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 西南财经大学财会学硕考研心得(大全6篇)

时间:2023-09-30 03:26:07 作者:雁落霞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 西南财经大学财会学硕考研心得(大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一

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今年拟录取的12级人力资源研究生,803管理学今年考了121分(据我了解,比我这个分数高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过如果专业课大家可以考120+的话已经很够用了)。下面我说下803管理学的参考用书,主要是罗珉的《现代管理学》和王德忠的《管理学》,我买的都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当然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也可以,我当初也看了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内容只多不少。我主要看的就是罗珉的那本现代管理学,因为这个要占到考试内容的'90%左右,而王德忠的那本书我基本没有看。下面我详细的说下我的复习方法(总结为一句的话就是课本课本还是课本):

首先,我要打消大家一个顾虑,虽然我本科是管理类专业,但是我要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无论你是三跨也好n跨也罢,丝毫不会影响你803管理学考高分。我是在7月中旬开始复习专业课的,罗珉的这本现代管理学非常的枯燥以及难懂,所以第一遍看过后基本没有明白他在说些什么,有些句子感觉就是活生生的把英文翻译成汉语的,根本就读不通顺。所以,大家不要一看这本书就大声叫喊:完了完了,看不懂啊……这是很正常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先把这本书看上两遍,然后再仔细的一章章分析。

其次,在大家复习这本书的时候,只需要在每天下午花上1-2个小时就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我在看前两遍的时候根本没有记笔记,因为我觉得我根本都没有把课本读通顺,即使记了笔记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所以,在前两遍干看书过后,在9月份开始看第三遍的时候学会了记笔记,说是笔记其实就是一些自己认为必须要背下来的一些东西(这个就看个人感觉啦,因为我看过历年真题,考的那些题型比如名词辨析,简答什么的完全就是课本上的死东西),这样的话给自己提供一个大纲也好记忆脉络也罢。这本书的重点主要是在组织、激励(这章凡是学过管理学的会非常熟悉,都是耳熟能详的)、领导等章节。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先看下真题的题型就会大概知道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哪些东西值得自己去记忆。

最后,在课本看了三遍后,我开始认真研读历年真题,这里我要说下,09年之前的真题参考价值不太大,因为09年之前的真题还在考判断题,这种题型在09之后就取消了被名词辨析所取代。真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只能说第一题的名词辨析以及第二题的简答题最好是用书上的原话来答,因为这是死东西。后面的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很灵活了,书上没有死答案,这就要看自己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积淀程度,当然,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多用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来回答,自己的话来答略显通俗。

写的不多也很肤浅,只给大家一个大概的思路,最后提醒大家下:在管理学考试的时候,时间是3个小时,虽然题不多,不过还是要尽量写满,把字写工整,卷面保持整洁。当初我三个小时手都没有停过,大概写了近8000字……还记得当初交卷后,虽然不知道答的咋样,起码自己心里很有成就感。祝福所有考西南财大的13年学弟学妹们!

swufeiswaitingforyou.

考研论坛

大学网考研频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二

转眼间,考试已经过了快两个礼拜了,时间过得好快。还记得8号考完试以后回到寝室,当时寝室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室友,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在聊天,感想教训牢骚,blabla……我俩都是从去年3月份开始是按着计划准备,其实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的,刚开始是从数学课本开始,但是看得少而且不精,所以复习量约为零。回想一下10个月的备战,虽然不能说是特别辛苦或是怎样,但确实是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一届好多人考研,大概从大三开始,就开始弥漫考研的气氛了。我俩都觉得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考试那两天感觉很儿戏地就过了,究竟学了多少,得到了多少,最后又能收获多少,可能都不清楚了。

我考的是西财的财管,室友考东财的会计。室友是典型水瓶座,有点优柔寡断,而且容易想太多,有点爱发小牢骚。她从大一开始,成绩就很好,我觉得她专业课其实学得还是挺踏实的。顺便提一句,我们本科学的会计。东财的会计专业课考得挺难的,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今年又加了一本管理会计,所以室友学得很崩溃。她不止一次提到过,考专业课感觉就是拼运气,考试前复习到了就好,复习不到就没办法了,除非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学得很精很透彻。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不认同。但是后来我们一起做过一些东财的真题,虽然没到注会的难度,但其实是接近的,考得很细很细。而且学过中财的童鞋应该都知道,刚学完可能觉得不难,时间一长,就容易忘,有的知识点就是要不断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只是说后期再拣起来会容易些。

