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优质5篇)

时间:2023-09-02 04:29:12 作者:薇儿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优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篇一

今天,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刚才,市金融工作局、相关金融机构分别发了言,大家既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同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总体来看,大家都情况明、思路清、措施实,成绩值得肯定,市委、市政府也是满意的,提出的工作建议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从国际形势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基本面好转是大趋势,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为了维持短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推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3月11日,美国总统签署了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法案,对于全球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关联性持续上升带来不稳定因素,货币供给大增,市场波动加剧,资本市场如临大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增大。

一是2021年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与2020年提出的“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表述基本一致,体现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避免了政策“急转向”,增强了市场信心。相比2020年,2021年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中多了“精准”和“合理”两个词。“灵活精准”,就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精准优势,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实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平滑经济大幅波动。“合理适度”,就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金融风险管理聚焦新领域。重点强调了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支付领域的强监管要求。

三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上日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四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新亮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通过健全顶层设计,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一是金融需求旺盛与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全市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平均每年融资需求都在千亿上下,辖内金融机构每年贷款投放规模仅500亿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虽然去年全年新增存贷比为95.57%,贷款增速排川东北第一位,但贷款余额仍未突破千亿,存贷比分别低于国、省平均水平16.59、12.23个百分点,说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二是金融市场需要稳定与金融风险持续增大的矛盾。不良贷款“双升”,去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1.98亿元,较年初增加5.18亿元,不良贷款率3.43%,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压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市属国有企业偿债难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

三是金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干部经济金融专业素养偏低的矛盾。要懂经济首先要懂金融。但现实工作中懂现代金融的党员干部比较少,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客观存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束手无策、应对乏力,如何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助推经济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路、补齐短板。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利互惠,金融机构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既要做见证者,更要当好参与者,推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也是地方政府职责所在。

(一)金融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巴中正面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发展前景持续向好。金融机构要切实增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深度对接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保持金融供给更加充裕。

今年总体目标是:全年投放各类贷款5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gdp比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

一要服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市金融工作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要重点筛选一批成长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用好“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一对一服务、一对一培育。市金融工作局、国资委要牵头做好交投集团开展aa主体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市公用事业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另一方面,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分局要督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落实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定向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配置投放。

今年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30%以上;二是确保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三是确保“两个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占比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实现直接融资25亿元以上。

二要服务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重大项目推进年”行动,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今年,全市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07个、总投资3067亿元、年度投资855亿元,据初步统计实现年度投资进度资金缺口约390亿元。这些项目或是政府投资的公益类项目,或是民间投资的收益可观的项目,具备较为成熟的投资条件。

全市金融机构要把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自身实际,加大优质项目的贷款投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近期,由市金融工作局、市发改委牵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融资专题对接。

同时,在今后工作中,要持续推广“土地+”等模式,促进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提前介入项目包装和融资指导,提供信贷、专项债、结算、险资直投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要服务产业发展。在农业方面,要以创建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实施特色农业“456”产业振兴计划为载体,围绕服务四大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加大对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工业方面,要以实施工业夯基行动、推动新型工业集聚集群发展为抓手,加大对恩阳临港产业园工业智造基地、曾口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柳林食品工业园二期等重大工业园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全年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在服务业方面,要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瞄准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数字经济赋能、大宗消费提振等行动,开发推广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体系。涉农银行机构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有效发挥“三农事业部”作用,增强服务功能。要加快县级农信社改制步伐,并强化其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地位。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强化行政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

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市财政局牵头,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持续投入。人行巴中中心支行负责,要建立健全涉农银行机构考核机制,加强涉农贷款投放指标的硬性约束,提升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三是稳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四大特色农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活体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降低融资门槛。鼓励法人银行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增强支农支小资金实力。

(二)合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要持续推动金融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秦巴金融中心建设。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认真研究省金融发展规划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主动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巴中经开区、市金融工作局、市国资委和市文旅集团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项目推介、对接争取,积极开展金融招商,争取入驻一批有意愿落户巴中的金融分支机构,支持市级地方金融组织率先入驻秦巴金融中心,今年要基本完成巴中农商行总部搬迁工程建设,进一步形成金融聚集效应。

