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论文(热门13篇)

时间:2024-01-07 02:23:21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的作品更加规范和有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范例。

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中国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白眉林个人风格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五岁就上用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宣纸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布吕伊埃雷县,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上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鼓劲。渐渐地,我写的字元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陈列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上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赶忙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上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捐助对联去做募款,将义卖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随心所欲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上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书法家。”老师的激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亚洲地区重要重要环节,他是汉字的纯粹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盼望着每种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时刻刻陪伴我。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幼儿教导教学的工具一样平常是针对年纪比拟小,认知水平还不成熟的幼儿,教导教学方法不能够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对付幼儿的进修来讲,课程内容必要具备增强的趣味性,只要具备趣味性,讲堂教学的效力才会赓续地晋升。是以,在幼儿教导中渗入渗出民间艺术文化,就有了一个紧张的代价与意义,即有利于晋升教导教学运动的趣味性。比方幼儿在进修折纸、泥塑等常识的时刻,好奇心比拟强,这些常识对付幼儿来讲也加倍具备吸引力,幼儿在进修的时刻投入更多的精神,有利于赓续进步教导教学后果。

中国传统文化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十分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中有民俗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我为了能吃上时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上去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下来向下掉面渣。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的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能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和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可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分钟,真等的我心急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间终于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面条下来,饺子就很强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确实的制作难度。为了嚼上美味的饺子努力!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我把小块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较小,便准备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以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爱吃猪肉大葱卤肉。我拿起擀面皮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年糕煮熟。看着饺子在过满脸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格斗游戏。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霎时,我觉得我离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当前我国旅游行业在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传统文化对旅游行业起到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旅游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根据旅游企业特色构建一套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管理理论,在推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我国作为历史大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发展旅游行业。我国传统文化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当前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的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无论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是对旅游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过历时的积淀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了相应的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人文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所以,可以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通过二者的相辅相助,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推动着旅游行业当中的人文资源的发展。

旅游管理理念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旅游企业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同时注重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理念的当中。

(一)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树立正确旅游管理观念的重要思想。在旅游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当与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保持一致。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管理思想,发挥以人为本思想的注重性,提倡贵民的民主思想,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可以持续发展。

(二)以和为贵的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思想主张以和为贵,只有在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当中注入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才能提高旅游企业的凝聚力。只有打破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将旅游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传统的硬性管制的管理模式抛弃,采用含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三)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

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通过将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与以和为贵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通过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融入到旅游企业管理当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旅游行业持续发展。

(一)加强旅游资源中精神文化的挖掘。

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概念也不仅停留在对景色的欣赏,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旅游区域的精神文明感受。所以,在对旅游企业管理理念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项目投入资金,满足当前人们的旅游需求。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结合当地旅游特色以及传统文化,通过不断的完善与进步,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对于历史建筑,应当注重定期进行维护,在挖掘其价值的过程中,注重对其中精神文化的挖掘,将历史建筑中含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与推广,带动旅游行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对文化旅游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与管理。

旅游行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旅游区域附近的金融、食品、商贸、住宅等多方面共同发展。在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出当地旅游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对历史性的建筑进行规划或者扩建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不是对古城本身进行改造。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景区内部的绿地率与森林覆盖率设为规划建设的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模式,对旅游区域进行实质规划,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精髓,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时刻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对旅游地区的旅游者、居民与相关工作者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将旅游推广融入到传统文化当红总,通过开展展会、文艺活动等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同时可以利用我国传统的节假日对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宣传,将传统节日当中的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元素介绍给旅游者,在提高旅游行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人文。

