却会更忙忙碌碌。人们唯恐错过了挣钱的时机,一门心思地想法子去多挣些钱,毕竟仓里没有了粮食,过起日子来总是缺少些底气。

千百年来那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一旦被打破了,乡人们脖项里便像被套上了枷锁,只能任由生活的鞭子抽打着,使你不得不往前奔腾着。在这样不停的奔腾里,日子倒真真是一天天富裕起来了,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了。

手中有了余钱的乡人们便想着翻房盖屋,孩子多的人家免不了要分开单过,另批宅基地建房的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计划中预留的宅基用地被房子铺满后,原本是队里最大最好的那块儿被叫作“二十四亩地”的地,也被房子一点点蚕食掉,接下来就是“十八亩地”,再后来是那些原本不入眼的“三四亩的地”。没几年,再放眼那曾经美丽的梯田样原野时,满眼所及处,除了房子就是荒坡,还有那荒坡上象征性地稀稀点缀着的泡桐树。

至我八年前再回去时,镇里已经修了南环路,那路修到了几近山坡地的根前,将原本处于山洼处的吕沟都翻出来晒到了路边,拉煤、拉土的大车开始呼啸而过,将原本寂静清幽如世外桃源般的吕沟笼在一片尘土里,失去了往日那掩着面纱的清秀容颜。

我惊异于这样的改变!人们改变自然的步伐怎么可以如此之快,快得让你容不得眨眼。这山川仿如被一只狰狞的巨兽侵袭,一下子就将我记忆中的美丽噬咬撕扯得如此面目全非。我要想找到曾经熟悉的一点一滴,都必须努力在脑海中搜寻记忆,像侦探破案般一点点循了线索去联想、去推断。

与其说我是在故地重游,倒不如说是在玩地形拼图,每每找寻到一处曾经熟悉的地点,都如小孩子在玩拼图游戏时将所有板块儿完美拼在一起般欣喜。于是,我就常常站在那依记忆寻获了的地点伫立良久,让身体在此处停留的同时,也尽可能多地开放记忆的闸门,忆起这里曾带给我的美好点滴,因为,我不知道待我下次回来时,这里还会发生多大的改变,我是否还能忆起那些所剩无几的`标记,寻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美好回忆。

所幸的是,我家宅基地东南角有几小片土地,因地块较小且呈不规则状的缘故,并未入那些想盖房人的法眼,便被队里以“机动地”的名义闲置着。这闲置的土地,倒是引起队里几户对土地怀有深厚感情的年长者的注意,他们开始“占领”这几片空地,一翻修整后就成了这些土地新的主人。他们依旧循了农时春种秋收,锄地、薅草、间苗、施肥,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恐因自己的懈怠而触怒了土地神灵,使这所剩无几的土地不能好好地产出。

也正是因为地少的缘故,人们种起这几小片土地来更是格外的上心。将那原本坍塌了的地边石堰重又垒好,地角野草易生处,用镰刀割完后又用锄头是刨了又刨,甚至于连自家夜里小解的尿水都会用便桶存好,抽空再挑到地里当肥料使用。

相较于以前有地的时候,人们反而对这些小地块更加上心了,种植也更为精细。靠着墙根儿种点儿红薯,临着路边播两垄芝麻,树下种上些豇豆,堰头点上几棵倭瓜,一应能想到的杂粮作物,林林总总的都要种上一些,哪样欠收了,别的能有所互补。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总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收成带给你小小的欣喜,收获虽然不多,却也所产丰富。还有的会再抽出小小一片儿弄成菜地,种些小白菜、番茄、辣椒、香菜、菠菜、蒜苗等等,家里倒也不缺时令菜蔬,这种自给自足式的小日子过得倒也幸福而惬意。

我晨起去山脚下散步的时候,总能见到两三个在自家地里侍弄作物的乡人,和他们打个招呼,他们便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相互问候的同时,也乘机直直腰,抬眼看看沐在晨光里的南山,复又低下头弯了腰去劳作了。他们并不知道陶潜是谁,也不懂得什么田园诗,但我从他们的举手投足间分明看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生活的淡然。

