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专业18篇)

时间:2024-05-06 14:07:04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和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阅读这些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小学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学习探讨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

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计算课,学生学习有兴趣。学习前,学生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尝试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1、你得到哪些信息?生汇报交流。

2、生理解题意,列式。

3、师: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学生回答,并评判每种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比较。(三种方法)。

4、怎样才能知道正确答案呢?

二、探索尝试,找寻方法。

1、用你学过的方法试一试。

(1)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学生评判优劣。

(2)学生多种方法中,师生共同优化出一种(拆数法):

24×10=24024×2=48240+48=288。

2、尝试笔算24×12。

今天我们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尝试解决问题: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先独立思考,书写再练习本上,再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投影仪中一一展示算式,学生评判对错,说出每一步的由来。

(3)、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3、研究笔算的方法:

抽学生口述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师板书,重点说算理。

学生讨论交流(特别乘得的积的第二行个位空位的道理。)。

2424。

×12×12。

4、小结笔算方法:学生交流汇报。

(1)计算方法是什么?(拆数法)。

先()和()相乘,再()和()相乘,最后两个乘积相加。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书写数位要对齐;乘法口诀准确;加法计算准确。

5、试一试:。

32×1241×2113×31。

(1)学生独立完成。

(2)投影仪展示,学生评判。

(3)师强调出现的问题。

三、巩固方法,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3×1341×2123×3132×1243×1222×14。

抽生板演,先自我检查,再其他学生上台评判对错,错误要改正。

2、森林医生:

针对学生易犯错误,判断对错,找出原因,并改正。

3、计算:p6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自我检查。

投影仪展示作业,学生评判对错。

4、应用:p6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归纳梳理,总接收获。

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需要提醒大家什么?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4×10=24024。

24×2=48×12。

240+48=28848……2×24的积。

24……10×24的积。

28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3页内容。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要让学生心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打破传统的计算教学方法,突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以妈妈带着孩子去买书为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体验、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算法的多样化,并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口算、笔算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探讨每一数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算的。

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

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

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

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

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6、研究笔算的方法。

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

24                                 24。

×12                               ×12。

48……2×24的积                    48……2×24的积。

24  ……10×24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拆数)。

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

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

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

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3、生独立完成p64页第3、4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过程预设。

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改进建议。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反馈。

估算。创设具体的学习情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讨交流  师: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4、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学生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反馈。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完成“做一做”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1、2、3题。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作业独立完成。

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

12     因数。

× 3     因数。

36      积。

思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案中,我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可以用口算的方法,可以用笔算的方法,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可以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因此在教案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

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

3.提问:怎样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

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

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12+“……”+12=288(24个12相加)。

(2)12×4×6=288。

(3)12×3×8=288。

(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5.发现最佳方法。

(1)出示:2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

(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

(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

(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

6.研究笔算方法。

(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

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

2.练习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新课标指出:笔算教学不应仅限于竖式计算,应鼓励学生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同一道计算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存在着差异,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这正是学生具有的不同个性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24×12时,放手学生试算,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有把因数拆成两个一位数,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的;有直接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在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进行小组内交流,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间的数学交流。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使不同的人学到了不同的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还不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笔算乘法时,教师讲得过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克服这些不足,力争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小学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37×8265×3159×64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62318。

×78×17×25。

64816190。

6022326。

666818435。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和练习,学生学会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还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教学过程:

生:愿意!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出示复习题:

1、口算。

15×1024×1025×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2123×3。

生:有。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认真观察的态度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师:如何列式呢?请把你的算式写在练习本上。开始!

生:14×12=。

师: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去想一想,做错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生1: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生2:

12×10=120(本)12×4=48(本)。

120+48=168(本)或14×12=168(本)。

生3:12=3×414×3=42(本)42×4=168(本)。

生4:……。

生:列竖式(也就是笔算)。

老师讲解笔算的过程,强调该注意的地方。

2、总结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啄木鸟治病:

课本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4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乘法教学设计

1、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2、能正确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加法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书:2+2+2=6)。

迫问:这是()个2相加得6呢?