四、结束语。

旅游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旅游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对旅游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旅游企业应当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做好旅游景点的规划与宣传工作,通过完善景点建设,不断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促进旅游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幼儿园的教学运动相对来讲比拟机动,教师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渗入渗出民间文化艺术。教师能够在上课以前,用一段民间文化艺术作为导入,引发幼儿的`进修兴致。比方,咱们漳州市剪纸艺术异常的著名,在教学中咱们可借用幼儿比拟认识的剪纸艺术,在认识数字教学运动的时刻,经由进程民间文化艺术中剪纸的情势,将数字做成漂亮的剪纸展示给幼儿,幼儿在认识数字的同时,更好的感触感染剪纸这类民间艺术文化。或许教师在讲授一些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的时刻,教师能够依据故事内容,让幼儿经由进程竹马戏的情势演出进去,幼儿感觉到异常的别致,更好地记着课程教学内容。是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联合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拔取一些本地的民间文化艺术情势,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进修运动中来。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词。“文化”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对文化的定义已达几百种。在中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言之,即是以人教化,以伦理教化。在两汉时,“文化”成为一正式概念。“文化不改,然而加诸”“文化内辑,武功外忧”。在西方,“文化”一词出自拉丁文“curtuyou”,引申出对人的性情品德进行陶冶、教养之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通常我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包括文学、艺术、宗教、民族等方面。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则主要是如上文提到的以儒学为主体,同时包含法家、道家、佛教、兵家、名家、墨家、杂家、阴阳家等等的主体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灵魂。

一般而言,在讨论传统文化时,是从一种历史学的角度,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抽象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研究的对象也主要是从这个民族的主题思想着手的。因为一个民族的主题思想是它的整个民族文化的高度结晶,是其它方方面面的共通点。

在这些思想流派中,儒、道则是真正的主体。其他各家,如法家、墨家,都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法家主要是在历次的统一过程和统一初期,以及社会大变革时期,如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及历次国家经纷乱离后重新统一时期,统治者为排除异己力量,迅速安定统治秩序时暂时实行的。一旦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统治者总是会转向较为温和的儒家。否则社会就不可能保持长治久安,秦王朝二世而亡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

道家思想虽然最终未能成为统治思想,但实际上是与儒家如影相随。费正清曾说过,中国人白天奉儒学来为人处世,晚上用道家来修身养性,恰当的描述了儒、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应当与其他思想流派区分开来,但佛教最终也未能从精神上统治中国人,相反,连它自身也被儒家文化所同化,变得似佛非佛了。至于其他的名家、兵家、杂家、阴阳家等只是在春秋战国昙花一现,尔后要么消亡,要么衰落。

因此,实质上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主体就落在了儒家和道家,尤其是儒家身上。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儒家文化的“家天下”。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幼儿园的教导教学运动,与教师的教学领导有着很大的干系,教师可否停止准确的教学事情,很大水平上决定了教学后果的好与坏。是以,为了增进民间文化艺术更好地渗入渗出,就要对幼儿教师停止培训与练习。很多幼儿教师是方才卒业的大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懂得也不敷深入与透辟,要支配他们到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地与观摩与进修,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懂得,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进步幼儿教师的民间文化本质,晋升其教学才能,以便在以后的教导教学运动中将之协调常识与思惟更好地创收给幼儿,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模范,晋升民间文化艺术渗入渗出的有用性,到达良好的教学后果。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

试卷党课寒假作业例句工作先进事迹成语孟浩然通知心得;流程诗经部编版,复习题流程启事收据,资料学习计划答复营销策划说明书了陆游协议书礼仪常识生产国旗下:白居易整改措施廉洁警示语我说课仿写春联,记叙文词语。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经过多年的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国民众代代流传的审美思想和生活习惯。

随着经济发展及文明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许多学校也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加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队列中。

但是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仍存在很多难题。

一、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据相关部门统计,温岭市草编帽工艺企业等一些民间工艺企业已发展到585家,规模企业46家,全市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30000余人,但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

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短缺更为严重。

近年来,相关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急需对口的专业毕业生来缓解其人才紧缺的现状。

这都需要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

而中职学生就是地方企业发展建设的未来主力军,所以有必要促进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的传承,满足人才需求和温岭的经济发展,以此来保障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行业的持续发展。

2.拓宽传承渠道,发扬民间工艺美术。

温岭有许多民间工艺美术(如:蓝印花布、海洋剪纸、纸扎、龙灯、木雕、贝壳画、草编等)都是民众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