二是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支持振兴基金公司发挥股权投资引导的独特作用,带动一批“高精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财政、国资和金融部门要加快推进成都农交所巴中分所、国有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市、县财政要研究补充资本金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省农担巴中分公司良性发展。市金融工作局要指导南江黄羊交易中心、平昌青花椒交易中心、西南联交所巴中分所等交易场所规范经营行为,做优做强地方金融组织,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对实体经济贡献度。

二要持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人行巴中中心支行牵头落实。一是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完善好、运用好农村及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天府信用通”,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二是尽快建成信用联合激励惩戒管理系统,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使用等机制,强化部门、行业、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红黑名单”,做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政府背景、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加大金融债权案件判决、执行力度,形成威慑作用。

三要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首先,要推进不良贷款化解。目前,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3.43%,超出监管上限0.43个百分点。巴中银保监分局牵头,要以农信社为重点,实行“一社一策”精准化解,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确保年内达标。特别强调,今年起省上将对市州不良贷款率指标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采取扣减目标分值、约谈政府领导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要强化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3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八个方面,向地方国资委提出了工作要求,为化解地方国企债务风险提供了指引,也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市国资委要根据国、省相关文件精神,牵头制定我市具体实施方案,要结合债务化解三年方案,统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债务化解,做到早谋划、早处置,确保不发生违约失信,引发金融风险。

其三,要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去年12月,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出台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实行金融机构5档管理,对应档次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上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需制定业务调整方案,在2022年底前达到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需在2024年底前达到管理要求。目前,全市账面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30.93%,按照房地产集中度管理新要求,11家银行不同程度超标。人行巴中中心支行牵头,指导超限银行抓紧制定整改方案,按照规定要求推动达标整改,并统筹辖内银行用好限额,支持房地场市场健康发展。

其四,要加快化解非法集资存量案件。持续推进陈案攻坚,年内“尚亿鑫”、“鑫通”、汇生行、合众、荣辉等5家投资理财公司非法集资案件要有明显成效,同时要严控非法集资案件新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市金融工作局要牵头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干部群众防范意识。

(三)强力推进金融领域重点改革。

一要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为全面响应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发展目标,央行已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推动金融领域的信贷资源、政策资源、监管资源、机构资源和产品资源等不断投向绿色可持续产业。目前,我市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项改革任务已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3月份,市委深改办、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等单位负责人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带回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要认真学习吸纳,结合巴中实际务实推动改革。市金融工作局牵头,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迅速研究制定我市绿色金融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思路、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创新举措,争取在4月底成稿,5月初专题研究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后实施。

二要全面推进农信机构改革。要压紧压实地方政府领导、联社主体、行业管理、属地监管“四个责任”,协调解决好产权办理、债务风险化解等工作,合力攻坚,全面启动3家县联社“农改商”工作。三要积极推进金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各金融机构要推动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探索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新兴产业固定资产等传统抵质押物不足等客观实际,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从重视抵质押物逐步向重视信用评估的方式转变,推广运用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方式或渠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持续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区县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金融领域正风肃纪,规范权力运用,防控廉政风险。

二要严格履行地方金融属地监管责任。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要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抽查检查,用好专业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力量,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法规“利剑”作用,严肃查处地方金融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地方金融市场,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三要加快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全面梳理地方金融组织事权责任,制定监管工作指引和责任清单,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步加强地方金融干部队伍建设,开展金融干部“上挂下派”,提升金融行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和地方监管水平。

(二)深化政银互动。

一要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企业、服务企业,建立和完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积极搭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对接平台,创造条件让银行和企业深度沟通交流,消除信息壁垒。

二要深入实施财金互动。市财政局要健全财政金融奖补贴息及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落实普惠小微企业担保增信支持政策,及时兑现财政奖补、贴息资金,发挥各类风险基金分险作用,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优化对公存款调配制度,重点考评银行机构信贷新增、支持化债、新增存贷比、融资服务等指标,定期调整,动态管理。