说一下我自己。我从三月份开始准备,报了一个数学的基础班和政治的全程,报的考研网校。先从数学说起好了,考研网校的春季班我记得是4月中旬还是4月末开始的吧。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春季班有10天左右的课,大概是二分之一的'高数,四分之一的概率和线代。我是在老师讲课之前把数学课本看了一遍,用的是最经典的那几本教材,总逛论坛的童鞋应该知道是哪几本,在这里就不嗦了。我当时是买了的数学大纲,对着来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看得不够细或者复习的内容太多。虽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感觉还不错。因为当你把课本看了一遍以后,有哪些你当时是看不懂的或者是理解不透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就会听得特别认真,过后印象也比较深刻。

记得当时线代那部分除了第一章,其他章节吧,课后练习都知道大概要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不知道那个东西是干嘛用的。所以上课的时候,那部分我听得比较细,而且老师讲完以后,是真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然后从3月份到6月份,数学基本上是以课本和辅导班发的资料为主,买过660来做,但是感觉好难,所以差不多是做到好像是导数那里就停了。然后6月中旬开始,因为要准备期末考试,加上有别的事情,所以6月中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碰考研的东西。7月中旬到7月末,主要做线代讲义。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棒!然后8月份到10月中旬,终于把复习全书做完了一遍。其实我原本的计划是7月中旬到8月末就能把复习全书做一遍的,但是中间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耽误了。在这里,友情提醒一下,做复习全书的时候,一定要每一题都自己动笔写,不要看题,这样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浪费时间。先把答案盖上,自己做,做完看答案,哪里不懂的对照答案,看看漏掉哪个知识点,再倒回去看一遍知识点(复习全书一开始都是知识点,然后后面是题),如果觉得不详细,就翻教材。其实这个过程,我个人觉得很崩溃,特别是概率,因为我概率本来学得就不好。第一遍的时候,不懂的题或者知识点就做个记号。

从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是开始第二遍的复习全书。我差不多也是每道题都再做一遍,但是重点是之前第一遍做记号的部分,如果还是不懂,就再做一个别的记号。其实第二遍跟第一遍的感觉很不一样,第一遍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是第二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11月中旬到12月中下旬吧,做那本李永乐的真题。这本书的结构大概是,前一部分是十年真题,后一部分是把真题分成一个一个知识点,然后加了一点数学一二或者以前数学四同样知识点的真题。首先,我大概用了20天的时间,先做了后一部分,复习方法和做复习全书时一样。完成了后一部分以后,开始每天花3个小时,从以前的真题开始做起,一天做一套数三真题。其实复习全书里面很多题我感觉都是从真题直接扒下来的,所以做真题那本书的时候,感觉熟悉。然后从12月下旬到考试前,问同学借了400题,做了几套,然后再看一下以前做过记号的不懂的地方。(400题也很难……当时被打击了)好了,数学部分结束,再嗦一点,其实我当时还买了超越135的,但是时间不充裕,所以那本书至今为止还是新的……我个人感觉,书不在多,题不在多,知识点熟才是王道!而且,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计算,不要觉得懂了就行,算不对也ok,如果考试的时候,思路懂了,但是计算能力不强,同样吃亏。数学不好的童鞋也不要担心,题多练,掌握思路和知识点就可以了。我自己数学也不好……但是勤能补拙这句话还是没错的。一定要重视真题!

关于数学再嗦点别的。我跟一位考研人聊天的时候,她提起一个好像是浙大尖子生说的数学复习方法,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不对大家就当是多一种复习思路好了,不要打我……据说,有的人复习数学的时候是先把真题拿出来,看一下答案,每道题用到哪个知识点都列出来,然后那个地方薄弱就把重点放在哪个地方。因为其实真题的内容,每道题考的大概是哪个知识点哪种类型,我个人感觉是有一个模版的。如果把十年左右的真题都分析一遍,重点大概都能划出来了。但是我感觉前提应该是熟悉课本吧,要不考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列?!