温岭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然而,随着温岭经济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文化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许多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空间遭到破坏,于是各种工艺美术正面临着消失、遗忘的困境。

同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不愿传承民间工艺美术,而老一辈的传承者都已年逾花甲或离开人世。

在这些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只有海洋剪纸等少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保护,其他很多项目都因无人传承而濒临消失。

温岭民间工艺美术的生存状况堪忧,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言:“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所以,将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引入中职学校,向学生展现温岭本土艺术,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温岭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创作中不断创新,让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的现状。

1.没有合理的定位。

在民间工艺美术进校园热潮的推动下,各个中职学校都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

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等因素,没有对课程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定位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更没有结合专业特色及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去实施传承。

在传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导致传承目标不明确,效率低下,因而也就不能有计划地实施传承,达不到有效传承发扬民间工艺美术和为相关企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目标。

2.缺乏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了解,许多中职学校传承民间工艺美术项目的并没有统一的教材或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课程体系极不完善,或者只是开发了极个别项目的校本课程,而且质量不高。

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全面性。

3.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要在中职学校进行有效传承,就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然而,受到民间艺人逐渐消失、师资紧缺等现实的制约,师资不能得到及时培训,导致师资队伍薄弱。

没有好的师资,自然也就无法使民间工艺美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4.课堂模式陈旧,传承方式单一。

由于受到人力物力等因素的限制,各学校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要传承方式,形式单一枯燥,缺乏趣味性。

这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传承效果不高。

三、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传承的建议。

1.明确课堂教学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传承。

课堂教学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主阵地。

为了有效开展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让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就要做到明确传承定位。

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传承教学指明方向;明确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传承目标和传承计划,并能以此为核心,逐步展开传承工作;有了明确的定位,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指路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明确课堂教学的定位,要做到根据社会需求和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寻找合适的课程目标定位、强调教学的重点,合理搭配教学模式。

以此为基础,教师才能带领学生向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前进。

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习得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社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传承效率。

2.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温岭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基本都零散地分布在民间各个角落,没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整合。

而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的传承必须要依托一定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资料,根据中职学生的学情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美术传承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多元,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能用于课堂教学,需要根据本校的特点灵活运用,对其进行筛选、编写。

筛选课程资源要遵循适应传承目标定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适合本校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实际的原则,通过删减或添加,合理编排。

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在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

3.“请进来走出去”,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改变师资薄弱的现象,“请进来,走出去”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通过引进、外聘、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干劲、有钻研精神的民间工艺美术教师团队。

“请进来”,是指通过将民间艺人请到学校来,对教师进行民间工艺美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

“走出去”,是指根据民间工艺美术的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开拓校外学习的途径,努力探索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教师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民间工艺美术的理论水平和工艺制作技能。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隐藏在身边的老艺人,如笔者学校的.蓝印花布项目,就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各地的专家、艺人和企业,而后拜师学艺,为蓝印花布的师资培养拓宽了道路。

4.丰富传承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不仅要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下足工夫,更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

这样既可以体现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又避免了学生知识面局限的现象,帮助学生摆脱课堂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能力,以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做合一,理实结合。

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因为地方民间工艺美术教学培养的是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同时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知识的建构。

而且,传承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要采用一贯运用的‘教学做’合一的培养模式,更要想方设法灵活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中来。

(2)巧用师徒制,传统现代相融合。

在古代,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一般采取师徒制形式,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师徒制运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到企业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成立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或技师工作室,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融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校陈根土帽饰工作室就在草编工艺传承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3)追踪寻源,将课堂搬到教室以外。

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民俗节日庆典、博物馆、展览,以拓宽学生视野。

也可以不定期带领学生到当地民间工艺美术的发源地去参观考察,追踪寻源,深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感受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熏陶,欣赏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激发创造灵感。

(4)举办民俗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在民间工艺美术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今天,通过民俗节等活动,在学校里营造学习民间工艺美术的氛围,能够强烈激发中职学生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之情。

例如:端午节的荷包制作比赛,小人节(温岭石塘镇的本土儿童节,家长常以面泥纸扎等为材料,制作彩亭彩轿,为儿童祈祷。

)面塑纸扎展示,或蓝印花布服饰展等等。

所以在校内举办一些民俗活动,不失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的好方法。

总而言之,地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学校传承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黔.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海霞.民间工艺美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刘畅.刍议职业教育与传承民间手工艺[j].职教通讯.2013(17).