三要持续培育有效金融需求。各县区、市级各部门要扎实推动项目前期工作,按要求准备、提供项目贷款要件资料,高质量提供融资要求,争取贷款早日发放、项目早日推进。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银行机构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规定,按期还本付息。同时,要强化贷款项目推进建设,杜绝“半拉子”“烂尾”工程,充分发挥资金绩效,营造稳定、持续、诚信的政银合作环境和一流金融营商环境。

(三)强化督促调度。

一要强化沟通协调。经济金融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风险防控处置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动态调度、常态推进。

二要建立“红黑榜”工作制度。参照省对市州的做法,将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增速、保费收入、直接融资等重点金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县区“红黑榜”管理,评价结果按季全市通报。

三要逗硬实施考核激励。市目标绩效办、金融工作局牵头,要加强对融资对接、金融业发展鼓励政策兑现落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风险防范处置、金融资本投入工作的目标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篇二

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一个为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资信情况的咨询服务系统,是提高金融系统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能力,更好地为中央银行履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服务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银行在发放贷款前根本无法全面完整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态及以前的信用记录。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则实现了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江苏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并运行以来,随着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一、江苏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设概况

江苏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从1999年开始运行以来,通过对全省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和借款人信息的登记入库,从而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借款人的资信情况,有效的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借款人信息咨询服务。截至2001年10月末,江苏省共配发贷款卡216486个;共有4000多个信贷网点、600多万笔贷款相关业务数据登记入库,基本上涵盖了目前与金融机构有信贷业务关系的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入库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5726.54亿元,占江苏省全部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8.36%,外币、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保函等数据也录入了系统。

由于系统存储了关系到金融系统安全的重要信贷数据,必须保证系统每天有效、安全、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统一、有效、严格的管理制度,使责任和权力相统一。我们要求各中心支行根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制度办法(试行)》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细则,包括商业银行信贷数据上报制度、系统查询制度、系统安全保障制度等,对各金融机构也要求建立相应的内部岗位责任制、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内部建设,保证了入库信贷数据质量,从而使得充分而正确的利用系统信息资源有了坚实的基础。

为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信息咨询作用,江苏省各城市行已适时开通了web查询子系统和传真回复子系统,向金融机构提供借款人信息查询。目前每月的查询次数已经达到17000次以上。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可随时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查询功能,查询借款人的基本概况、主要财务指标、在所有金融机构的负债和或有负债以及欠息、逃废债等大事信息,提高了借款人资信的透明度,避免了盲目发放贷款或无把握发放贷款,大大降低了信用风险,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挥了显著作用。

与此同时,各中心支行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与防范企业逃废金融债务,维护金融债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功能,为创建金融安全区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常州市通过建立银行信贷咨询信息网,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并制订了《常州市银行信贷咨询信息网管理办法》以规范信息管理。在网络上不仅通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及其他业务工作进展情况和部署业务工作,而且还公布诸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名单等诸多信息,既支持了金融调研工作,又加强金融债权管理,进一步提高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

