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优秀8篇)

时间:2023-09-24 17:00:58 作者:书香墨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优秀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一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产生了几点疑问:

一、重阳节为什么叫“老人节”,什么时候产生这个称谓的?

二、“山东兄弟”指谁?

三、“重阳”是指天还是节日?

四、重阳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九九重阳这一天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关于重阳的诗歌比较多。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此诗是王维17岁时旅居长安所作。九月九日,橘红橙绿,黄菊盛开,金桂飘香,红叶流丹。正是游览的好季节。但王维写此诗时才17岁,并不是“老人”,所以唐朝应该不是叫“老人节”。宋李清照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看来宋朝同样很注重重阳节的。而毛主席词《采桑子重阳》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人生易老、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但“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

在我们这儿,是不时新过重阳的,只有一些单位挂一两幅标语了事。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没有山,登高是没有的',菊花也少有人种,菊花酒没有听说过。这里是洋河酒的家乡,正流行的“蓝色经典”就盛产于此。茱萸也没有人能说清是什么。在我印象中,唯一能和重阳节沾上边的,就是我们这有个“重九诗会”,那一天,不少道中之人在一起觞咏之间,畅叙友情,写诗作词,自娱自乐。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觉得在诗句的理解,特别是出现一些跟现在的意义具有较大出入的字词的时候是最大的难点.《夜书所见》在备课就猜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以及对后两句出现倒装句的情况可能存在困难.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学生也茫然不知所措,我不急于让学生下定论,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让学生抓住“知”(料想)就马上能理解了.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然后我又重新回到课题,让学生说说“书”字到底怎么理解,这回大家都能明确地说出是“写”的意思了.有了这样的基础,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靠自学理解.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二

古诗的教学,一直觉得在诗句的理解,特别是出现一些跟现在的意义具有较大出入的字词的时候是最大的难点。

《夜书所见》在备课就猜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以及对后两句出现倒装句的情况可能存在困难。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学生也茫然不知所措,我不急于让学生下定论,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让学生抓住“知”(料想)就马上能理解了。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然后我又重新回到课题,让学生说说“书”字到底怎么理解,这回大家都能明确地说出是“写”的意思了。有了这样的基础,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理解。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三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忧郁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因此本节课我坚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将“读”贯穿到整节课堂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感受,在读的基础上,通过图文结合、启发想象、读背诗文等,大大增强了课堂上的学习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和积极性。

品词方面,我就如何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我想法设法重现古诗中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想象,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并且理解诗人的苦闷之情。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感悟出了诗的内涵,更学会了阅读。

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提问,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反思自己教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有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学生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巧妙地提问和引导学生学习,才能教学好每一堂课。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四

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我注重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教学中,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在教学第一、二行诗时,请学生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这时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随着音乐,学生容易进入古诗的意境,仿佛与诗人一起感受到了深夜秋风的凉意,感受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和思乡之情。并请班上外地来的孩子,谈谈: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中山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这时,触动了学生那根思乡的弦,通过自身的感受,从中理解了“动客情”,体会了诗人的情感。

另外,还重视背诵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一些古典诗文,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同时,还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多读,多记,拓展文本,丰富学生的积累。朗读古诗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是文化的积累,思想的积累。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学生在朗读方面还缺了一点感情,因此,在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多加指导,深入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句时还不够透彻,有些蜻蜓点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合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加探索,多向别人请教,仔细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五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一二年级时对古诗简单的识记。怎样让孩子们在识记的过程中去初步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是教学古诗的难点。《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客居他乡,在江边被微冷的秋风吹拂,看见秋叶飘落,感到孤独寂寥。由看到远处篱笆旁的灯火,料想到有小孩在捉蟋蟀,心里又泛起一丝亲切,一丝温暖。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首先让孩子们理解诗题。然后介绍诗人。借诗人的看听想三个方面去理解诗句。

孩子们在说诗人看到的景物时,容易把“儿童挑促织”也理解进去。于是,我让孩子们说“知”的意思是什么。孩子们认为是“知道”,再问孩子们“究竟是看到了什么”,才“知道”是有孩子在挑促织的?孩子们说,是看到了“篱落一灯明”,才知道的。这里,就理解了“知”不是直接看到,而是“料想”到的。

上课时这一环节很快就过去了,在课堂上孩子们还是顺着我的意思,说出了“知”是“料想”,可是下来以后的作业中,还是反映出了一部分孩子没有理解到这个字的意思。

在理解字词,理顺诗句意思后,我让孩子们逐句品读古诗。借由一幅幅图画去领略诗句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可能前面已经理解了诗句意思,再次品读诗句显得有些重复,所以孩子们有些坐不住。所以我想,是否可以把品读诗句,体会情感与前面一个环节相结合。这样可能会显得更紧凑。

比如“知有儿童挑促织”这一句,引导孩子们理解是“料想到有孩子在挑促织”后,可以直接问“为什么诗人会这样想呢?”“可能他小时候也去捉过蛐蛐,觉得很快乐呀!”“谁能来快乐地读一读呢?”