[4]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4).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更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既重大又深远,从古至今,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高深的、值得我们研究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甚至全世界去学习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都有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传统品德等。当然,传统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在艺术设计的各方各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简单的俗语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当中不光蕴藏着人生哲理,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艺术之中。中国人喜欢方,也喜欢圆,我们的桌子、椅子甚至是文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给人一种严谨、规矩、正气凌然之感,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方方正正、有菱角的艺术品往往给人一种严肃、规矩之美。方桌四边,这就形成了饭桌文化,根据人们地位等级的不同,其所坐的四边位置也会不同。延伸到艺术设计中,这一点为现代的公司会议桌奠定了基础,公司会议桌的设计一般为矩形,老板单独坐一边,员工两边散开,这是传统文化,也是艺术文明。

2、中国人不光喜欢方,也喜欢圆。

人们常说:“说话要能圆场,做人要圆滑,声音要圆润等等”。“圆”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生活能力,说话办事圆滑的人往往能交到许多朋友,从而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而说话耿直有棱角的人往往会得罪他人,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有个词语叫做“外圆内方”,这句话就很有哲理,很有艺术,外表圆润,不与人争吵,事事左右逢源,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允许别人践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事,说话办事艺术中的明显表现。这两点仅仅是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语言、文字既方方正正,又耐人寻味。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人喜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吟诗作赋,寓情于景。他们的内心是高雅的、是清澈的、是放荡不羁、片飘飘欲仙的。中国传统古诗词在描写山水景物上是十分卓越的,诗人、词人往往能把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置身于景中。王维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我们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常常提及的案例,我们在学习美术绘画的时候要能够描绘出自己想要的意境,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心境。比如王维有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在河中飘荡,不知不觉小舟竟然走到了水的尽头。既然无路可走,那不如就地欣赏那云卷云舒罢了!看到文字我们脑海中便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而当现实生活中我们泛舟湖上,抬头望云时,也一定会想到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美术设计就是这样,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一定会交给大家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印象,这些艺术设计知识都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文化当中。2)我们都知道“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清新秀丽,那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亦是如此,清新脱俗,干净整齐,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歪三扭四,乱七八糟,那我们一般会觉得这个人,办事不靠谱,为人不利索。其实,绘画也是这样。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欢泼墨山水画,喜欢有禅意昂然的作品,因为他们大多心胸豁达,想要脱离凡尘俗世的干扰,隐居在那山水之中。所以,在美术设计教育中,泼墨山水画的元素无处不在,也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着的思维和行动。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在我国,以对称为美,以成双成对为佳,所以不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对称美。环顾我们现在生活的四周,到处都是绘画艺术设计当中的对称美,不管是包装封皮、墙体广告,还是其他的平面设计,都存在着传统的对称元素。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对称的东西,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尤其是在帝王之家,皇亲贵族之中,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在绘画艺术教育中仍然会把对称美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和高雅的绘画水准。