二、江苏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

目前,随着江苏省在入库数据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断提高,并在保障数据库与信息资料的安全的基础上,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为金融机构审贷提供重要依据,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现在金融机构的“贷前调查”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可随时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查询功能,查询借款人的基本概况、主要财务指标、在所有金融机构的负债和或有负债以及欠息、逃废债等大事信息,提高了借款人资信的透明度。据不完全统计,自年初以来,江苏省金融机构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提供的信息对103户借款人提出的3.11亿元贷款申请进行谨慎地处理:其中有63户借款人1.29亿的贷款申请被婉拒;有23户借款人0.72亿的贷款申请被缓贷和减少贷款额度;另外还有17户借款人共1.1亿元的贷款申请或被要求落实担保人、或被落实抵、质押品、或被减少授信额度。目前使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借款人资信查询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落实贷款“三查”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为保障金融债权、保全金融资产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各中心支行积极利用系统查询、公告栏提示、预警等功能。为保障金融债权提供信息咨询,连云港中心支行对于全市97家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经行长联席会议决定,在该系统的“公告栏”上进行公布,使各银行都能够全面地了解企业改制情况和债务落实情况,达到共同制裁的目的。无锡中心支行也曾通过这种方式公布了由行长联席会议确定的28户逃废银行债务、拖欠银行贷款利息的企业名单,起到公示警告作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系统查询功能为转改制企业确认转改制过程中的金融债务,帮助商业银行落实金融债权,有效地制止了企业在转改制过程中出现新的悬空逃废、无理拖欠金融债务行为。连云港中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信息源较好地推行了金融资产保全证明书制度。金融资产保全证明书制度是该中心支行根据有关文件制定的支持企业改制、在改制中保全金融资产的一个有效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首先在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窗口,通过此窗口查询企业的负债情况、担保情况、信用状况、大事记等各种信息,及时通知债权银行协助企业做好改制工作,办理有效债务转移手续,然后经所有债权银行盖章后,债权管理办公室与企业提供的银行负债金额,再次通过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询核对无误,方出具金融资产保全证明书,允许改制企业领取新的营业执照。今年以来,通过实行金融资产保全证明书制度,连云港市共改制了8家企业,落实金融债权7638.54万元,没有发生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权现象,有效地维护了金融债权。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改制,在企业改制中落实债权,不仅保全了金融资产,也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为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和货币信贷政策提供信息支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积极运用系统的汇总分析功能,为开展货币政策调研和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服务,如按金融机构、地区等对贷款分类、种类、行业分类等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统计,为人民银行及时掌握信贷投向投量,实施有效监控提供依据。如苏州中心支行对大额贷款、贷款大户的信贷行为实施跟踪监测、汇总,为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准确把握信贷投向,加大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提供信息支持。2001年6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组织对江苏省上市企业集团公司贷款投向的调查。我们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上市企业集团公司财务情况调查及其贷款明细情况调查,并汇总出每户企业在不同时点的贷款余额。在对分行的关于江苏省中小企业贷款情况、金融推动非国有经济发展状况等的调查中,我们根据不同需要及时快速地统计出相关数据,为金融调研提供了有效地信息服务。

金融机构每月上万次的查询结果已初步表明,江苏省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是受到商业银行欢迎和支持的;而防范信贷风险和维护债权的众多事例,更表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确实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发挥作用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篇三

摘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案件的发案率逐年上升,涉案金额大、牵涉部门多成为一大特点。但对金融案件的分析可看出80%的金融案件离不开会计部门的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所以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在金融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金融内控管理的关键所在。文章主要从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防范风险的相应对策等三个方面对金融会计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一、现行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2.操作违规,加大结算风险。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结算制度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为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缺乏,不按规程操作越权办理业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为加大了结算风险。

3.内控不严,会计人员约束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容易发生会计差错。二是个别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发生经济案件。三是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四是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漏洞,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不严密,制度不完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贿,任何一个案件会或多或少涉及经营核算部门,一旦会计部门放松管制,降低核算水平,就会为犯罪分子客观上开了绿灯,加大了经营风险。

二、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1.建立内控制度体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实际上是金融机构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其中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是其基本要求之一。会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金融会计人员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领导,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唯一依据是有效的会计凭证。在加强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会计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不能脱离实际,并能有效与其他部门工作配合。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才能有效控制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化解风险。

2.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4.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无济于事。会计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可以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同时,还要重视会计分析,建立预警机制。报表反映的是过去的经营状况,但了解过去不是报表使用者的最终目的,报表的真正使用价值是通过对报表的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测前景,帮助领导层了解过去、规范未来,才能在充分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面对未来的变化做好有针对性的反应,才能帮助银行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优化控制,提高规范决策能力,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火墙”。