母亲也将自家房边的三四分地给“占据”了,依了农时,种上油菜、玉米、芝麻、花生、豇豆、红薯、倭瓜,小小的地块儿俨然成了父母的粮油副食基地,自足的同时,还略有剩余。每每我打电话回家,母亲总少不了提及今年天气的情况,家里所种某某作物的收成又是如何等等。而作物的收成欠丰,也会左右了她的哀喜,会因了当年菜籽多收了一二十斤而欣喜,也会为天旱玉米欠收而叹息。

前几日再打电话时问及母亲的身体,她说没有以前精力好了,稍干点儿农活就能觉出累来,我劝她多注意身体,力所能及慢慢干点儿就行了,而母亲却说,农时不等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撒下去的种子,或多或少总会有收获,怎么能眼望着那好好的地给荒废掉。

再提到土地时,母亲又说队里传言计划着今年要将这些机动地收掉,看能干些什么,也好给队里创些收入,言语里透出不舍的叹息,母亲最后感慨地说,不管这地啥时候收,该种的时候还是得种上,地若收了,就是赔点儿种子的问题,若没收,却是会误了地一季的!母亲把对土地的那份朴素情感融进了这季节里。

趁着古尔邦节与中秋连休的假期,我携妻儿回乡与父母团聚,与以往回来时的四处游玩转悠不同,我将目光和时间更多地投入到家和土地,希望更多地从养育我的这片土地里唤起美好的回忆。

母亲所种的那片地里秋还没有收完,除了已经铲倒在地里的一片秫秆外,还立着一小片儿未掰蜀黍穗儿的秫秆和几垄芝麻。因为我们的回来,母亲收秋的计划也被扰断了,她只顾忙碌地张罗着侍候一家人吃喝,地里的农活便被放下了。

休整了两天,我主动承担了余下的收秋任务,妻也让只会嘴里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从未接触过种田的艰辛,不知道珍惜粮食的儿子争着下田去掰蜀黍,父母不忍心让城里长大的小孙子在田中受罪,一直催着让他回去,我没有同意。待蜀黍都掰完,他那稚嫩的脸上布满了汗珠,头上、手上也多了七八个被蚊虫叮咬的包。我相信,有了今天这亲身的田间劳作,他一定会有所触动的。

父母用袋子捡了蜀黍穗往家收着,我开始用蜀黍铲将秫秆铲倒,而那手中的蜀黍铲还是少年时我曾使用过的那把,它是父亲亲手在红炉上打制的,就连那上面的木制铲把儿,近三十年过去了,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不曾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那钢制的铲头,因为了岁月和磨砺,变得又小又短了。

即使是这样又小又短的蜀黍铲,挥动着铲几下后,我持握着的手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握不紧,铲蜀黍根儿也就不太准,有时甚至要挥铲三四下,才能将秫秆连根铲起。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脱离这片土地和生产劳动太久太久了!

秫秆铲完,我和父亲一起往地边儿抱着扔秫秆,每抱起一铺秫秆,童年时我在田中抱秫秆的场景就会在眼前再现,那时的我是那么的弱小,而那秫秆又是那样的长那样的沉,秫秆铺子又是那么的大,我只能来回折返着分几次抱,才能把一铺秫秆抱走完。感觉那时的两亩半地好大啊,地里的秫秆铺总也抱不完,抱着抱着,月亮从东山顶上就升了起来,耳边充满了蟋蟀和蝈蝈的鸣唱,月亮那黄白色的光就洒在我的头顶和身上,同露水一起沾满我的旧衣裳。

回到现实中,我抱着秫秆再看看这小得可怜的地块儿,抬眼又望望那熟悉的南山。只可惜,山脚下那成片成片原本起伏了阵阵麦浪和连绵着青纱帐的大片农田,如今仅剩了这窄小的几垄垄田!月亮虽还是那轮月亮,只是这月亮下的土地上再没有了打谷场,也再不会洒那秋收的孩子一身如水的月光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