接下来是英语。之前论坛有一个复习英语的帖挺火的,忘记叫什么了,我有参考过上面的方法。复习英语首当其冲是单词,我没有买单词书,是在论坛上down了一个单词大纲,然后把会的删掉,不会的抄到小卡片上(就是那种复印店卖的名片那种),然后3月份到6月份这段时间每天身上带了10张左右,看书累了或者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看,背背。但是我背单词其实没什么天分,这样背了该不会的还是不会……反正没有很特意地背单词就对了,复习后期想想,还是挺吃亏的。这段时间,还做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做阅读。当时买了考研网校的进阶阅读,好像是120篇吧,不记得了。里面分成社会,教育,经济,这些版块,然后每个版块分为基础篇提高篇什么的。大概是按每个版块考研的比重决定每个版块的题量。每天只做一篇,也不限制时间,反正就力求看懂,有的时候,我能看一个小时。然后看完了,做一遍,不会的单词圈出来。第二天早上晨读的时候就读以前做过的题。因为我语法不好,所以每做完一篇,还划一下句子成分。差不多是6月上旬的时候,就把那本书的阅读理解做完了。然后从7月中旬开始,做阅读理解的十年真题,也是一天一篇,一般是下午做,然后晚上写一遍阅读理解的翻译,写完以后对一下黄皮书给的参考翻译,再把不会的单词抄出来,背背。一共做了44篇还是45篇的。写第一篇翻译的时候很痛苦,基本写不下去,而且那些翻译写出来,有的读不顺,特别是那种又长又臭的句子,定语n多,别扭死了。

对照参考翻译的时候,翻错了或者不通顺的,就用红笔改,我前几篇翻译被我改得整张纸密密麻麻的,自己看了都烦。但是后来就越来越顺了,红笔的地方也没那么多了,只要开始了,坚持下去就好了。然后作文部分,我是从9月下旬开始的,买了考研网校王江涛的那本高分写作。小作文有个必背10篇,每天早上背一篇,然后晚上睡觉前默写。差不多是背5天,然后第6天把以前背的全背一遍。大作文有必背20篇,两天背一篇,背6天,第7天再把以前背的再背,同样也默写。然后背完了,再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再背。当然,有的早上背政治。英语一直到1月4号才没有再背。大概起码小作文大作文背了有四五遍吧。从12月中旬开始,找一些题,自己按照时间练了一下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新题型和翻译,没有特别的练习,就是后期做了一下真题。提到翻译,我的方法就是,看到题,在草稿纸上按照英语的顺序把看到的和会的单词都翻译出来,然后写完了再组合一下,把顺序排好。不会的就不管它。这个方法不是很科学,但是我感觉这个对我还是挺管用的,分享一下。

做题顺序:我个人是先用一个小时写作文,然后再用一个小时多一点,不要超过75分钟的时间写阅读理解,剩下的时间是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

大学网考研频道。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三

1.报名时间:春季招生报名时间为每年11月5日至次年3月20日;秋季招生报名时间为每年4月5日至9月20日。

2.报名方法:提交报名材料到科源教育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现场确认,报名材料包括: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毕业证原件、复印件(a4纸)各一份;

(2)一寸白底彩色免冠近照一张;

(4)申请免试入学的学生还需交验免试证明材料原件,提交免试证明材料复印件(a4纸)。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四

学校将组织相关专家统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参加保送生测试的考生名单,初审结果通过我校《网上报名系统》发布。

(二)缴费

考生报名时不需缴纳任何费用,通过初审的考生须缴费,具体收费方式和标准将另行通知。

(三)准考证打印

通过初审并缴费的考生须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准考证要求贴本人照片后,由所在中学在照片处加盖骑缝章。

(四)测试

1、测试内容:

(1)笔试:数学、写作;

(2)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笔试内容适当体现我校财经特色)

2、测试总成绩=笔试成绩(满分100分)+面试成绩(满分100分);

3、测试时间:2014年3月15、16日;

4、测试地点: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5、注意事项:各位考生参加测试时须现场出示准考证、身份证原件。

(五)预录取结果确定

根据测试总成绩拟定保送生预录取名单(文科和理科分别排名)。

(六)复审

我校将在教育部公示的保送生名单中再次审查预录取考生的保送资格,未在公布名单内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

(七)录取

复审合格者,我校将按有关规定报考生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

(八)专业确定

根据我校测试成绩及考生专业志愿,结合考生获奖情况、高中期间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等因素确定考生的专业。

具有推荐资格的外国语中学所推荐的保送生,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只能就读我校的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五

说下今年的情况,复试的时候看到金融学有218个人,由于保送生需要复试,所以218包括了保送生和考的学生。根据论坛的情况,目测像我这种自己考的不保送的可能录了140左右。说下今年的分学院金融的分数略低,我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各个学校都有大小年,去年学院金融380高出中心10分,明显是大年了。今年很多人望而却步转向其他专业了,报学院金融的少了,必然分数线就低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我差点就报了产经,后来想想还是拼一把金融吧,就报了学院,结果出来之前想的是如果录取就写写经验,现在录取了就懒了,经验贴变成q&a。不写经验贴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经验这个东西是因人而异的,不见得很有共通性。