提问:谁能用算式来表示小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

追问:也就是()个3相加得12呢?

讨论: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点,(小组讨论)。

小结:算式中的几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2、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例子。

谈话:第一个算式的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的加数都是3,它们都是相同的数相加。像这种相同的数相加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1)一双筷子有2根,那么4双筷子有多少根呢怎么列式(板书:2+2+2+2=8)。

提问:这个算式是表示()个()相加得8呢,

(2)每组都是4个小朋友,像这样的3组个小朋友怎么列式(板书:4+4+4=12)。

提问:这个算式又是表示()个()相加得12呢?

3、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几个几相加。

(出示5×3排列的玩具娃娃)谁知道这儿一共有多少个玩具娃娃。

提示:横着看是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板书:5+5+5=153+3+3+3+3=15)。

3个5相加5个3相加。

迫问: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管是3个5相加。还是5个3相加算出的都是玩具娃娃的总个数,结果都是15个。

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

(出示第69页例题情境田)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6张电脑桌呢9张呢用你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并把算式写下来。

谈话: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列出9个2相加的算式太麻烦了)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用乘法计算。(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2、写,读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介绍:像4个2相加(2+2+2+2=8)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板书);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其中"×"是乘号,4和2都是乘数,乘得的结果8叫做积。

完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

3、反思乘法的意义。

思考:4个2相加,是怎样用乘法算的反过来4×2=8和2×4=8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4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1题的第二幅图。

2、摆学具,写算式。

教师摆出两堆花片,每堆3个。

提问:老师是怎么摆的也就是摆了几个几呢怎样列加法算式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花片。

(1)每堆摆2个,摆4堆。

(2)每堆摆4个,摆2堆。

启发:你摆的是几个几如何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呢让学生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题的填空。

《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加强对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

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

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加强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沟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练习。

1、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板书。

回顾要点。

(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就表示“几个几相加”

(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想加法算式。

二、实践操作。

摆一摆。

3个2。

(1)学生独立摆,同桌检查。

(2)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

(4)追问:你是怎么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的?(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呢)。

2个5,5个2。

每题过程同上,

读一读写的乘法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一第2题、第3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进一步结合图分析两个算式的意义。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这题和第2、3题有什么区别?没有了加法这个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说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3、出示第5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检查:读一读乘法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以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课前思考1:

第1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摆一摆,结合摆的过程分别说一说各摆了几个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含义。

第2题重点要让学生理解图意,先说出各是几个几,再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练习时要继续加强比较,进一步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先让他们看清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鱼,每组跳绳的有几个人,再分出有几个4条、几个5人。在此基础上列式,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加法向乘法的过渡。

课前思考2:

本课要抓住“几个几”的理解,通过看图写加法算式再写成乘法算式,再说说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在加法中表示什么(一个是相同的加数,另一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这样一个过程来巩固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对加法与乘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练习是否有效关键看孩子的参与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又要有小组的合作和交流,更要有老师的指导。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操作、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最后共享成果。

课前思考3: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几个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图想一想,说一说,再完成填空。再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这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本课时是笔算乘法的起始课———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个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计算乘法,最后介绍笔算乘法的方法。因此,理解乘法意义、掌握表内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笔算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上、方法上的基础,同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知识又为后续学习笔算进位乘法、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提供算理依据和算法模型。

1.经历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体会乘法竖式学习必要性。

2.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应用意识。

自主建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首先,呈现两组题目:“同学们,你会算吗?”

(1)8+16=(2)45-9=

177+64= 305-87=

学生可以口算或笔算。从而明确加、减发笔算的三要素: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围绕这三方面进入新课教学。

二、建构方法

(一)体会笔算必要性

“聪聪、芳芳、玲玲各有12颗珠子,他们一共有多少颗呢?”