1)相信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我们不说深奥的建筑学原理,就拿我们都熟悉的故宫来说,故宫就是古时候的皇宫,是皇家居住的场所。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存在了上千年,所以等级制度非常明显,这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了我国的建筑工程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它的位置在整个故宫的中心线上,表示皇帝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而后宫所在的几所宫殿则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代表着后宫的身份和地位。在现代的建筑艺术中,传统文化仍然很明显地存在,比如我们国家新盖的房子都会在房顶上放一块泰山石,“泰山石敢当”,这既是祈求平安的意思,也是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2)现在流行复古建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古香古色的旅游区,比如公园的凉亭,小区的门楼,饭店的装潢和牌匾的设计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和韵味。旅游区的复古凉亭往往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语言谦和,这都是因为在古代,好友知己往往在凉亭中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所以现代设计的凉亭也会带给人谦和、温驯之感。饭店的装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饭店想要打造什么样的气氛,就会模仿哪个朝代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会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教授给学着,也会把这中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教授给学着,所以在饭店或游乐场所的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请专业的、受过建筑设计教育的设计师来为自己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去研究和学习的。传统文化存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美的存在。

作者:刘源单位: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1]陈略清.浅谈中国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谈传统民俗文化下的民间吹打乐的论文

今天,我们对于生计民俗价值观的探寻也应回到人与自然关系这一原点上展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逐渐忽视自然的存在和价值,大量的对自然资源的浪费性使用和自然资源的低效转换的生产模式开始流行开来。近几十年来,这些带有极端功利性的生态观念与生产习俗,使得北方区域的经济发展布局呈现出种种失衡。诸如,在一些自然资源富集区域,某些原生性自然资源仍在闲置,仍未得到认知和开发;而与此同时,区域内的某些“显性资源”却被开发得过度和过热,以致区域内的生态严重失衡。

同样,在一些自然资源贫瘠区域,人们对生态的恶化仍缺少从自身寻找原因,更谈不上自觉地反思。须知,在20世纪30―40年代的时候,这些区域都还曾是林草丰美之地,是此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粗放耕作模式,以及毫无节制的超载垦殖、超载牧蚕与超载放牧,才使得这些地区变成植被稀疏、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灾区。近年来,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一些民众总算意识到:没有生态效益就没有经济效益。当下,为了保持水土、恢复生态环境,一些地方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恢复性措施。当地民众也随之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生计方式,例如开展精耕农业,发展林、副业生产等。这种区域性的生计方式和生产习俗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众在民俗价值观方面的某种转换与重构。值得提及的是,北方区域精耕农业的生计方式及其惯制也有值得反思之处。与前面提到的浪费与破坏自然资源的粗放型生计不同,北方的精耕农业多发生在土质肥沃、耕作便利的三江平原及辽河平原等自然条件较优越地带。尽管精耕农业中引入了畜力牵引、人工灌溉与施肥等手段,但它与其他生计一样,仍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基础。精耕农业的资源核心是土地,千百年来,世代民众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在土地上增加投入,如改良作物品种、合理施肥、控制水源等,使土地在人类的控制意志下源源不断地产出。这种精耕农民使农民在付出更多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非常可观的产出与回报。然而,精耕农业对北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改变也相当明显。

例如,在土质贫瘠的山区强行修造水田,在柞林密集的山林过度发展柞蚕养殖,结果导致水田产量低下,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这种违背特定的土质状况与自然环境的行为,势必对当地的山林植物、水土资源带来破坏性影响。尤其是在当下的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人们更是不计后果地向土地中投入各种化肥、宣地药、除草剂、杀虫剂等,造成土壤地力下降,耕地污染严重。大量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使它们在向农作物病虫害宣战的同时,也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食物链”留下了深深的隐患,以致食物中农药含量及有毒物质超标,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精耕农业,就其本质而言,即是用人类掌握的工具与技术,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自然面貌。从短时间的生态系统小循环来看,这些技术与手段似乎已经使土地完全处于人类的掌控之中,但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系统大循环来看,精耕农业依然要受环境制约的影响。技术犹如一柄双刃剑,人们越是想改变周围的生态系统,就越是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努力去维护他们的生产资源与生态平衡。于是,更超量的投入,更精细的观察,更高端的技术不断地被应用到精耕农业的运作当中,一旦这种驾驭自然的手段与技术跟不上生态资源的产出与恢复,那么人类努力建构的表面的生态平衡体系随时有可能坍塌,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作物产量的下降,更是不可逆转的生态危机。在生计方式的这种现代变革过程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生计方式与习俗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问题,那么,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地区,各种生态灾难还将继续加重加深。如今,北方民众已经意识到这种唯利是图、竭泽而渔的生计行为对自然进程与物种多样性的严重破坏,开始对其进行反思与调整。近年来,打造“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绿色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培育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是一种可持续性农业。以生态人类学的视野来看,“绿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提出,表明北方区域民众已经开始逐渐调整生计模式,即从原有的功利化摄取向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摄取模式转变,如此的观念与行为调整已然体现着北方区域民众对生计民俗价值观的某种转换与重构。