上一次公开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太多。我常常是无从落脚,不知道课文的重点应该放在那个地方,又应该从哪里突破。在查阅相关资料,也借鉴众多老师们的方案后,设计了这一堂课。只觉得自己水平确实有限,所欠缺的太多。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方向的把握,环节的设计,课堂的语言等都有待提高。所幸大家能够包容我,如能指点一二,不甚感激。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六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教学本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飘落的梧桐,发黄的秋叶,稀疏的篱笆,黄昏的江面,孤单的客船,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人眼中的萧瑟的秋天,走进诗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乡之心境。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夜书所见》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2、成功之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安排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步骤,设计了这样的过程:

1、自己正确读古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诗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评评谁读得好。(小组长先读,组员依次读);

3、借助注释、图画自己理解诗意;

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诗意;

5、画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大家解决。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长先读,组员依次读)的要求设计,既树立了小组长的威信,又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也要遵守秩序,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3、不足之处:

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

4、成功之处: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小儿垂钓》、《所见》、《村居》,拓展了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七

我国古代诗歌,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我抓住“动客情”这条主线,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一次,诗人在听到萧萧的风声,感到有些寒意时,动了客情;第二次,诗人在看到灯光,料想是儿童玩蟋蟀时,又动了客情,思念自己的家乡。教学重点突出,又突破教学难点。板书设计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突出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一目了然,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萧萧的风声,舒缓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是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我时刻不忘向学生渗透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著名语言家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诗歌学习中读的重要性。我先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指导学生读第一句古诗时,要学生读慢些,低沉些,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整堂课朗读的形式很多,有开火车读古诗、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配乐朗读、老师范读、齐读等,我还把音乐引进课堂,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诗意,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儿垂钓》、《所见》、《村居》、《赠刘景文》、《山行》、《静夜思》,拓展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曹丕的《燕歌行》、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张翰的《秋风动客情》的故事。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

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

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取长补短。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篇八

今天的这节师徒结对课,通过几位老师细致的点评,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们通常说古诗难教,实则不难,只是自己没有找对方法和技巧。南宋诗人叶绍翁这首《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这节课本来我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反复朗诵,感受诗歌意境和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可实际呈现出来的课堂重点却是理解诗歌的句意。教学的目标出现了偏差,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刚接手三年级,我还不是完全的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句,学生不理解,如“倒装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些是我上课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所以,在讲解诗歌句意的时候有些困难。在给学生讲解“促织”一词时,我讲了有关蟋蟀的故事,我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听清楚,因为我讲故事的语速有点快,这一点也是值得以后改进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会出现“意外”。我播放的蟋蟀的叫声,同学们有的居然说是蝉叫,我当时就觉得很突然,所以没有处理好这个细节,只是马上纠正过来。现在回想,其实当时我可以这样回应:同学们,你们知道蝉的叫声和蟋蟀的叫声有什么区别吗?再次播放蟋蟀叫声,很快学生就能听出来,蟋蟀叫声是短促的,而蝉的叫声是连续的。

虽然我在课堂上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所以在学生对诗歌不熟悉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句意理解,就难上加难了。朗读的方式有很多,齐读、泛读、领读、诵读等等,形式多样,其实多读并不难,关键是要如何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诗歌感情。今天我就尝试了用配乐朗读,效果虽称不上完美,但起码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读还要讲求循序渐进,反观这节课,重新安排教学流程,可以以读贯穿始终。先是回忆诵读学过的诗歌《所见》,引出诗歌题目;轻读题目《夜书所见》,读出夜的静悄悄;初读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再读诗歌,读的通顺流畅;三度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合作互相读;指名个别朗读,老师再作指点;老师示范朗读,学生仿读;配乐朗读,力求能诵读;句句细读,理解句意;句句品读,感悟诗情;整体诵读,注意节奏有缓慢到明快的变化,是随着作者的心情而变;拓展阅读,补充积累;课外导读,搜集有关思想的诗句。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最新高二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表(大全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
  • 09-24 支行安全自查报告(通用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支行安全自查报告篇一为认
  • 09-24 幼儿园中秋节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实用5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
  • 09-24 事业单位党员转正申请书(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 09-24 2023年美术拾贝壳教案反思(大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
  • 09-24 2023年遗传规律教学反思 高三教学反思(通用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
  • 09-24 2023年乡镇安全生产检查报告(模板6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
  • 09-24 2023年水墨人物画教学反思(精选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 09-24 最新社区文明养犬活动总结 文明旅游活动总结(汇总5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24 大班科学好玩的陀螺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大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