紧盯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防控研判机制。风险研判是风险防控过程的起点和重要基础。要把握重点领域。充分认识新时代重大风险的性质特点,从国际到国内、从改革到发展、从宏观调控到微观主体、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从脱贫攻坚到污染防治,既有小概率的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也有大概率的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事件。紧盯容易引发风险的各种重大因素和问题,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社会动态等事关全局的关键性指标进行监控分析,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要找准内在规律。善于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提前考虑、预先谋划。精准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要科学分析研判。聚焦重点领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对各种风险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广泛吸收专家、媒体和公众参与,经过多元主体研讨、协商、比较、权衡,消除风险认知偏差,提高风险研判质量。

紧抓关键环节,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重大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往往会出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主体现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请示报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专门监督和其他各种监督的作用,实现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推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要加强交流互通。注重加强各地区、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形成风险信息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通报与共享、风险应对、纠纷调处的综合治理力量。加大不同领域间的人才交流、领导干部交流,实现风险防控的有序互动、高效协作,改变分散化、碎片化管理模式。要健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专业协会的作用,分解风险防控的各种职能,加强咨询、指挥、协调、执行等部门和人员集中统一配合行动,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参与的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力求早发现、早应急、早处置,把风险降到最低。

紧跟重点人员,建立风险防控责任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涉及各领域、各层级,要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实现重大风险“无缝隙”防范化解。要明确责任主体。完善重大风险责任主体建设,探索在政府机构、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设立风险管理职位、机构或明确现有机构、人员承担风险分析职责,将风险防控责任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人员。要明晰责任权限。梳理权力责任清单,锁定风险点,明晰责任边界,防止风险防控的空白及灰色地带,保持风险责任边界建设的灵活性,及时有效防控风险的越界、交叉、相互包含。要建立问责机制。坚持“权责统一,错责相当”的原则,建立褒奖激励、惩罚约束机制,在重大风险防控职责建设上切实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建立实绩考核评估机制,理清责任、纠正偏差,把经济社会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划清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化解试错干部的顾虑,正确认定试错干部的责任。

乡镇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报告 金融风险防范讲话篇五

今天,召开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刚才,市金融工作局、相关金融机构分别发了言,大家既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同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总体来看,大家都情况明、思路清、措施实,成绩值得肯定,市委、市政府也是满意的,提出的工作建议我都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从国际形势来看,2021年全球经济基本面好转是大趋势,世界经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为了维持短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稳定,推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3月11日,美国总统签署了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法案,对于全球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关联性持续上升带来不稳定因素,货币供给大增,市场波动加剧,资本市场如临大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增大。

一是2021年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这与2020年提出的“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表述基本一致,体现出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避免了政策“急转向”,增强了市场信心。相比2020年,2021年货币政策取向的表述中多了“精准”和“合理”两个词。“灵活精准”,就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精准优势,调整货币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实现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平滑经济大幅波动。“合理适度”,就是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二是金融风险管理聚焦新领域。重点强调了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支付领域的强监管要求。

三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上日程。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四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成为新亮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通过健全顶层设计,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一是金融需求旺盛与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全市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平均每年融资需求都在千亿上下,辖内金融机构每年贷款投放规模仅500亿元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虽然去年全年新增存贷比为95.57%,贷款增速排川东北第一位,但贷款余额仍未突破千亿,存贷比分别低于国、省平均水平16.59、12.23个百分点,说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二是金融市场需要稳定与金融风险持续增大的矛盾。不良贷款“双升”,去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1.98亿元,较年初增加5.18亿元,不良贷款率3.43%,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压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市属国有企业偿债难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

三是金融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干部经济金融专业素养偏低的矛盾。要懂经济首先要懂金融。但现实工作中懂现代金融的党员干部比较少,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客观存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束手无策、应对乏力,如何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助推经济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创新思路、补齐短板。

金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利互惠,金融机构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既要做见证者,更要当好参与者,推动金融市场繁荣发展也是地方政府职责所在。

(一)金融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巴中正面临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发展前景持续向好。金融机构要切实增添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深度对接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保持金融供给更加充裕。

今年总体目标是:全年投放各类贷款5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存贷比提高3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gdp比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

一要服务实体企业。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市金融工作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要重点筛选一批成长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企业,用好“金融顾问”服务团队,一对一服务、一对一培育。市金融工作局、国资委要牵头做好交投集团开展aa主体信用评级工作,推动市公用事业集团加快上市步伐。另一方面,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市银保监分局要督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力度,落实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定向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配置投放。