消费民俗价值观的转换与重构。

生活方式作为人类的日常生活轨迹和模式,它的本质即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求而进行的全部生产生活活动的稳定行为和常态模式。从生态学视角来看,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的建构都要受到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限制,同时,它又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生态观念所引导。在多数情况下,人类的行为与习惯是受其生活观念与生态观念所支配的。仍以北方的满族为例。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北方的满族聚居乡村,尽管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工作污染。

但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生活习惯依然存在,如随便将生活垃圾丢在街道上,私自上山打猎伐木,不仅在河里洗衣、洗澡、洗菜,还在河水中清洗有残余农药化肥的生产和生活用具,甚至直接向河里倾倒有毒有害的生活和化工污水等。长此以往,原本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流逐渐变成了水质恶劣、又脏又臭的一片混水;原本鸟兽成群、植被茂密的树林也变成了贫瘠缺水、毫无生机的荒山土丘。此情此景,在我国北方众多地区的乡村都是随处可见。与消费民俗价值观关联的还有更具普遍性的城乡民众生活方式问题。近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中国经济步入了消费时代。在物质消费主义的示范导引作用下,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开始在我国萌芽。以物质消费主义为特征的西方现代生活方式,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整个人类普遍艳羡和追慕的样板。在对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追赶中,发达国家的这种以物质消费主义为突出特征的生活方式,也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这种现象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因而,消费民俗价值观的重构,也集中体现在彻底摒弃追求奢华、享乐至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构建一种与自然界万物共生相谐的“绿色生活”,使自己的观念与行为与自然融为一体,建构起一种生态健康、环保自然的民俗生活新模式。我们并不否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从来就是一对矛盾,但是,人类在这一对矛盾面前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把人类“生死攸关的需要”(vitalneeds)、“基本的需要”与“边缘的、过分的、无关紧要的”需要区别开来。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压倒一切的、生死攸关的需要,是对一个健康的和高质量的自然环境的需要。对此,现代生态学提出了“手段简单,目的丰富”(simpleinmeans,richinends。)的格言。这一格言可以说是对长期以来在人类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消费观提出了质疑,它在挑战当代人类去过一种简单而又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美国生态学家艾伦?杜宁认为,“接受和过着充裕的生活而不是过度地消费,文雅地说,将使我们重返人类家园,回归于古老的家庭、社会、良好的工作和悠闲的生活秩序;回归于对技艺、创造力和创造的尊崇;回归于一种悠闲的足以让我们观看日出日落和在水边漫步的日常节奏;回归于值得在其中度过一生的社会;还有,回归于孕育着几代人记忆的场所。”[4][p。17]艾伦?杜宁在这段话中接连使用了五个“回归”,认真品味这些“回归”的精神指向,无一不体现着对“追逐消费”这一传统民俗价值观的“颠覆”。现代高科技无疑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方便,但也同时将人类置于更多的物质欲望及人工信息的层层包围之中,使现代人失去了与自然的直接联系和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由于丧失了这种生命体验的直感,也就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同大自然相沟通的灵气逐渐枯萎。被现代生活的片面性、破碎性和间接性弄得身心交瘁、灵魂无着的现代民众,只有在自然生态之美的怀抱中才能实现生命的全面康复。这既是人类的古老经验,也是恒久的自然法则。在一些发达国家,近年来开始流行这样的口号“少赚一点,少花一点,少病一点”。

