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09-28 07:19:58 作者:LZ文人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一

学校党支部带领我们全体党员学习了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感触颇深,真是个实干家,我真的打心眼里佩服他,他绝对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跟毛丰美同志比起来,真的让我感到惭愧。

虽说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教书育人为已任,勇于迎接新挑战,爱生如子,积极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练好本领,最终获得金榜题名。总是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对得起良心,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总是满足现状,就没有向毛丰美同志那样,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勇于奉献,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将那个“八山半水一分田”的小山村,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乡村”。

在这里比较一下,论条件,我们的条件比毛丰美同志所处的条件优越得多,毛丰美所处的是山村,而我们所在的是大都市,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都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为什么就没有成为名校呢?差在哪儿?其实就差在无所作为的空虚,没有追求、没有梦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学习了毛丰美的事迹后真的感到,人真应该有一种精神,唯唯诺诺的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就应该抖起精神、挺起腰板、负起责任、开创未来。像毛丰美那样,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干一番事业来。在家长心中留下无尽思念,在后人面前树立巍巍丰碑,这样才叫无悔的人生。

毛丰美同志的事迹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大梨树村发展史就是我们振兴学校发展的一面镜子,别一天混日子还总是怨天尤人,事业是干出来的,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胆创新就是教师对这个时代最大的担当,只有做到身正学高,才能教育出合格优秀的学生,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打造出人人皆知“名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范文”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二

4月1日下午,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辽宁人民会堂举行。5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心中的毛丰美,引起在场1500余名省直机关党员干部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毛丰美的“干”字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勤勉务实、建功立业。

毛丰美是新时期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是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干部楷模,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宣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省委组织部会同丹东市委组建了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由凤城市第五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站长岳海英,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正新,大梨树村党委副书记王丽辉,大梨树村旅游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毛丽丽等5人组成。

“我要让全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干能出成果,出经验,促发展,不干,别说是成果和经验了,就连总结教训的机会也没有!”报告会上,毛丰美感人至深的事迹和话语,激励着现场每个人。

省直机关干部张迎说,真是受教育、受感动。毛丰美是典型的“实干家”,老百姓最欢迎也最满意这样的干部,敢于担当和真抓实干是他留下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实现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最需要这种精神。

对党忠诚,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毛丰美就是我们全体党员的一面旗帜。”听完报告,刘金良依然很激动,“从毛丰美身上我们能看到信仰的力量,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姜玲说,过去就看过毛丰美先进事迹,今天这么多鲜活事例更加生动地诠释了他的精神,党员就要对党忠诚。

“在本职岗位上积极向毛丰美学习,”张雅洁说,“毛丰美就是我们的榜样,他的精神我一定要深学笃行。”胡炜枭说:“毛丰美把生命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人虽逝,但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据悉,从4月1日起,报告团将在全省进行巡回报告,本次是首场报告会。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三

为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打牢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工作基础,深刻认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意义。4月8日,华安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及社区工作者40余人学习毛丰美先进事迹。

会上,社区党委组织学习了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毛丰美同志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30多年来,他坚持发扬战天斗地的“干”字精神,带领群众治理荒山秃岭,调整产业结构,经商创办企业,开发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大梨树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实现了他上任伊始的铮铮诺言,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学习后大家纷纷发言,表示要充分发挥毛丰美同志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弘扬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会后社区将整理的党员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发放给党员,以便党员在活动后书写心得体会。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四

30多年来,毛丰美同志坚持不懈带领党员群众苦干实干巧干,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大梨树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乡村”。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当前,我省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大批像毛丰美同志一样的党员干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毛丰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坚定信心、提振士气,奋发进取、迎难而上,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深入贯彻落实“四个着力”要求,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

1980年,时年32岁的毛丰美当上了生产队大队长,成为大梨树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转折点。毛丰美在第一次大队领导班子会上提出:要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结束群众养活干部的历史。之后,毛丰美带领全村人艰苦创业几十年,办了十几个工厂,建起了当地最大农贸市场,改造荒山,打造全国百强生态旅游名村,创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把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集体资产3亿元的全国文明村。,他被授予首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

毛丰美当村党委书记30多年,大梨树村走上了富裕路,一跃成为“辽东第一村”、“全国文明村”。村里先后改扩建小学教学楼,新建村史馆、大型文体宫等生活基础设施。村民也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许多村民都住上了小洋楼,开上了私家车。

村民们说,大梨树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在老毛书记的带领下干出来的,没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干劲,是万万做不到的。大梨树村的山还是那座山,却换了一种思路和活法,荒山秃岭被治理得山清水秀,形成现在层层梯田的万亩果园。绕着山路往上走,登上花果山的最高点,9.9米高的“干”字碑格外显眼。从山上往下看,虽然是冬天,但放眼望去雪中的山林仍美得让人震撼。

在北京的全国人代会上,人们称呼毛丰美为“老毛”、“毛代表”,在大梨树村,村民们都更习惯称他为“老毛书记”。自己家的苞米能被老毛书记带到北京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事。村民孙广德说起来很感激,也很自豪。“2月,老毛书记到我家调研,我对老书记抱怨,玉米价格太低,一斤只能卖到七毛钱左右,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800多斤,一亩地能卖560块钱,我家种了20亩玉米地,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材料费和人工,一年到头也就挣五、六千块钱,而这已经是我们一家四口的全部收入。有的家里只有10亩地,那就只能挣两、三千块钱。”

与孙广德有同样遭遇的人,在村里还有一大批,他们希望毛丰美将意见带到北京去,但出乎孙广德意料的是,老毛不仅带去了意见,还把他家的那俩玉米棒子也顺道带到了北京。20全国人代会上,毛丰美把几穗玉米带到会场。在那年大会上,毛丰美手里拿着一根玉米,到处呼吁涨粮价。“这么大一穗玉米,只能卖三、四毛钱。农民太吃亏了,我非要带来让大家摸一摸这根黄澄澄的大穗玉米有多金贵。”他的一番话引来媒体记者的围追采访。他还和另一位代表在电视直播里吵了起来,最后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粮价一定要涨。

在毛丰美的呼吁下,那几穗玉米没有白带,粮价要“小步快涨”当年被写进了中央文件。那年秋天,粮食涨价两毛多。毛丰美接到很多电话,说他把农民的话给说出去了。

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篇五

“你怎么来这么早,还没到接班的点呢。”

“没事,天太冷了,你是女同志,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多待一会儿没关系。”

这是每天驻守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乌日根塔拉农场体温监测点的党员村医张伟国与一名女医生交接班时的对话。

张伟国是乌日根塔拉农场三分场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他的家没在这个村子,但他每天都很早到卫生室,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村里有老年患者给他打电话,哪怕是半夜,他都会骑着他那辆破旧的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患者的家中。

疫情发生后,农村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村医理所当然成为村子里防控疫情的顶梁柱。张伟国接到卫生院通知后,顾不上陪家人过年,不是守在村卫生室,就是和驻村干部、村干部走家串户,给村民测量体温,挨家挨户排查春节返乡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防范。

“一开始也遇到过不配合的。我就耐心地劝他们,告诉他们我是做防护的,让他们带好口罩,拿着温度计教他们怎么用,自己量完了告诉我。”每到一户村民家中,张伟国都要安抚村民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他说自己是“赤脚医生”,水平有限,但跟村民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希望村民们对他的熟悉和信任能帮助疫情防控工作顺利推进。

为了让分场的职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他每天都会带着喷壶来分场消毒,还把卫生院分给他的仅有的500毫升酒精送给了分场。他说:“分场比我更需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