今年要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30%以上;二是确保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三是确保“两个直达实体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占比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实现直接融资25亿元以上。

二要服务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化“重大项目推进年”行动,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今年,全市共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07个、总投资3067亿元、年度投资855亿元,据初步统计实现年度投资进度资金缺口约390亿元。这些项目或是政府投资的公益类项目,或是民间投资的收益可观的项目,具备较为成熟的投资条件。

全市金融机构要把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结合自身实际,加大优质项目的贷款投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近期,由市金融工作局、市发改委牵头,开展一次重点项目融资专题对接。

同时,在今后工作中,要持续推广“土地+”等模式,促进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提前介入项目包装和融资指导,提供信贷、专项债、结算、险资直投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要服务产业发展。在农业方面,要以创建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以实施特色农业“456”产业振兴计划为载体,围绕服务四大特色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加大对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工业方面,要以实施工业夯基行动、推动新型工业集聚集群发展为抓手,加大对恩阳临港产业园工业智造基地、曾口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柳林食品工业园二期等重大工业园区建设金融支持力度,实现全年工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在服务业方面,要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瞄准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数字经济赋能、大宗消费提振等行动,开发推广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体系。涉农银行机构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有效发挥“三农事业部”作用,增强服务功能。要加快县级农信社改制步伐,并强化其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地位。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强化行政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

二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市财政局牵头,要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持续投入。人行巴中中心支行负责,要建立健全涉农银行机构考核机制,加强涉农贷款投放指标的硬性约束,提升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三是稳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围绕“四大特色农业”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大力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活体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商标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贷款业务,降低融资门槛。鼓励法人银行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增强支农支小资金实力。

(二)合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要持续推动金融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秦巴金融中心建设。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认真研究省金融发展规划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实施方案,主动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巴中经开区、市金融工作局、市国资委和市文旅集团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项目推介、对接争取,积极开展金融招商,争取入驻一批有意愿落户巴中的金融分支机构,支持市级地方金融组织率先入驻秦巴金融中心,今年要基本完成巴中农商行总部搬迁工程建设,进一步形成金融聚集效应。

二是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支持振兴基金公司发挥股权投资引导的独特作用,带动一批“高精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财政、国资和金融部门要加快推进成都农交所巴中分所、国有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市、县财政要研究补充资本金做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支持省农担巴中分公司良性发展。市金融工作局要指导南江黄羊交易中心、平昌青花椒交易中心、西南联交所巴中分所等交易场所规范经营行为,做优做强地方金融组织,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对实体经济贡献度。

三是推进保险业挖潜扩面。市金融工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牵头负责,一要持续优化保险代办、理赔等服务,鼓励开展银保合作,探索发展“保险+期货”等农业新型险种,拓展农业大灾保险覆盖面,提升农村地区人身保险发展水平。要持续提升3大主粮作物、油菜、生猪等保险覆盖率,实现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均比2020年提高50%以上。

二要持续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人行巴中中心支行牵头落实。一是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完善好、运用好农村及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天府信用通”,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二是尽快建成信用联合激励惩戒管理系统,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使用等机制,强化部门、行业、系统的信息互通共享,建立“红黑名单”,做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政府背景、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收,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加大金融债权案件判决、执行力度,形成威慑作用。

三要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首先,要推进不良贷款化解。目前,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3.43%,超出监管上限0.43个百分点。巴中银保监分局牵头,要以农信社为重点,实行“一社一策”精准化解,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力度,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确保年内达标。特别强调,今年起省上将对市州不良贷款率指标实行“红黑榜”通报制度,采取扣减目标分值、约谈政府领导的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大家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要强化地方国企债务风险管控。3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八个方面,向地方国资委提出了工作要求,为化解地方国企债务风险提供了指引,也有利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市国资委要根据国、省相关文件精神,牵头制定我市具体实施方案,要结合债务化解三年方案,统筹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债务化解,做到早谋划、早处置,确保不发生违约失信,引发金融风险。