我复习考研那会不喜欢看经验,经验里的进度比我快我就急躁了,经验里的进度比我慢我又会松懈,所以说对于我这种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且大多是负面的人,看经验意义不大。我看过的一个跟我一样不推崇经验贴的经验贴里写过一句话,放在我的文章的开头,那就是看我的经验真的比不上老老实实看书学习更有用。

先说说关于考研

我个人认为考研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让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想追求什么。去年九十月份的时候,旁边的人觉得好累,我就不觉得,我觉得很充实,我当时还担心我的状态不对来着,说不定是不够用功,但是我真的一直特享受考研这个过程,我觉得这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总之,考研让你看清楚自己。

接下来不能免俗的说说各科经验,我前面说了,不见得有共通性,每个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再好也没用。说一下我各科的成绩,以供参考,具体分数和名次就不报了,政治65+,英语80+,数学140+,经济学二125+。

政治

我政治比较烂,经验不具有什么参考性。我理科生,没报任何班,不过看过很多网上下载的视频课,八月份看了一遍王一珉的基础班视频,跟着做了笔记,大概了解了下考研政治考什么。随后听了11年的西安人信的任汝芬那个班,在11年大纲解析上做了点笔记。12大纲出来之后听了的视频课,徐之明的马原+肖秀荣的毛中特+陆卫明的史纲+蒋中挺的思修,时事部分和最后的冲刺我都听的考研网校的课,点睛班我听了个肖秀荣的,但是不是他在考研网校的。王一珉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有道理,在政治这一科上,不为人先唯恐人后。他说大家一般水平是75,这个分数就差不多算是不为人先唯恐人后了。政治的用书上,我用的红宝书,11年的第一遍翻了一下,12年的看的比较多。

习题,肖1000和高教1600我都买了,1600没做完,肖1000做了一遍第二遍没做完,感觉肖1000还是很不错,习题一本足矣。历年真题忘了是谁编的了,长得和数学全书一样的一本,便宜,我大概做了下感觉对我用处不大,改革之前的很多都不考了,10年改革之后的三年内基本不会重复考。

时事,肖秀荣的就差不多了,冲刺背诵用的也是肖秀荣的,然后就是最后四套题,买了肖。最后一个月市面上的那些大题的书,28题,20题,田维彬10题,风中劲草的预测,我倒是都看了,也自己总结了,还有各种各样的卷子,任汝芬的,蒋中挺的,有些辅导机构的(比如考研网校),这些卷子选择题我都做了,大题随便看了看。

肖四我做的还不错,选择题扣分在5分以内,不过最后考试的时候政治略差。肖四的大题好好背,我觉得我政治挺用功的来着,最后一个月每天早上前俩小时基本上都给政治了,但是最后的政治成绩并不好,我政治的经验不怎么具有参考价值。

英语

我英语一直比较好,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凭感觉的成分多一些。单词是要背的,单词这东西说鸡肋也鸡肋,说不鸡肋也不鸡肋,我用的考研网校红色的那本。第一遍过的时候把不会的单词和意思抄在一个本子上,后期看的时候只看本子即可,阅读我用了张剑的150,上下都买了,不过下册没做几篇。6月底7月份开始做真题的阅读部分,8月份开始拿个本子逐篇翻译,总结生词,真题我用的11年版的黄宝书,之后开始每天计时间做150上一个单元的四篇阅读,真题的partb需要反复看反复读,直至达到庖丁解牛的境界。阅读我听了点下载的范猛的课,有些技巧性的东西还算是实用。

作文我用了王江涛的高分写作,感觉不错,可以配合下载他的课听,但是他说话中气不足我听着没耐心,所以没听多少,王江涛推荐背诵默写范文,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错,新题型用的曾鸣的那个50篇,个人觉得还不错,虽然没做完,也听了下载的'张销民的课,有些技巧还是有用。