学生列出算式12×3(板书:12×3)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怎么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指算式)(讲完再贴:多位数乘一位数)

“那么,12×3你会怎样算呢?”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情况:

※根据乘法意义变乘为加算出得数,

※根据情境图数出结果,我利用图形的直观将数数的过程整理出口算算式。(ppt)

这时,学生根据刚才汇报的算法,联系加、减法可以笔算,推测乘法也可以笔算。(板书:笔算)我对学生大胆地猜测加以鼓励,并提出:如果可以笔算,我们就从竖式写法、笔算顺序和结果定位三方面来研究吧。

(二)探究笔算方法

1、多种算法、引发矛盾

我借助口算算式提出疑问:“同学们,根据口算的过程你能写出心目中的乘法竖式吗?”我放手让学生带着思考,自己尝试写出乘法竖式。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这些笔算中,哪些是合理的呢?”

2、比较算法,分析矛盾:

(1)竖式写法

观察竖式,因数位置的写对了吗?学生会借助加、减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很快发现这个竖式末位没有对齐。“棒极了!孩子们,写乘法竖式时因数的末位要对齐。”

(2)笔算顺序

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前2个竖式,其中的6、30、36,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会结合口算算式说理,是用3分别去乘12个位的2和十位的1,再把积合起来。考虑到今天的教学内容从个位乘起的优越性体现不明显,本节课允许学生从个位或十位乘起,把从个位乘起的算法留到笔算进位乘法时再解决。

接着,我针对这个竖式提出质疑:“有的同学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乘法是用第二个因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

(3)结果定位

“那么,这道竖式结果也是36,怎么算的呢?”我充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笔算过程,结合学生的说理先动态演示,30的零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在十位上写3,合起来就是36。然后我在黑板上完整地示范笔算过程。

(三)优化笔算方法

为了进一步巩固乘法的笔算方法,我出示两道对应的.练习:

4 1 2 3

× 2 × 3

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算得这样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用这种方法算得又快又准,我喜欢这种简单方法。”真的吗?我们用这种简洁的笔算方法尝试再算两道题。并且边算边说出笔算过程:

2 1 1 1

× 2 × 5

三、巩固应用

(一)基础练习

(1)出示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第75页第2题的三小题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算法,形成计算技能。】

(二)综合练习

出示课本第75页第1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四、总结提升

这个部分,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回顾。

笔算乘法

1、先估算 。

师:请大家估计一下我们班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 。

生:大约有40本。 。

师:大家估计是40本,你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列式吧。 。

生:21×2 。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

生1:因为我们班有21名同学,每人都买了两本所以用乘法。 。

生2:因为每个同学的作业本同样多,所以用乘法。 。

…… 。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真好,那么21乘2等于几?你会算吗? 。

2、小组探讨,交流 。

学生小组讨论 。

各小组代表发言 。

生1:我们把21分成20和1,20×2=40,1×2=2,40+2=42 。

生2:我们想21×2就是2个21,可以用加法算21+21=42 。

3、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讨论算法 。

学生在练习纸上试列竖式。 。

师:互相看一看,选出最好的当代表,展示给大家看。 。

分析: 。

1.从本班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 。

2.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1)列算式。

提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师::要知道10箱够不够,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讨12x10的算法。

学生自由计算。

2。教学“试——试”。

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列式:12x30=——()。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鼓励,然后让他比较几种算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错误。

(3)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回答。

(2)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一个学生拿卡片,其余学生抢答。

(2)同桌互相评价。

4.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例一教学不进位的乘法,让学生在掌握了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探讨每一位上的积都不满十的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引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通过计算使生懂得任意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都是把这个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学生已经有的估算的意识,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试做,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最后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代表性算法,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

一、学前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6×24×220×340×2300×220×450+76+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并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怎样列式,说说问什么要这样列。

3、先估计计算结果。

4、要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计算呢?

5、全班汇报。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连加。

方法三、分解组合。

6、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7、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老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3逐个与2和1相乘。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练习十八第1dd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下面各题。

4×4+25×7+46×5+1。

3×4+27×8+56×7+5。

3×9+56×9+82×9+3。

2、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计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9142131。

×3×4×7。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3的情境图。

2、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3、怎样列式,为什么?