在物质侈靡已登峰造极的美国和日本,近年来已经响起了“过清贫、简朴生活”的呼声,一些人怀着信徒般的虔诚和毅力正在投身到简朴运动中去。自然、简朴的生活主张与大自然和解,亲近、呼唤和发挥大自然对人性“返朴归真”的生态修复功能。在我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提出开展“绿色生活”的构想与建议,如倡导节能减排、使用低碳环保的生活用具、节约用水用电、少污染多绿化等。其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生活理念,创造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倡议和构想的提出也在敦促广大民众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摒弃一些不符合生态理念的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而这也恰恰是我们所强调的消费民俗价值观的重构内容与理念。如今,调整消费观念,抑制消费至上的势头,不但不会带来经济的衰落,反而会促进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使经济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诗意的栖居”构建“美丽中国”

实现诗意地栖居,并不意味着对我们沿袭至今的生计与生活习俗的全面否定。各族群的生长和发展历史一再向我们显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一直是族群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以渔猎、农耕为主要生计的各民族传统民俗价值观中,人极其重视与自然的相生相谐,许多传统民俗对于族群生境的维系和保护都有积极的维护功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历代民众的生态观及文化观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从多侧面规约和控制着民众的经济活动行为及日常生活习俗。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都是不同的人类群体立足于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笔文明财富,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而言,不论其表面有何缺陷和不足,它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值得肯定之处。特定区域的任何资源都是一个定数,若不切实地维护不同区域的民众在自然资源利用上所形成的`多样化生计习俗模式,资源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看到,实现现代化的客观目标,虽然是以人均控驭能量水平为标志,但是分布在不同生态区位内的群体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却各不相同。不同的人类群体所处的生境各不相同,采取什么样的途径,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只能发挥各自族群的主观能动性。从民俗文化的构成来看,生计民俗的多样化恰是各族民众生存智能的经验与总结,抛弃生计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毁掉各民族的智能宝库,使其在当代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扬与利用。对于每一个希望实现现代化的群体而言,都应该立足于本族群的传统,构建既符合本族群需求,又适应本族群发展的新的文化体系,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应该包含的地域性内涵。实现诗意地栖居,不能只囿限于对传统的固守,还应积极寻求更大的发展和机遇。我们应该意识到,在构建新型的民俗文化模式时,传统的民俗文化因子肯定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有用的知识积累和有价值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传统文化理应有所作为,在对民俗文化及其生态意义进行研究中,我们应该尽快调整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建构起健康、环保以及与自然界相生相谐的民俗生活新模式。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及民族生态进行多维审视与深入研究,可以促使我们重新发现和评估传统民族文化的当下价值,唤起更多的人关注我国各民族的发展进程,尊重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或道路的多样性和多向性现象,同时,将这一尊重拓及到对民族根性文化的理解和民众的生存关怀这一根本性主题上。实现诗意地栖居,还应充分挖掘我们文化传统中积极有益的价值观念、知识积累和日用技术,寻求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突破口,使其植入到新的民众价值体系建构中。摒弃奢华,倡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民俗”,不仅有助于唤起社会民众的生态危机意识,重建生态文明,而且,生态观念的转变还将作为一种精神因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和活力。在时代转折、文化转型的关头,传统文化中的经验和智慧应该成为我国各族民众在新时代进行文化创造的源泉,推动民俗文化的变革,使其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实现各民族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当下,唯有对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理性的审视与反思,调整各民族的生存策略,重构当下的民俗价值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才能实现诗意地栖居。而唯有实现诗意地栖居,才能构建出一个美丽的中国,使中国民众的生活真正呈现出“盎然诗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民俗文化和民俗游戏是我国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文化融入社会中,幼儿所受到的民俗文化教育和民间游戏教育越来越少,对此应当做出一定的改革,从幼师课堂入手进行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的传承创新研究,将对未来的幼儿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幼师教育中的民俗文化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儿童、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方面。幼儿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将对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详细分析。