完形听了听张销民的课,没怎么管。

翻译部分我觉得唐静的那本书不错,翻译只做一遍肯定也是不够的,要是基础不太好的可能还要从长难句开始。

数学

这次数学不难,但是我做的不顺利,好在结果不算差。数学我觉得没什么秘诀,多做题,考场上就达到“无他,但手熟尔”的境界了。5月之前做完了11版的全书,演算在书上的,然后看了考研网校很老的一个课做了笔记,的,当时同学给的视频,然后做了12版的全书,每一道例题做在本子上,全做完之后总结了下之前看考研网校那个课的笔记,然后做了全书的章末习题,8月份的时候做了线代辅导讲义,比较简单比较薄,书上的每道题都写下来做到本子上,一天用几个小时做一章,一周搞定,九月份听了两个网上下载的考研网校的课,一个是暑期强化班,一个是题型班,都只听了高数,我觉得题型班没必要听,暑期班还不错。十月份开始做400题,感觉计算量比较大,难度略大,时间比较紧,平均分大概125左右,之后总结了考研网校的笔记,然后又完整的做了一遍全书。11月份开始做真题,感觉真题真的很基础,基本上一个半小时解决问题,140+,但是很少能拿满分,小错误很纠结。

临考的时候就是看看400题,100题,135,线代讲义etc上做过的错题,全书由于做了n遍所以只看屡做屡错的题,然后就是看总结的笔记,熟悉公式。考前做了考研网校最后的一套卷子。

教材方面,我基本没怎么看教材,直接就上手的全书,高数教材完全没看,虽然我们本科学的同济的教材,但我觉得同济的书上数三不考的东西略多,我觉得直接看全书比较省事。线代由于概念性的东西多一些,在做全书之前粗略的过了一遍教材的概念,概率没怎么看教材,直接上手全书。我也看到很多人的经验说一定要先看教材,我觉得这个东西也是因人而异的,我数学做的比较杂,题做的比较多,我觉得数学题做起来比较爽,我这种方法不见得适合于任何人。我觉得数学多做题总是没错的。

大学网考研频道。

西南财经大学何雅洁篇六

介绍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是今年拟录取的12级人力资源研究生,803管理学今年考了121分(据我了解,比我这个分数高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不过如果专业课大家可以考120+的话已经很够用了)。下面我说下803管理学的参考用书,主要是罗珉的《现代管理学》和王德忠的《管理学》,我买的都是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当然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也可以,我当初也看了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内容只多不少。我主要看的就是罗珉的那本现代管理学,因为这个要占到考试内容的'90%左右,而王德忠的那本书我基本没有看。下面我详细的说下我的复习方法(总结为一句的话就是课本课本还是课本):

首先,我要打消大家一个顾虑,虽然我本科是管理类专业,但是我要发自内心的说一句,无论你是三跨也好n跨也罢,丝毫不会影响你803管理学考高分。我是在7月中旬开始复习专业课的,罗珉的这本现代管理学非常的枯燥以及难懂,所以第一遍看过后基本没有明白他在说些什么,有些句子感觉就是活生生的把英文翻译成汉语的,根本就读不通顺。所以,大家不要一看这本书就大声叫喊:完了完了,看不懂啊……这是很正常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你先把这本书看上两遍,然后再仔细的一章章分析。

其次,在大家复习这本书的时候,只需要在每天下午花上1-2个小时就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我在看前两遍的时候根本没有记笔记,因为我觉得我根本都没有把课本读通顺,即使记了笔记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所以,在前两遍干看书过后,在9月份开始看第三遍的时候学会了记笔记,说是笔记其实就是一些自己认为必须要背下来的一些东西(这个就看个人感觉啦,因为我看过历年真题,考的那些题型比如名词辨析,简答什么的完全就是课本上的死东西),这样的话给自己提供一个大纲也好记忆脉络也罢。这本书的重点主要是在组织、激励(这章凡是学过管理学的会非常熟悉,都是耳熟能详的)、领导等章节。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先看下真题的题型就会大概知道平时在看书的时候哪些东西值得自己去记忆。

最后,在课本看了三遍后,我开始认真研读历年真题,这里我要说下,之前的真题参考价值不太大,因为09年之前的真题还在考判断题,这种题型在09之后就取消了被名词辨析所取代。真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只能说第一题的名词辨析以及第二题的简答题最好是用书上的原话来答,因为这是死东西。后面的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就很灵活了,书上没有死答案,这就要看自己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和积淀程度,当然,还是鼓励大家尽量多用管理学的专业术语来回答,自己的话来答略显通俗。

写的不多也很肤浅,只给大家一个大概的思路,最后提醒大家下:在管理学考试的时候,时间是3个小时,虽然题不多,不过还是要尽量写满,把字写工整,卷面保持整洁。当初我三个小时手都没有停过,大概写了近8000字……还记得当初交卷后,虽然不知道答的咋样,起码自己心里很有成就感。祝福所有考西南财大的学弟学妹们!

swufeiswaitingforyou.

考研论坛

大学网考研频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