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4、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5、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4。

×9。

21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个位上。

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6、练习,用竖式计算。

68×7=69×8=72×5=76×4=。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有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

三、巩固练习:

1、自己列算式计算:137×6=。

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3、说说上面两道题计算中需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

1、练习十八第1题。

2、练习十八第2题。

3、练习十八第3题。

4、练习十八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最大的一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乘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如果哪一位上有进位的数,千万别忘了加上。

《乘法》教学设计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

(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

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

笔算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出示课件)

(1)星期天,小红和妈妈一起去购书。课外读物每本14元。

a、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数学信息

b、小红如果买2本课外书,应付多少元钱?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2=28)(老师引导询问学生: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c、由旧知识引入新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买12本,应该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式:14×12(板书:算式)引导学生回答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引出课题,板书)

(2)探究算法

1、借助点子图探究口算方法

(1)先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再写出算式

(2)互动交流: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汇报展示

2、探究笔算方法

(1)动手操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竖式(让一名学生板演,老师参与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的思路重点讲解笔算的列竖式

a、很多学生都只会算一半(24×2);

b、十位上的1乘24得出的积,该怎么写?为什么?(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0乘个位上的4,表示10个4,就是40,把4写在十位上;10乘十位上的2,表示10个20,就是200,把2写在百位上)

3、让学生从竖式中找寻口算方法。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再把两次的积相加。

(见练习纸)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计算方面学习的重要转折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献爱心活动为研究题材,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老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老师有意识提问:你想怎样学习新知识?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渗透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通过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多种方式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3种情况,情况一:28×6×2;情况二:28×4×3;情况三:28×10+28×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3、注重沟通,理解算理。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两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但着重让学生明确第二次计算的书写,第三部分,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竖式计算的算理与学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师要注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叙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要求学生根据对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就行了,教师简要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有效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组安排的4题不同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独立的计算过程,第1题明确得数数字相同意义却是不同的,3、4两题的计算都有向前一位进位的问题,拓展了例题的教学。

第2题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解决问题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4题是开放性练习,也是提高了计算难度,有基础练习、有提高性的进位练习,自己出题时还有可能两次相乘都有进位。

练习中的习题从不进位到进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序方法都是一样的,进位的问题也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学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问题,但会感觉有点困难。当然,计算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必须要相当的练习量。

相关范文推荐
  • 05-06 六十岁老人祝寿主持词说(实用14篇)
    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的光临与支持!主持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热情的工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主持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 05-06 大学生讲座心得(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特定经验或事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可以给大
  • 05-06 幼儿园新生班班务计划(通用19篇)
    通过班级工作计划,我们可以提前预估和安排班级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下面是一份精心整理的班级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幼儿情况:本班36名幼儿,男生26名,
  • 05-06 监理工程师工作总结啥时候写(优质21篇)
    月工作总结是每个月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想要写一篇出色的月工作总结,可以先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结合自己的
  • 05-06 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范文(20篇)
    范文范本是对作者经验和智慧的总结,具有很高的参考性和指导性。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范文范本目录,供大家浏览和使用。本课是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在前面
  • 05-06 遵守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优质16篇)
    规章制度的遵守不仅是权利,也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规章制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借鉴和参考。首先,遵守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
  • 05-06 我的开学生活(专业19篇)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条理清晰的写作思维。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相信它们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今天已经是开学第二天了,放了很长
  • 05-06 集体土地房屋转让协议(模板18篇)
    转让涉及的利益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双方充分协商和交流。在转让中,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合作关系,以实现互利共赢。转让方(以下简称甲方):受让方(以下简称乙方):经
  • 05-06 二年级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上学期大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指班主任在一段时间内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的书面材料。下面提供一份系统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示范,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积
  • 05-06 元旦文艺汇演主持词开始词(通用18篇)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为大家主持本次座谈会,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维碰撞的平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文,供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