其三,要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去年12月,央行会同银保监会出台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实行金融机构5档管理,对应档次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上限2个百分点以内的,需制定业务调整方案,在2022年底前达到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需在2024年底前达到管理要求。目前,全市账面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30.93%,按照房地产集中度管理新要求,11家银行不同程度超标。人行巴中中心支行牵头,指导超限银行抓紧制定整改方案,按照规定要求推动达标整改,并统筹辖内银行用好限额,支持房地场市场健康发展。

其四,要加快化解非法集资存量案件。持续推进陈案攻坚,年内“尚亿鑫”、“鑫通”、汇生行、合众、荣辉等5家投资理财公司非法集资案件要有明显成效,同时要严控非法集资案件新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市金融工作局要牵头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干部群众防范意识。

(三)强力推进金融领域重点改革。

一要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为全面响应国家提出的“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发展目标,央行已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推动金融领域的信贷资源、政策资源、监管资源、机构资源和产品资源等不断投向绿色可持续产业。目前,我市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该项改革任务已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3月份,市委深改办、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等单位负责人到浙江省湖州市考察了绿色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带回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要认真学习吸纳,结合巴中实际务实推动改革。市金融工作局牵头,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迅速研究制定我市绿色金融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思路、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创新举措,争取在4月底成稿,5月初专题研究并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后实施。

二要全面推进农信机构改革。要压紧压实地方政府领导、联社主体、行业管理、属地监管“四个责任”,协调解决好产权办理、债务风险化解等工作,合力攻坚,全面启动3家县联社“农改商”工作。三要积极推进金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巴中中心支行、巴中银保监分局、各金融机构要推动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探索创新金融产品,针对新兴产业固定资产等传统抵质押物不足等客观实际,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从重视抵质押物逐步向重视信用评估的方式转变,推广运用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方式或渠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一)规范日常监管。

一要持续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各区县金融监管部门要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金融领域正风肃纪,规范权力运用,防控廉政风险。

二要严格履行地方金融属地监管责任。市金融工作局牵头,要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组织监管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抽查检查,用好专业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力量,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法规“利剑”作用,严肃查处地方金融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地方金融市场,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三要加快提升地方金融监管能力。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全面梳理地方金融组织事权责任,制定监管工作指引和责任清单,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步加强地方金融干部队伍建设,开展金融干部“上挂下派”,提升金融行业人员专业化素质和地方监管水平。

(二)深化政银互动。

一要搭建对接交流平台。区县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企业、服务企业,建立和完善政银企对接协调机制,积极搭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金融部门与经济主体对接平台,创造条件让银行和企业深度沟通交流,消除信息壁垒。

二要深入实施财金互动。市财政局要健全财政金融奖补贴息及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落实普惠小微企业担保增信支持政策,及时兑现财政奖补、贴息资金,发挥各类风险基金分险作用,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优化对公存款调配制度,重点考评银行机构信贷新增、支持化债、新增存贷比、融资服务等指标,定期调整,动态管理。

三要持续培育有效金融需求。各县区、市级各部门要扎实推动项目前期工作,按要求准备、提供项目贷款要件资料,高质量提供融资要求,争取贷款早日发放、项目早日推进。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银行机构对贷款资金使用的规定,按期还本付息。同时,要强化贷款项目推进建设,杜绝“半拉子”“烂尾”工程,充分发挥资金绩效,营造稳定、持续、诚信的政银合作环境和一流金融营商环境。

(三)强化督促调度。

一要强化沟通协调。经济金融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经济金融发展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失信惩戒机制、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风险防控处置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动态调度、常态推进。

二要建立“红黑榜”工作制度。参照省对市州的做法,将金融业增加值、存贷款增速、保费收入、直接融资等重点金融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县区“红黑榜”管理,评价结果按季全市通报。

三要逗硬实施考核激励。市目标绩效办、金融工作局牵头,要加强对融资对接、金融业发展鼓励政策兑现落实、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风险防范处置、金融资本投入工作的目标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相关范文推荐