文化是课程的母体,文化不断构建课程,课程作为一种文化,也在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文化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化的概念,是一种复合体的存在。当中包含知识、信仰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文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同时是人在社会中发展所形成的一种非物质的成果。民俗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域内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当中包含这个民族的历史和传承,是当地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质。将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师课堂当中,一方面能够促使幼师在民俗文化上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能促使他们的民族情感得到提升,这对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有助于树立多元文化。

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通过相互渗透和交融才得以更好地发展。虽然每个地区的民族文化之间都有着不同,在民间游戏上也各具特点,但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吸收,能够促使本土文化更进一步得到发展。将民俗文化内容和民间游戏内容融入幼师的课堂中进行传承和创新,一方面能促使民俗文化得到碰撞和交流,另一方面能促使幼师在民俗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开阔视野,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稳定的基础。

(二)促进教育顺利发展。

我国有很多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严重缺少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民俗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在缺失好的条件情况下将难以得到普及。每个民族的人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游戏方式,例如过家家、放风筝和抽陀螺等游戏,都是各族儿童所喜爱的游戏方式。在这些游戏当中,幼儿能够主动进行参与和学习,并体验失败和成功,这对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心灵健康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将这些内容融入幼师课堂中,幼师将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民俗等所起到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育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2]。

(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化在不同的地域所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汲取不同的营养因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而封闭的文化将逐渐遭到灭亡。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促使民族文化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当中蕴含了大量的和谐因素。因此,继承和创新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技能保持文化多样性,同时能有效促使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

(一)遵循开放原则。

幼师课堂中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传承和发展,首先,应当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当明确幼师未来的工作岗位和责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计,并遵循民族文化的教学开放性。尽量开发一些有利于教学活动发展的民俗资源,将民俗资源融入课程活动中。同时,应当保证对课程资源不断地创新和拓展,从而真正展现出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科学管理资源。

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应用和创新发展,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教育数据库作为主要的资源库进行管理[3]。将课程资源的类型和所有者等采取动态登记的方式女性分类,一方面便于查找,另一方面能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民俗资源,实现对幼师的知识拓展。

(三)养成好的习惯。

在幼师的课堂教育中,应当帮助幼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国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举止得体和谈吐上的文明是一个人素质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培养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为日后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将自身的素养传递到幼儿身上,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社会发展中幼儿的教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对于幼师来说,一定要重视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根本的素质提升,将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融入课堂中,从而实现未来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谈传统民俗文化下的民间吹打乐的论文

摘要:

民俗文化和民俗游戏是我国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文化融入社会中,幼儿所受到的民俗文化教育和民间游戏教育越来越少,对此应当做出一定的改革,从幼师课堂入手进行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的传承创新研究,将对未来的幼儿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开学典礼教师寄语大全(19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传统的一部分,旨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开学典礼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 01-07 沟通与反馈心得体会(专业22篇)
    3.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验和感受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
  • 01-07 星空之恋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增进自我认知。看看他人的心得体会,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星空摄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艺术,摄影师需要
  • 01-07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专业18篇)
    家长会可以为家长提供与其他家长互动的机会,分享育儿经验和教育资源,共同成长。以下是一些家长会相关的报告和讲座材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和启示。各位家长:晚上
  • 01-07 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书大全(19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使其更具说服力。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学习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和撰写更多申请书。申请住房公积金的流程需要做如下
  • 01-07 铁是铁钢是钢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17篇)
    通过参与这个项目,我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写作方式。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个人
  • 01-07 争当改革先锋心得体会(实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思考和反思的结果,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己。这里有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一段:引言(200字)。在人生的
  • 01-07 格局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1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您
  • 01-07 树木承包合同(精选18篇)
    承包合同是一种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法律工具,确保了双方的权益得以实现。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承包合同样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企业经营者:__
  • 01-07 分组讨论工作报告发言(通用16篇)
    工作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的改进。以下是一份来自某部门的工作报告样本,内容包括工作计划、进展情况和效果分析等。各位代表、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